2022-06-02 12:19:26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2年天津市东丽区事业单位考试内容和公务员一样吗,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内容不一样,公务员考试省考笔试和国考都考行测、申论,个别省有公共基础和专业课,警察加心理测验和体能测试;事业单位考试一般考行测(多数包含公共基础)、申论,或行测、公共基础,个别考公文写作,部分加专业测试。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申论考试差异
1、材料字数和试题数量不同
常规申论试题即公务员申论试题,材料一般在6000字左右,要求结合给定材料,回答3——4个题目。而小申论一般给定材料在2000字左右,2——3题目,与公共基础或行测主观题合在一张试卷上。
2、材料选择不同
常规申论的材料往往是来自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来源广泛,如政府文件、社会时评、报刊杂志等等,这些材料尽管纷繁复杂,但大多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主题,并不会特别的深奥或者晦涩。
而事业单位考试中综合写作的材料设置则相对有些晦涩,许多综合写作题的材料往往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考生,让考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中心观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3、考查核心不同
常规申论考查五大核心内容,即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文章写作。小申论考核方法同常规申论相比,只是在考试形式、分值、材料篇幅、题量及试题难度等方面更简单些,题型涉及概括、对策、公文、综合分析、文章写作5个题型中的2——3个。
以上就是,事业单位考试内容和公务员一样吗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了解或者学习更多事业单位考试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华图教育官网!
天津东丽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学雷锋纪念日是每年的( )
A. 3月5日
B. 3月15日
C. 8月15日
D. 12月18日
---------------------------------
答案
A
解析
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在辽宁抚顺市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毛泽东于1963年2月22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的手迹,掀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此后,每年3月5日便成了学雷锋纪念日。
扩展知识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螺丝钉精神,那种对同志、对群众像春天般温暖,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大力发扬倡导的。
纪念日民调现实意义引深思
中国社科院不久前发布的一项针对7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程度的平均得分已不满60分,超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学雷锋日”,我们在提倡雷锋精神的同时,发现“帮忙”在现实中也因为信任问题遭遇了不少尴尬。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在当下我们该如何继续发扬雷锋精神?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364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觉得陌生人间的信任度降低了吗?”的调查显示,82.6%的受访者认同“超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这一说法。69.2%的受访者表示,“欺骗造假,使社会整体诚信度降低”是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67.2%的受访者表示,在当下增加陌生人之间的互信、提倡学雷锋更有现实意义。
受访者中,90后占12.0%,80后占51.3%,70后占25.4%。
69.2%的人认为人际失信的原因在于“欺骗造假,使社会整体诚信度降低”
山西大同的李闻娟前几天去银行还信用卡,准备离开时,遇到一个大姐问她怎么查询余额。“她说着就把卡递给我,想让我帮她塞进插卡口。我下意识地不敢碰那张卡,好像那张卡会咬我手一样,并且警觉地和她保持一定距离,只远远地指导她操作。她问我该点屏幕上哪个键,我也不敢靠近,扔下一句‘跟其他机子差不多’就匆忙离开了。”
李闻娟事后想这件事,觉得自己当时表现得有些冷漠,“我其实很难过,也很想帮助她,但更怕是陷阱,惹上麻烦。”
实际上,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当社会整体的信任度下降,每个人都会是“人情冷漠”的受害者。李闻娟自己也有一次很“无助”的经历:她在回家的路上手机被偷,跟家人失去联系,想跟别人借手机往家里打个电话却遭到拒绝。“尽管很心寒,但我理解那个不帮助我还怀疑我的人,因为我也怀疑过别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就是这样蔓延开的。”
本次调查中,针对社科院“超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这一结果,82.6%的受访者表示了认同。
是什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缺少互信?调查中,69.2%的人认为是“欺骗造假,使社会整体诚信度降低”,66.1%的人觉得是“缺乏诚信,使人们的防备心加强”,57.0%的人感觉是“物欲横流,人们做事只讲究利益”。其他原因还包括:“法制法规尚未做到完善透明,失信成本较低”(42.8%),“传统伦理松弛,仁义礼智信的伦理教养被普遍忽视”(39.6%),“现代化、城市化程度加深,熟人社会变成生人社会”(32.9%),社会事件影响了人们的信任期待”(24.8%),“文革期间历次政治运动破坏了人们的信任基础”(17.1%)等。
浙江台州的一位受访者说:“我本身不喜欢麻烦别人,也比较胆小。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并非不相信陌生人,只是觉得无故接受别人的帮忙会欠人家一份情,加上社会上确实有一些毫无道德观念的人,所以很多人就会对陌生人心存疑虑。”
“尽管如此,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还是很愿意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毕竟我们不希望看到‘小悦悦’的悲剧重演。其实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点。”他说。
调查中,在自己遇到困难时,20.1%的人会因为不信任而拒绝陌生人的帮助。仅19.6%的人表示不会这样做。54.6%的人表示要“看情况”。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文江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以单位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社会,人与人的同质性增强了彼此间的互信。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人口流动加强,原住居民与流动人口间异质性显著,从心理上说,加剧了人们对人际关系不确定性的不安,影响了信任;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打破了原来讲究“公平”的社会制度,“比如,原来工厂里的处长可能就住在我家楼上,现在可能都去住豪宅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显现,而新的价值标准并未确立,社会评价体系却开始向“利益”看齐了。
陈文江说,产生信任危机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本该退出市场的政府还在干预资源分配;本该制定标准、有序竞争的企业却在唯利是图;本该建立准则、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却在利益漩涡中“寻租”。这些都造成了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对企业产品的不信任、对社会秩序和价值标准的不信任。“如果政府不能带头在改革中建立公信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就不会提升。”
49.3%的受访者表示遇到陌生人有难处,还会施以援手
元宵节晚上的经历,让浙江杭州的窦女士至今心绪难平。当晚11点左右,她骑电瓶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辆摩托车撞上了路边的石墩,3名年轻人都受伤倒在地上。“我过去看时,那个姑娘伤势很重,呼吸微弱,就赶紧把她抱在怀里,喊她千万不要睡。后来有一位警官加入救援。我们大声呼喊,让过路车辆停下来帮忙,结果过了很多车都没停。”窦女士说,当时那位警官还说要把警官证押给过路司机,借车送伤者就医,也未获同意。最后还是120来了,将伤者送到了医院。
窦女士说,当天回家后心情很复杂。“在生命面前,任何人出于良知,都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救人于水火。虽然有可敬的警官和几位好心人,但更有不少人毫无同情心,直接驾车离去,真让人气愤。”这件事给窦女士的触动很大,“我就教育我的孩子,以后遇到陌生人遇到困难,一定要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调查中,41.8%的受访者表示曾遇到过“热心帮助别人却遭到拒绝”的情况。但当问到“遇到陌生人有难处,是否会施以援手”时,仍有49.3%的受访者表示会帮忙,其中9.5%的人会“毫不犹豫地帮助”,39.8%的人会“心存疑虑,但会试着帮忙”。20.4%的人“想帮忙,但怕上当受骗”。24.3%的人会“视情况而定”。仅有4.1%的人会选择“离开”。
在地铁、火车站等人员集中的地方,常常会遇到一些自称遇到困难的人,说自己“钱包被偷没钱回家”、“为母亲筹医疗费”等,让人心生怜惜。面对此情此景,你是帮还是不帮呢?“对这些事,我现在根本不信,这些人都是职业乞讨者,我才不会把钱随便给他们呢。”在某外企上班的李小姐说。
在深圳一家房地产企业工作的翟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朋友在车站遇到一个背着小孩的妇女,说没钱回老家,朋友看她们可怜,二话不说就掏出身上原本要用来交学费的几千块钱。但事后她跟朋友们说起这件事,却没几个人称赞这一“义举”,反而觉得她被骗了。
翟先生认为,不信任陌生人主要是因为没有安全感。“现在社会治安环境并不理想,再加上媒体对犯罪事件的过度渲染,就会加重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陌生人间的冷漠不打破,过度设防,将导致什么后果?调查中,69.5%的人认为将会“加剧人情冷漠,以致出现‘老人跌倒街头无人敢扶’的社会怪象”,63.7%的人表示会“影响正常的人际和谐”,45.4%的人认为会“影响社会进步和文明建设”,43.8%的人指出会“加大社会运行成本”。
59.6%的人期待健全法律法规,严惩欺诈者和背信弃义者
在诚信缺失的当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调查中,67.2%的受访者表示,增加陌生人间的互信,提倡学雷锋更具有现实意义。
构建陌生人间的信任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受访者纷纷支招,排在前三位的建议是:“健全法律法规,严惩欺诈者和背信弃义者”(59.6%),“加强伦理道德建设,让人们重拾仁义礼智信”(58.3%),“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提高失信成本”(50.0%)。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康之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信任。农业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人们之间的信任是一种“习俗型信任”,是熟人之间交往的规矩。而当前,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期,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转变过程中,熟人社会中的“习俗型信任”表现出逐渐衰减的趋势。“这时,我们不能只顾悲叹‘信任度下降’、‘诚信缺失’,这其实是对既往逝去社会的感叹。社会转型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城镇化的结果也必将是陌生人社会。”张康之表示,积极重建信任才是当下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
张康之说,在工业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主要是以规则为中介建立起来的,这时候需要建立一种“契约型信任”,即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没有制度的保障,‘学雷锋’的承诺就有可能变成一阵风。”
“实际上,我们也不要对社会信任太过悲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之间的信任有着相应的自我完善的形式。”张康之说,我们逐步走向后工业社会,可以称作“网络式陌生人社会”,虽然人们之间直接的交往并不多,但是社会传播使得人们之间信息更多地实现共享,陌生人之间可以因此实现相互了解, 而且可以达到“熟人社会”中无法达到的理性化的了解。比如,你在网上购物时,尽管你没有跟店主见过面,也没法直接接触商品,但是可以通过评价体系来帮助自己作出判断,这样人们之间交往的成本会大大下降, 而且交往风险也会最小化。
当然,社会的自我完善离不开每个人的贡献。增强互信,利人利己,社会才会和谐发展。本次调查中,对于如何重建社会信任,受访者的建议还有:“从自己做起,主动相信别人”(46.5%),“政府带头提高公信力,打造诚信社会”(45.2%),“增加对行善者的鼓励,让好人有好报”(45.1%),“媒体多传递人际互信等正能量,营造温暖的社会氛围”(42.5%),“反思‘文革’等运动式思维、做法,建设温和文雅的人际秩序”(27.6%)等。
以上是2022年天津市东丽区事业单位考试内容和公务员一样吗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天津东丽区,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内容,公务员考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