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 18:07:04 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 //ha.huatu.com/guojia/ 文章来源:人事考试网
在历年行测考试中,逻辑填空始终存在,并且占据了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半壁江山。所以对于国考逻辑填空的有效解题,不仅是提高做题速度的关键,更是提升解题正确率的密匙。这就要求各位考生对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熟练掌握。
一、考情介绍
从2014年到2017年,每年国考中解释关系都在逻辑填空的考查范围内。所以,它可以算是国考中的“常驻嘉宾”。那么,如何和这个“常驻嘉宾”友好相处,就成了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重点。
二、知识点详解
解释关系指的是上下文之间存在解释、说明的关系。那么,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如何去判定一段话是不是解释关系,我们有着一定的判定标志。
(一)判定标志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段话,“企业在创建以后,成长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如果过分追求成长的速度,无异于拔苗助长。”在一段话里,大家可以看到被我加粗的成语,那么我们假设它就是需要填入的词语。那么,我们是如何判定出来要填入的内容是“拔苗助长”呢?
其实我们可以从“无异于”入手,“无异于”的含义是指没什么不同,相当于。也就是说“无异于”前后的内容含义应该一致。那么,这时候我们再去看无异于前面提到的“过分追求成长的速度”,我们就可以知道它要表述的意思是过分追求成长的速度,而忽视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相当于是“拔苗助长”。
所以,大家就会发现,只要找到“无异于”这个标志词,我们就可以知道前后互为解释关系。可见,判定标志对我们的解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们常见的判定标志有两种,一个是标志词,一个是标点。
1.标志词:无异于、或者说、也就是说、即、意思说、举例来说、正是、总之、可见、它、这、那、此。
2.标点:顿号、冒号。
所以,各位考生在考试中一定要记得如果遇见这些判定标志,就可以判定它们是解释关系,一旦确定逻辑关系之后,我们只需要找到呼应点对其进行理解概括即可。可是,在考试中,解释关系不只有一种考查形式,我们还有一种考查形式,即解释关系无标志。那么,这时候我们又要如何去判定和应用呢?我们再来看两个句子。
“乐器匠人指着身旁的一台伽倻琴说,别小瞧这琴身共鸣版,它们都是千挑万选的。伽倻琴所使用的琴身面板多取材于梧桐树,为了保证琴声清雅,梧桐树龄至少要在30年以上,而为了选得坚韧的木材,需将选材风吹日晒、浸泡、干燥。”
从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得到被加粗的成语是“千挑万选”,那这个词是如何得到的呢?我们会发现整段文字中并没有我们刚刚提到的判定标志词或标点。但是,如果大家整段话阅读完,就会发现“千挑万选”是对后文的理解概括,因为伽倻琴的琴身面板取材特定,有时间要求,加工也是需要时间,就知道它的制作并不简单,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反复挑选和加工,那么,“千挑万选”对它的概括恰如其分。这其实也是解释关系无标志的第一种判定依据,即空前句、空后句是对空缺处的具体说明。接着,我们再来看第二句话。
“在现实中,官员群体普遍倾向于谨言慎行,往往恪守着一种职业化的审慎。”这句话并不长,而且很明显这题需要考查的是如何得到“审慎”。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句子,它说官员始终谨言慎行,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做什么,他们心里都始终保持着审时度势的姿态,并且始终慎重,即审慎。那么,我们在知道了“谨言慎行”是“审慎”的呼应点,可是,同样大家也要知道“谨言慎行”和“审慎”构成的词义互解也是该题为解释关系的判定依据。
从以上这两个例子里,我们就会发现解释关系无标志的判定依据有两大类,一类是空前句、空后句是对空缺处的具体说明,另一类则是词语间的互解关系。接下来我们着重去认识几种我们常见的互解关系:
【解析】
1.词义互解,即词语之间词义互相能够解释说明,例如刚刚例题中提到的“审慎”和“谨言慎行”,它们能够互相解释说明彼此是谨慎、注意言行的含义。
2.主体和其功能互解,即空缺处填入的词语是某个主体的具体功能,例如,“新媒体已然成为新闻宣传的主战场、意识形态斗争的第一线”中,新媒体和宣传,宣传就是新媒体的主要功能。
3.主体和其特性互解,即空缺处填入的词语是某个主体的特征,例如,“犹太人会在还在的书上抹上蜂蜜,是想让孩子知道读书是甜蜜的事”中,蜂蜜的特性就是甜蜜,如果空缺处在甜蜜部分,就可以通过蜂蜜作为呼应点进行理解。
4.行为和其结果互解,即空缺处填入的词语是某类行为的具体结果,例如,“租人平台的信息未严格审核,租人平台泥沙俱下”中,如果需要填入的词是泥沙俱下,我们就知道当租人平台的“信息未严格审核”的时候,租人平台上就是好坏都有,而泥沙俱下刚好能够很好对其进行结果概括。
以上就是我们常见的解释关系无标志的判定依据,各位考生在之后的准备过程中,不仅要知道通过他们进行解释关系的确定,还要记得它们就是彼此的呼应点。
(二)应用
掌握了解释关系的判定标志和依据,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应用他们,我们一起来看两个例题,通过这两个例题,大家就可以更好的掌握对解释关系的应用。
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的________的。
A.随心所欲 B.轻而易举 C.一蹴而就 D.信手拈来
【解析】在这个题里,我们可以看到“可见”这个词,它是我们解释关系的判定标志,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可见”之后的句子是对之前的内容进行的总结概括,那么通过对前面提到的“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我们就知道好想法不是短时间内一下子就完成的,即空缺处的词语需要填入的是短时间内一下子就完成,那就是“一蹴而就”。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呼应点为句子时,我们需要对呼应点进行理解概括,从而实现对解释关系的有效应用。当然除了呼应点是句子的情况,我们还有呼应点是词语的考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个例子。
从统计学角度看,用平均数指标反映趋势虽然精确敏感,但也有其致命弱点,尤其是平均数的“________”,很容易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
A.以管窥天 B.削峰填谷C.大而化之D.等量齐观
【解析】在这个例题里,我们发现没有判定标志词和标点符号,但是对句子进行快速阅读后,我们就发现空缺处要表述的是平均数的特征,那么什么是平均数的特征呢?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有100块钱、80块钱和60块钱,那么他们平均有多少钱呢?很明显是80,即把100块钱的20块给有60的那个人,把多的减掉给少的,以达到平均,这就是平均数的特性,即削峰填谷。
所以,我们就知道解释关系的第二种应用方法,即当呼应点为词语时,只需要找到呼应点的互解词即可。
微信公众号
贴心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