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15:25:22 河南教师招聘网 //ha.huatu.com/jiaoshi/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教师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知识点练习43,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河南教师考试交流群汇总】 。备考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为你推荐备考用书招教用书。特岗用书面授课程。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教师微信公众号(htzhaojiao) 。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幼儿同伴关系发展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幼儿之间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游戏中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年龄 | 特点 |
3岁左右 | 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 |
4岁左右 | 联合性游戏逐渐增多 |
5岁以后 | 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 |
2.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幼儿的同伴交往有很多类型,根据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可以把幼儿的同伴交往分为四种类型:
(1)受欢迎型
这类幼儿一般具有友好、外向的人格特征,在交往中积极主动,没有明显的攻击行为。因而受到大多数同伴的接纳、喜爱,在同伴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2)被拒绝型
这类幼儿虽然喜欢交往,但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例如强行加人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攻击性行为较多等。因而常常被多数幼儿排斥、拒绝,在同伴中地位较低,关系紧张。
(3)被忽视型
这类幼儿一般性格内向、好静、胆小、不爱说话、常常退缩回避,交往的主动性、积极性差,他们既得不到同伴肯定的认可,也得不到同伴否定的批评,他们在同伴群体中处于被忽视、不受注意的社交地位。
(4)一般型
这类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行为表现一般,没有明显的特征。既不是特别主动友好,也不具有较强攻击性和敌对性。
3.如何培养幼儿同伴交往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如开展每个月的“评优活动”“家庭小分队活动”等,幼儿在其中既享受到了活动的快乐,又体验到了交往的乐趣。
(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技能。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注意矫治反社会行为。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5)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二、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的总称。
1.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
性别概念包括两方面:对自己性别的认识;对他人性别的认识。儿童对他人性别认识是从2岁开始的。但这时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大约到2岁半到3岁左右,绝大多数幼儿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同时,这个年龄的幼儿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性别角色的初步认识,如女孩要玩娃娃,男孩要玩汽车等。
2.3—4岁: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此阶段的儿童已经能明确分别自己是男还是女,并对性别角色的知识逐渐增多,如男孩和女孩在穿衣服和游戏、玩具方面的不同等。但对于三四岁的幼儿来说,他们能接受各种与性别习惯不符的行为偏差,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几乎不会认为这是违反了常规。这说明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还不很明确,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3.5—7岁: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幼儿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不能哭,女孩要文静、不能粗野等。但与儿童对其他方面的认识发展规律一样,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惩罚和耻笑的。如一个男孩玩娃娃就会遭到同性别幼儿的反对,认为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
三、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1.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谦让、援助。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1)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①亲社会行为的萌芽(2岁左右)
②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体差异(3—6、7岁)
(2)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①社会生活环境:
社会文化、电视媒介。
②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A.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榜样作用及教养方式。
B.同伴的互相作用。
③移情:
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是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前提或动机。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
移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移情可以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产生利他思想,从而导致亲社会行为;二是移情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产生同情心和羞愧感。幼儿从自身愿望出发,产生降低他人痛苦的动机,增加亲社会行为,降低攻击性行为。
2.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1)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①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或物品。
②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③攻击性行为有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多地怂恿和卷入攻击性事件。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在受到攻击以后发动报复行为,碰到对方是男性比对方是女性时更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2)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①父母的惩罚
惩罚对于非攻击性的儿童能够抑制攻击性,但是对于攻击性的儿童则有可能加重攻击行为。
②榜样
电视上的攻击榜样能增加儿童的攻击行为。另外,父母打架对幼儿也有影响。
③强化
在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
同伴之间也能学会攻击性行为,如果一个幼儿成功地引用了攻击策略来控制同伴,可以加强和增加他以后的攻击性。
④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自己实现目的和满足需要时的情绪状态。如幼儿在犯错误时,成人对周围人说“不理他”、使幼儿丢脸、戏弄他、经常对他大声嚷嚷等。一个受挫折的幼儿很可能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幼儿更具攻击性。
(3)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正的方法
①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
②允许幼儿合理宣泄。
③培养幼儿的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
④通过游戏等方式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⑤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⑥培养幼儿的意志力。
⑦有效运用惩罚手段。
【真题示例】
1.【单选】在性别角色发展的过程中,5岁的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不知道自己的性别B.有明显的自我中心
C.认为男孩子穿裙子也很好D.认为男孩要胆大,女孩要文静
1.【答案】D
【解析】幼儿性别角色的认识阶段: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3—4岁: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BC选项处于该阶段;5—7岁: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本题D项认为男孩要胆大,女孩要文静属于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的阶段。故本题选D。
2.【单选】儿童亲社会能力的萌芽期( )。
A.1岁左右B.2岁左右
C.3岁左右D.4岁左右
2.【答案】B
【解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与特点:(1)亲社会行为的萌芽(2岁左右);(2)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3—6、7岁)。故本题选B。
3.【单选】(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前提,也可以作为产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
A.宣泄B.领悟
C.移情D.强化
3.【答案】C
【解析】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是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前提或动机。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故本题选C。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知识点练习43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河南教师资格学科知识资料,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河南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教师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上一篇: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知识点练习76
下一篇: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知识点练习14
华图教育官方微信
华图总部: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8296100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23号
华图分校:河南华图郑州黄河路交卫生路向北三叉口东50米路北华图教育培训基地
(红旗路交卫生路东50米路北)
客服热线:0371-87096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