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河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每日一练 > 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5月16日)

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5月16日)

2024-05-10 14:37:51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河南华图

  【导读】华图河南公务员考试网同步河南华图发布: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5月16日),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河南公务员考试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uatuhn123) 。备考河南省公务员考试,为你推荐公务员备考用书面授课程

  1.(单选题)习总书记以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国家安全问题,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5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③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聚焦于如何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

  ④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为“12339”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①项: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奋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智慧和使命担当,具有重大意义。它科学回答了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为谋划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可知,①项正确。

  ②项: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为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节日。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14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而不是5月15日。可知,②项错误。

  ③项: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涉及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而不是只有如何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可知,③项错误。

  ④项:12339是国家安全机关受理公民和组织举报电话。这条热线是由国家安全部设立的,为了方便公民和组织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间谍行为或线索。发现间谍行为可以拨打12339举报。可知,④项正确。

  可知有2项正确。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2.(单选题)下列与戏剧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悲剧

  B.《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的戏剧

  C.萨特是存在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

  D.萧伯纳是美国剧作家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戏剧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萧伯纳,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在他生活的年代,爱尔兰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萧伯纳又被称为“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同时他还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者。他支持妇女的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倡导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1925年因其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一部话剧作品,剧中主要塑造了普罗米修斯这一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光辉形象。该剧情节简单,结构也不复杂,但它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视为古典名作。

  B项:《仲夏夜之梦》的作者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它是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喜剧,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C项:萨特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戏剧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的,40年代,尤其在战后发展到顶峰。存在主义戏剧的思想哲学基础是广泛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学说。存在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是萨特和加缪。萨特的剧作有《群蝇》《密室》《死无葬身之地》《肮脏的手》和《恭顺的妓女》等。他笔下的人物都面对多种选择,不得不重新估价其人生观,创造新的生活准则。萨特力图使人们看到对自己的行为的责任,将个人的道德观念置于对社会和政治的忠诚之上。

  3.(单选题)下列诗句描写的景色按春夏秋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诗词的季节。

  第二步,③描述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④中的“银蛇”“蜡象”描写的是冬天雪后的景象。在时间上,③排在最前,④排在最后。选项中只有C选项为③在最前,④在最后。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①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由“蛙声”可看出,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②出自北宋王禹偁(chēng)的《村行》,由“棠梨叶落”“荞麦花开”可看出,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象。

  ③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咏柳》,由“绿丝绦(tāo)”可看出,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象。

  ④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由“银蛇”“蜡象”可看出,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象。

  4.(单选题)中国的极地事业已经走过30多个年头,下列属于北极科考站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黄河站

  D.泰山站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中国南极科考站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在难言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A项: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B项:中国南极中山站简称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建立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是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经过20多年的扩建,建筑面积达到5800平方米。

  D项: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2014年1月3日,“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2月8日上午11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5.(单选题)建党100周年前夕,中国正式获得无疟疾认证,被世卫组织正式宣布成为完全消灭疟疾的国家。关于疟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是全世界唯一全面消灭疟疾的国家

  B.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C.疟疾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D.黑死病是疟疾的一种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疟疾。

  第二步,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也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在连续三年保持零本土疟疾病例后,中国在2020年向世界卫生组织(WHO)申请了无疟疾认证。2021年,中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无疟疾认证,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30多年来第一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这对一个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每年曾报告3000万疟疾病例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成就。全球范围内共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世卫组织的无疟疾认证。 获这一认证的国家还有佛得角(2024年)、萨尔瓦多(2021年)、阿尔及利亚(2019年)、阿根廷(2019年)、巴拉圭(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2018年) 、文莱(1987年)、新加坡(1982年)、澳大利亚(1981年) 、毛里求斯(1973年)。A项“唯一”错误。

  C项: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由受染的按蚊叮咬传播。C项“呼吸道”错误。

  D项:黑死病,即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历史上,鼠疫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十四世纪时被称为“黑死病”,不属于疟疾。D项错误。

  6.(单选题)水保持液态时,水温变化1℃吸收或者释放的热量是空气温度变化1℃吸收或释放热量的三倍左右。以下充分利用了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①空气干燥时,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

  ②病人发热时,为病人擦身以便降低体温

  ③汽车行驶时,通过水循环为发动机降温

  ④寒冷的冬季,人们经常使用暖水袋取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题干阐述的是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比热容大的原理。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下降)单位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①运用的是冷蒸发加湿原理。主要通过提高风速将蒸发滤网上的水分子进行汽化吹出让空气变得更加湿润,与比热容无关。②运用的是水蒸发时会吸热,从而降低人体温度的原理,与比热容无关。③用水给汽车发动机降温时,热量从发动机传递到水,发动机温度降低,水的温度升高,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水与空气升高温度相同时,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使发动机的温度降得更低。④用暖水袋取暖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暖水袋中的水由热变冷时,在降低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水会比空气放出更多热量。故③④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7.(单选题)下列与森林水文效应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林冠和枯枝落叶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增大了下渗率

  B.同等自然条件下,无林地土壤直接蒸发量小于林内土壤

  C.森林在土壤中大量根系的发育增大了土壤的渗蓄能力

  D.林地蒸散发是植被截留蒸发、植物散发和土壤蒸发的总和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在同等自然条件下,无林地土壤,没有森林植被等的遮挡,蒸发量显然大于林内土壤。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渗入土壤中的水量,称为下渗率或下渗强度。流域植被、地形条件影响:通常有植被的地区,由于植被的滞水作用,增加了下渗时间,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大了下渗量。A项正确。

  C项: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称为根压。根压把根部的水分压到地上部,土壤中的水分便不断补充到根部,这就形成根系吸水过程,这是由根部形成力量引起的主动吸水,从而增加了土壤的渗蓄能力。C项正确。

  D项:蒸散发包括两个过程:蒸发是指林地土壤和植物枝、干、叶表面的水分蒸发,这是个物理过程;蒸腾是指森林中所有植物通过叶片气孔和皮孔散发出水分的生理过程。因此林地蒸散发是植被截留蒸发、植物散发和土壤蒸发的总和。D项正确。

  8.(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主要由气候原因形成的景观?

  A.冰川地貌

  B.日不落现象

  C.潮汐现象

  D.极光现象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质地貌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气候地貌的特点是形成的外力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风等,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条件控制。日不落现象即极昼,是由于地球公转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在南北极圈内出现的太阳24小时都在地平线以上的现象,与气候无关。潮汐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与气候无关。极光是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出现的发光现象,与气候无关。

  因此,选择BCD选项。

  拓展

  A项:冰川地貌是冰川在运动过程中,经侵蚀、搬运、堆积形成的地貌,受到气候条件影响,属于气候地貌范畴。

  9.(单选题)佛教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分别。其中,“乘”指的是:

  A.车辆

  B.智慧

  C.超度

  D.佛法僧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佛教知识。

  第二步,“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像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大乘”是梵文“摩诃衍那”的意译。“摩诃”是“大”的意思,“衍那”是“乘载”(如车、船)或“道路”的意思。大乘佛教自称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大河的此岸,到达菩提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主要经典有《般若经》《大般涅槃经》《法华经》《华严经》等。“小乘”是梵文“希那衍那”的意译。大乘佛教兴起后,贬称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为“小乘”。后学术界沿用这一名词,不再含褒贬之义。主要经典有《阿含经》等。大乘和小乘的主要区别是:大乘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小乘则视释迦牟尼为教主。大乘强调不仅要解脱自身,而且要解脱一切生灵,使众生都成佛,自己才能成佛;小乘则主张只要断除自己的一切烦恼,超脱于生死之外,就能成为“阿罗汉”。大乘倡导以“六度”为内容的菩萨行,小乘则着眼于“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养。

  10.(单选题)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

  A.塔底地层下陷的缘故

  B.受到地震的影响

  C.常年遭受飓风吹袭的结果

  D.钟塔的木料砖石年久破损失修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比萨斜塔。

  第二步,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故比萨斜塔是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即塔底地层下陷的缘故。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但地震影响并非比萨斜塔倾斜的原因。

  C项:飓风是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受飓风影响小。

  D项: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并于1178年开始因地基松软而倾斜,并非因为破损失修。

  ——推荐阅读——

  【省考快讯河南省考招录资讯汇总备考图书|网课推荐

  【历年公告】【历年分数线】【成绩查询】【面试名单查询】【晒分数查分差

  【历年招考日程】【招考信息汇总】【点击加微信】【常见问题咨询

  以上是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5月16日)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网频道。如有疑问请加【河南公务员考试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备考河南省公务员考试,为你推荐公务员备考用书面授课程

河南公务员招考信息

本文标签: 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编辑:周小图)
活动推荐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识别左图:客服二维码
关注获取:每日信息资讯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左图:客服二维码
验证信息:国考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上一篇: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5月15日)

下一篇:没有了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河南公考学习套装6.0-百日学习计划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