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2021年国考考前30分
P. 16
第一章 考前速记
续表
标志: 列举现象—提出观点; 列举现象—解决问题
分-总
用法: 观点句/ 对策句 (解决问题) 是重点, 通常在尾句
行文 标志: 背景/ 援引—观点/ 对策—举例/ 反面论证/ 原因
主旨概括 分-总-分
脉络 用法: 观点句/ 对策句 (解决问题) 是重点, 通常在中间
标志: 并列关联词/ 句式、 标点符号 (逗号/ 分号) 等
分-分
用法: 全面概括或归纳共性
言外之意类 提出问题找对策; 把握观点引申义; 故事寓言寻启示
意图判断
言内之意类 主旨化的意图判断题: 匹配观点/ 对策句
新闻简讯类 精简压缩首句导语
说明文类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范围
标题填入
议论文类 把握文段论点或解决问题语句
散文游记类 体现概括性与趣味性
抓观点引导词: 我认为、 我觉得、 依我看、 笔者认为、 ∗
明确观点
∗认为/ 说等
态度观点 隐含观点 抓表达倾向: 褒贬词汇、 标点符号、 反面论证、 援引观点等
客观陈述现象、 解释原因、 原理等, 无主观性评价, 选无
没有观点
观点选项
无中生有 主观臆断; 强拉关系; 概念混搭; 曲解文意
过去时: 已、 已经、 曾经; 进行时: 正、 现在、 目前、 着;
偷换时态
将来时: 将、 要、 将要
具体数字的偷换; 较多量和较少量的偷换; 较多量和较少
偷换数量
量与中间量的偷换
细节理解
偷换要素 偷换概念 偷换主体、 客体、 动作描述或状态
偷换范围 易扩大: 所有、 都、 全部; 易缩小: 只有、 无、 唯一
并列关系和条件关系的偷换;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混淆;
偷换逻辑
颠倒因果; 肯否矛盾
偷换语气 不确定: 可能、 几乎、 也许; 确定: 绝对、 总是、 是
代词指代 指代就近原则; 主题话题原则
词句理解 词语理解 定位原文, 结合语境, 瞻前顾后, 借助标志, 匹配选项
语句理解 名言警句看背景, 划线语句看语境
2. 逻辑填空题量通常占据整个言语的 50%, 难度又是行测中烧脑之最。 掌握词语
辨析方法, 准确把握语境中照应信息的提示作用, 将逻辑填空错题控制在 3 题以内的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