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如何贯通文化产业血脉
2012-08-30 17:12 作者:河南华图 来源:华图教育 点击: 次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文化产业调研行①
金融:如何贯通文化产业血脉
核心提示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文化与金融对接呈现出美好前景,但作为新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文化企业需要恶补金融知识,另一方面银行也需多了解些文化产业特性,对“轻资产重创意”的文化产业多些量身定做、多些产品创新。
原本只在房贷时才与银行有关系的文化企业们开始进入授信的视线;仅仅两年,在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潮中,文化产业贷款逆势上扬,2010年文化产业贷款同比增长61%,增速创出历史新高;而来自银行、保险、风投等各领域的金融企业更是“几乎要把那些知名文化企业的门槛挤破”。
一切都来得太快,文化与金融的对话才刚刚开始,但是,争论与困扰也随之相伴而生——“既没资产,也没资金,怎么评估风险?”“艺术品孰真孰假,谁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优质企业该如何甄别?”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记者在浙江等地调研发现,面对文化产业日益加快的发展脚步,不管是植根于文化土壤中的金融业,还是曾经借助房地产、制造业、农产品而风生水起、跃跃欲试的民间资本,在惊喜和兴奋之余,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期待。
1 障碍之核:估值难成为最大瓶颈
【事例】 2010年,中行浙江省分行与西冷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合作,向购买该公司艺术拍品的个人发放贷款。而此前,艺术品收藏类金融授信基本是一片空白。同一年,我国内地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超过500亿元,占全球艺术品拍卖额的33%,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市场,其狂飙突进的趋势令世界侧目。然而风光背后,不断热化的收藏品展、拍卖品展等行为却几乎完全裸露在保险之外。
一件艺术品究竟是真是假?价值几何?文化资产难以评估是目前文化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最大障碍。
文化产业素有“轻资产重创意”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为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固定资产。中国银行金融总部客户经理杨巍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既缺乏优质的中介机构和评估人才对文化产品价值进行准确评估和后续监测、管理,又缺乏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使银行能够将质押的版权变现,这使得长期停留在“抵押为本”经营模式上的金融业与文化企业的资金需求难以形成有效对接。
以艺术品为例,由于艺术品市场存在专业门槛高、价值巨大、风险集中、估值困难等技术壁垒,致使国内与艺术品收藏相关的金融产品长期缺位,与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相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