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事业单位考试题

2023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2022-11-30 23:49:17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1.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

A. 《诗经》

B. 《离骚》

C. 《窦娥冤》

D. 《儒林外史》

  ---------------------------------

答案

A

  ---------------------------------

解析:

A.根据所学知识,《诗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A正确;

B.《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排除;

C.《窦娥冤》是元朝时期关汉卿的作品,排除;

D.《儒林外史》是明清时期的小说,排除.

扩展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又称为“诗三百”。

《诗经》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通常称为“国风”,是从周王朝的十五个地区采集来的诗,所以,又称“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卫风、王风、郑风、秦风、魏风等十五个部分。《诗经》中归入“风”这一类的诗,大都来自民间,多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两种。《诗经》中归入“雅”的诗,多是贵族的,大都与王朝政治相关,往往是用纯正之音歌唱国家大事,一般出自士大夫阶层。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种。“颂”有“美圣德”之意,《诗经》中归入“颂”的诗,多是祭神诗,是献给神灵的歌,用以歌颂、怀念和感谢有功绩的祖先。

总而言之,风,大体是民间文学(民间的歌谣);雅,大体是贵族文学;颂,大体是庙堂文学。属于“风”的诗,活泼、有生气;属于“雅”和“颂”的诗,典雅肃穆、庄重和谐。

《诗经》原本称《诗》,后来因被列为“六经”之一,成为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故称《诗经》。

《诗经》中的诗,以四言诗为主(四字一句),多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多使用叠词,多为重章叠唱,具有特色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

《诗经》所反映的内容,大都贴近现实生活,有的写男女恋情,有的写婚姻、家庭,有的写祭祀,有的写农事,有的写宴会,有的写送别,有的写相思,等等。语言质朴、率真,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历代文人学者对《诗经》的评价大都很高。钱穆先生曾说:“吾人如读中国的一切文学作品,一定要先懂得赋、比、兴的道理,并且最好是先读《诗经》。”朱东润先生也说:“吾国文学导源于《诗》三百五篇,不知诗三百五篇者,不足与言吾国文学之流变。”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2.

声音在水、空气、铁棒中传播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空气;水;铁棒

  ---------------------------------

解析:

声音在水、空气、铁棒中传播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是空气、水、铁棒.

故答案为:空气;水;铁棒.

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快慢不一样,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民齐者强”。改革关系人民利益,需要统筹各方诉求。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所言: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而功倍。这体现了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特征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材料中讲“民齐者强”,改革要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辩证否定观。

  ---------------------------------

  暂无

4.

历史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里的“沛公”是指______________。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

  ---------------------------------

  正确答案

A


根据所学可知,这里指的是鸿门宴上的刘邦,故选A。

  ---------------------------------

  暂无

5.

2019年7月9日,国家领导人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离党中央最近,服务党中央最直接,对机关党建乃至其他领域党建具有重要(          )作用。

  ---------------------------------

答案

风向标
解析

2019年7月9日,国家领导人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离党中央最近,服务党中央最直接,对机关党建乃至其他领域党建具有重要风向标作用。
扩展知识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离党中央最近,服务党中央最直接,对机关党建乃至其他领域党建具有重要风向标作用。为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确保机关党建走在前、作表率,指明了方向。

践行“两个维护”走在前、作表率。带头践行“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最根本的政治责任。要深刻认识“两个维护”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决扛起落实“两个维护”的责任担当,在践行“两个维护”上旗帜鲜明、态度坚决、行动有力,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真正把“两个维护”变成党性观念和纪律要求,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的模范机关。

理论学习走在前、作表率。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作为“上接天线”最近的机关,必须要走在理论学习的前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做到思想上领会认同、行动上自觉运用。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

6.

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
A.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

  正确答案

教材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联系材料“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还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因此,C项符合题意;AB项与史实不符,D项在改革之前就存在。故排除ABD项。故选C。

  ---------------------------------

  暂无

7.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申报月刊》 发表了《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一文。作者“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与之无关的时代背景是
A.经济大危机爆发,自由放任政策遭到重挫
B.苏联实施计划经济体制,获得初步成功
C.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二战结束,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民国二十二年”、“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是1933年,经济大危机已经爆发,自由放任政策遭到重挫,故A正确,排除。当时苏联正在实施计划经济体制,获得初步成功,故B正确,排除。当时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正确,排除。二战结束在1945年,故D错误,符合题意。

  ---------------------------------

  暂无

8.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地质力学”的名词正式提出是在他的哪部著作中
A.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 《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C. 《新华夏海的起源》
D. 《地质力学概论》

  ---------------------------------

  正确答案

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提出了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1945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率先将力学引入地质构造的分析,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地质力学理论始具雏形。1948年,李四光第一次应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1962年,李四光总结自己40余年地质力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发表了《地质力学概论》。故排除ACD,选B。

  ---------------------------------

  解析同上

9.

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
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
B.蒙古贵族的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
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

  ---------------------------------

  正确答案

元朝初期的农业政策:马上皇帝忽必烈对农业重视(1) 金元之际,北方经历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蒙金战争。战争初期,蒙古军队推行了残酷的抄掠政策,“所过无不残灭,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窝阔台时期虽然稍有改变,但杀伤劳动力的现象仍很严重。在灭金过程中,蒙古军在钧州(今河南禹县)、许州(今河南许昌)、考城(今河南兰考境)、蔡州(今河南汝南)、归德(今河南商丘)、凤翔(今属陕西)等地,都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开封被围后,疾疫流行,加之饥馑,五十日内死亡人数多至90万人。激烈的战争和残酷的杀掠,造成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屋庐焚毁,城郭丘墟”,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 在战争中,蒙古军将“惟利剽杀,子女玉帛悉归其家”,掳掠居民充作奴婢,号为“驱口”。驱口数量之多,“几居天下之半”。耕地也遭到严重破坏。蒙古族是活动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其俗不待蚕而衣,不待耕而食”。他们也把游牧生产方式带进了中原地区,各地驻军不断“分拨牧马草地”,占用了大片农田。河南、山东地区为蒙古军屯戍之地,牧场遍布。昔日的耕地变为牧场,专放孳畜。窝阔台近臣别迭甚至扬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尚存的耕地也因蒙古军践踏而多荒废。 在蒙古统治之下,中原百姓无力发展生产和恢复经济,当时称为“汉地不治”。宪宗即位时,蒙古已统治中原二十年,华北地区依然“土旷民贫”,关中地区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四川、两淮、襄樊地区,也因蒙宋战争激烈,人口流失大半,如四川地区在兵燹中居民“十亡七八”。有些地区甚至“荒城残堡,蔓草颓垣,狐独啸聚其间”。直到至元前期,王恽在奏章中还说,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汉水以东,“在前南北边徼,中间歇闲岁久,膏肥有余,虽有居民,耕种甚是稀少”。 经济的破坏不利于元朝统治的稳定,而在对中原地区几十年的统治中,蒙古统治者也逐步适应了中原地区的封建经济和政治制度,统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宪宗时期,忽必烈总领中原军政,在汉人、汉化蒙古和畏兀儿人的影响和支持下,认识到“帝中国当行中国之法”,置邢州安抚司、陕西宣抚司以及河南屯田经略司,局部实施汉法,获得良好的效果。忽必烈即位后,全面推行汉法,“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他对蒙古贵族说,“司农非细事,朕深谕此”,抛弃了以前那种变农田为牧场的做法,雷厉风行地采取“重农”、“劝农”措施,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这一转变,完全符合恩格斯所说的,“在长时间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 一、在中央和地方设置劝农官和劝农机构,建立相应的官员考核制度 。 中统元年(1260年)置十路宣抚司,命各路宣抚使选择通晓农事者担任各地劝农官,以监督和指导农业生产。次年设劝农司,以姚枢为大司农,陈邃等8名精于农事的官员为劝农使,分道考察各地农业生产状况。又下诏天下:“今后有能安集百姓、招诱户口,比之上年增添户口、差发办集,各道宣抚司关部申省,别加迁赏;如不能安集百姓、招诱逃户,比之上年户口减损、差发不办,定加罪黜。”至元元年(1264年),推行迁转法,迁调各处官员,进一步把“户口增,田野辟”作为地方官考课五事中为首的两项标准。七年(1270年)二月立司农司,以中书左丞张文谦为大司农,分设四道巡行劝农司。同年十二月,改称大司农司,以御史中丞孛罗领之,各道提刑按察司兼管本道农事。司农司“专掌农桑水利”,并负责考核各地管民长官,考核结果作为管民长官升迁或降黜的依据。司农司还奉命搜求古今农书,删繁摘要,结合实际,编成《农桑辑要》,颁行全国,指导各地农业生产。司农司设立的五六年间,“功效大著,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元代前期,地方官在劝农和吏治方面很有成效,有的记载还说当时“野无旷土,栽植之利遍天下”。 二、保护农田,禁止把农田占为牧场 。 忽必烈以前,蒙古军将广占农田,“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孳畜”。而大军所经过的官路,一里以内都作为营盘牧地,提供军马刍牧。忽必烈即位后,禁止占用民田,并派人清理被攘夺为牧场的农田,按籍“悉归于民”或“听民耕垦”。中统二年(1261年)四月两次颁诏,“河南管军官于近城地量存牧场,余听民耕”,“怀孟牧地听民耕垦”。后又屡次申戒蒙古军将“不得以民田为牧地,并迫令退还冒占耕地,给无地农民耕种。第二年,将野速答儿在益都据为牧场的田地退还于民。同时,忽必烈还一再“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通令“诸军马营寨及达鲁花赤、管民官、权豪势要人等,不得恣纵头匹损坏桑枣,践踏田禾,骚扰百姓”。至元十年(1273年),将在山东临邑县的牧地“二十余万亩,悉归于民”。至元十六年(1279年)三月,忽必烈还特别下诏,“禁归德、亳、寿、临淮等处田猎”。二十八年(1291年),还将安西王在关中冒夺为牧地的十余万顷民田,“按图籍以正之”。这些措施虽未杜绝蒙古军将改农田为牧地的现象,但无疑对“变农为牧、以牧伤农”起到抑制作用。忽必烈还三令五申禁止“抑良为奴”,至元八年(1271年)颁布《户口条画》,对户籍进行大规模的清理,根据壬子籍册,将被贵族势家强占为驱口的农民按籍析出,编籍为民。 三、招集农民开垦荒地,兴办屯田 。 中统二年(1261年)颁布“流民复业者免税一年、次年减半”的命令。后又颁布优惠政策,“凡有开荒作熟地土,限五年依例科差”,栽种桑树放宽到八年,瓜果放宽到十五年,“若有勤务农桑及开到荒地之人,本处官吏并不得添加差发”。元朝还用法令的形式将荒闲土地规定为国家所有,允许农民自由开垦。其诏书称,“凡是荒田,俱是在官之数,听其再开”;“凡荒闲之地,悉以付民,先给贫者,次及余户”。土地虽为国有,但百姓只要有剩余劳力,均可开垦。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把泾水沿岸的牧地数千顷分给贫民屯种,官给牛种田具,岁收粟麦十万石,刍高禾百万束。至元十四年(1277年)的法令规定,各处荒地在规定的期限内许田主认领,超过期限,“不拣什么人,自愿种的教种者”。两淮荒地极多,又特别颁诏鼓励垦荒。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淮西地区,“募民愿耕者种之,且免其租三年”;二十一年(1284年),“以江淮间自襄阳至东海多荒田”,“募人开垦,免其六年租税并一切杂役”;二十三年(1286年)九月,“听民自实两淮荒地,免税三年”,并承认农民对新开荒地的所有权。尤其重要的是,元朝还大力开展军民屯田,“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资军储”,“由是而天下无不可屯之兵,亦无不可屯之地矣” 这些军民屯田分布在江淮、襄阳、沿海,以及辽阳、岭北、甘肃、云南等广大地区。据《元史·兵志》载,天下屯田有120多所,屯田土地达17.7万顷,遍及全国各地。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元廷的这些举措,为荒地的开垦提供了有利条件。真定、顺德、保定等地,“凡辟田二十余万亩”。两淮地区在至元后期,大部分流民都回到故乡,屯田多达四万余顷,一些荒滩沙地也被开垦出来。有些州县甚至“民生日集”,“地窄人稠,与江南无异”。 四、减轻赋税,兴修水利 。 元廷多次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以减轻灾荒造成的损失,帮助灾民恢复生产。如至元十年(1273年)十月,“河南水,发粟赈饥民,仍免今年田租”;二十五年(1288年)六月,“睢阳霖雨,河溢害稼,免其租六十石有奇”,“以考城、陈留、通许、杞、太康五县大水,及河溢没民田,蠲其租万五千三百石”。元代还在各地建立常平仓,“丰年米贱,官为增价籴之;歉年米贵,官为减价粜之”。常平仓除平抑物价外,还用以储备粮食,以便随时赈济,发展生产。同时,元代也十分重视水利建设。中央设都水监,地方置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凡兴建重大水利工程,专门设立行都水监、都水庸田司等临时机构。“凡河渠之利,委本处正官一员,以时浚治,或民力不足者,提举河渠官相其轻重,官为导之”。多次下诏“诸路开浚水利”,并征发民工修治河堤。如,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黄河决口,“调南京民夫二十二万四千三百二十三人,分筑堤防”;次年三月,“汴梁河水泛滥,役夫七千修完故堤”;二十五年(1288年)黄河决口,“委宣慰司督本路差夫修治”。不少地方官员重视整治河堤,消除隐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曾在宁夏地区修复过唐来、汉延等大小八十多条河渠,使九万余顷农田重新得到灌溉。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博罗欢在任期间,“汴南诸州,漭为巨浸,博罗欢躬行决口,督有司缮完之”。元朝前期,黄河决堤基本上做到及时修补,并凿通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两淮地区,兴办屯田,兴修水利,成效显著,安丰的芍陂可灌溉农田一万多顷。这些均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健全农村村社组织 。 元政府把北方一些地区农民生产互助而自发组织的“锄社”加以推广,在全国普遍实行,建立农村村社组织。“县邑所属村疃,凡五十家立一社,择高年晓农事者一人为之长”,社长负责“劝课农桑”,指导农民从事生产,其本人不再承担徭役。社中疾病凶丧之家,众人合力相助,如社内灾民过多,则“两社助之”。至元六年(1269年),规定设立社仓,由社长主管,用以救助本社灾民,“丰年每亲丁纳粟五斗,驱丁二斗,无粟听纳杂色,歉年就给灾民”。社仓的数量很多,遍布全国各地。据《至顺镇江志》记载,仅镇江路就有69所。 元朝采取重农措施基本上得到落实,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元世祖统治的三十余年中,全国人口恢复到一千三百多万户,五千八百八十多万口。黄河流域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水、虫蝗等灾厄,北方地区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元世祖至元年间,“家给人足”,“民庶晏然,年谷丰衍,朝野中外,号称治平”。关陇地区,元代屯田多达六千余顷。由于大量荒地、牧场被垦为耕地,元世祖时期关中粟麦已“盛于天下”,关、陇、陕、洛一带则“年谷丰衍,民庶康乐”。元代前期全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改善。

  ---------------------------------

  暂无

10.

  单选题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处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

  正确答案:B

  ---------------------------------

  [华图教育题目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的掌握。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四个阶段:引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B项正确。A项:引发学习动机是起始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往往跟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巩固知识就是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复习,对学习过的材料进行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巩固知识往往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环节。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通过联系或有组织的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掌握知识不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以上是2023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新疆事业单位考试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事业单位考试题,尉犁县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