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

2022-11-30 20:41:08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

1.

1902年,梁启超《新史学》问世。在他看来,“新史学”当务之急,就是要效法“泰西之良史”,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此举旨在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B.为维新变法失败辩护

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

D.支持清末的立宪改革

  ---------------------------------

【答案】C

【解析】

梁启超主张“民统”“国史”“民史”,体现了其意在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选项C正确;梁启超主张的新史学并未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排除A;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材料时间是1902年,此时尚未立宪,排除D。

2.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逐鹿之战
B.黄巾起义
C.巨鹿之战
D.陈胜、吴广起义

  ---------------------------------

  正确答案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所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和吴广起义,D项符合题意;A项是传说时代炎黄与蚩尤部落的战争,B项是东汉末年起义,C项是项羽与秦朝主力的决战。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

  暂无

3.

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 , 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 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 ,1958 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该是( )
A.“城市 , 让生活更加美好”;揭示人类已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一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 ”;提醒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其主旨在于强调二战的教训。分析选项, B“可持续发展理念”、C“步入信息时代”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A项开始于工业革命。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D。

  ---------------------------------

  暂无

4.

1972年2月,敌视中国的佐藤首相在观看某一电视实况转播时,称自己仿佛在做一场噩梦,并不加掩饰地说:“他(美国总统)自己不是说了吗?这是本世纪的伟大事业。他自己说了别人还说什么!”随后,他歪着嘴一声不吭地离去了。佐藤首相的这一反应是针对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发表
C. 中美建交
D. 尼克松访华

  ---------------------------------

  正确答案

依据题干材料的内容,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发生了转变,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对抗,走向正常化,促进了中美两国的友好往来,D项符合题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A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BC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故选D。

  ---------------------------------

  暂无

5.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声明中说:“国家在战争的困境中辗转行进,酿成了前所未有的像雪崩一样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国家已经面临着毁灭的深渊。”这反映出
A.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很贫困
B. 推翻沙皇专制具有必要性
C.俄国继续革命的形势成熟
D.临时政府统治引起人们同情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国家在战争的困境中辗转行进,酿成了前所未有的像雪崩一样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国家已经面临着毁灭的深渊”,可见俄国继续革命的形势成熟,故选C;A与材料无关,排除分;推翻沙皇专制是二月革命,排除B;D与材料表达的信息相反,排除。

  ---------------------------------

  暂无

6.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历时四年,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下列关于京张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揭开了中国自筹自建铁路的序幕
B. 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
C. 粉碎了英俄掠夺京张铁路的企图
D. 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实现全线通车

  ---------------------------------

  正确答案

结合所学可知,詹天佑采取“人”字形路线解决了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B项论述错误,但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B项。ACD项,结合所学可知,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勘测、设计、施工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揭开了中国自筹自建铁路的序幕,粉碎了英俄争先抢夺修筑京张铁路的企图,到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实现全线通车,三项论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

  暂无

7.

罗曼·罗兰曾这样描绘一部音乐巨著的乐章:“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巨著的作者及名称是( )
A.贝多芬《月光曲》
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关键词音乐、英雄、命运的呼喊告诉我们这部巨著的名称是《英雄交响曲》,继而可以推出作者就是贝多芬。所以答案选C

  ---------------------------------

  暂无

8.

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
B.为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C.分裂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意味着绥靖政策的破产

  ---------------------------------

  正确答案

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于1939年9月1日德国和苏联入侵波兰开始,这次入侵行动随即导致以英国为首的大英帝国与法国向德国宣战。
然而德国在入侵波兰后开始着手尝试在欧洲建立一个大帝国,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为止,发动一连串战争并借由条约的签署使得德国几乎占领了欧洲绝大部分的地区,而名义上保持中立的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也陆续占领或者吞并了其在欧洲边界的邻近6个国家,在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所占领的波兰领土。英国以及英联邦的成员国则坚持持续与轴心国继续作战,并分别在北非沿海地区和大西洋海域发生多起军事碰撞,而这也使得英国成了欧洲大陆地区唯一仍能继续反抗德国入侵的主要力量。
开始标志
1938年9月30日,英、法与德、意召开慕尼黑会议,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04:40,德军的军队闪击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因为德国没有理会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二战从此爆发。
结束标志
1945年5月8日,苏联和波兰部队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帝国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并于1945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广播世界。

’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

  暂无

9.

【题目】“乍一看,无法无天,这才像草书;再一看,于无法中而有法,这才是草书;更一看,于小法中见大法,于常法中见超法,这更是草书。”材料主要描述的草书特点是

A. 极具动态美

B. 随意性很强

C. 书写难度大

D. 最能表达作者情感

  ---------------------------------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于无法中而有法……于小法中见大法,于常法中见超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草书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体现动态美,故A项正确;“无法中而有法”说明草书不是随意性的,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草书的书写难度大,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草书表达作者情感的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A。

10.

海南中学团委与学生会工作计划里,准备在2011年组织一系列的纪念或庆祝活动,其中不可能有
A.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B.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
C.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D.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

  正确答案

(1)参加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活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为贫困儿童献爱心、扶助老弱病残等。
(2)有利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爱国情感,培养集体意识,增强集体黄任感;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综合探究和参与能力;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中学生情系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题,沈阳市事业单位考试题,沈北新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