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

2022-11-30 19:31:32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

1.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D两项均为顾炎武的著作,B、C两项分别为黄宗羲和梁启超的著作。故由题目中的信息“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撰者固自负,亭林(即顾炎武)亦复推重”即可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

  ---------------------------------

  暂无

2.

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下列是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 )
①汉族外迁边疆
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同汉族融合
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其中所提到的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指

A. 汉族
B. 满族
C. 傣族
D. 回族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元朝的民族融合,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答案是D。

  ---------------------------------

  暂无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游终南山

盂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注,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注:景:日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游络南山的所见所感,诗人从大处落笔,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感受,虽有夸张之语,却给人真切之感。

B.三、四两句通过写山中“夜留景”与“昼未明”这样不同寻常的独特景象,极言终南山峰高谷深。

C.五、六两句由山及人,其中“险”与“平”互为反义,以 “路险”作反衬,突出了人的心地平坦。

D.结尾两句紧承五、六两句而来,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借读书以追名逐利的现实生活的厌恶。

2.明代唐汝洵在《唐诗解》中称此诗“奇语横出”,请你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两句为例加以解说。

  ---------------------------------

答案

1.D

2.示例:“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游终南山的独特感受。“南山塞天地”一句,作者用“塞”这一动词,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终南山巍峨高耸、顶天立地的气势。“日月石上生”一句,从侧面烘托出终南山的雄伟的气魄,作者身处山中,仰望山峰,看到日、月都从南山高处出现,冉冉升起,像从 “石”上“生”出来的,作者从侧面进一步表现出终南山峥嵘向上,与天比肩的气势.这两句诗中的“塞天地”石上生”可谓“奇语横出”。

考点名称: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4.

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

[     ]

A、革命根据地的壮大

B、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

答案

D

  ---------------------------------

解析: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八七会议:

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代表们在发言中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会上作重要发言,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最后改选党中央领导机关,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进行镇压革命群众。面对国民党的恐怖统治,共产党要不要进行反抗,要,如何反抗——武装起义同时,中国共产党吸取了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自己的军队,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军队的领导权在国民党手中。

2、时间:1927年8月13日

3、领导人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4、结果:歼灭南昌守敌3000余人,起义取得胜利;接着,国民党调重兵进行反扑,损失惨重。起义军,一部分进入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南昌起义的意义:(归结为四个第一):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第一次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创建了第一支革命军队,这也是为什么把南昌起义定为建军节)的开始,拉开了国民党与共产党十年对峙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八七会议:

1、时间:1927年8月7日

2、地点:汉口

3、内容:

(1)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4)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思想。

4、意义:

八七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贡献。

5.

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奸夷”。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材料反映出( )
A.英商旨在维护大英帝国尊严
B.“海禁”政策阻断了中英贸易
C.侵华战争舆论氛围逐渐形成
D.英国寻求平等的对华关系

  ---------------------------------

  正确答案

据材料“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等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前在华英商上书、请愿等方式使侵华战争舆论氛围逐渐形成,C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英商在华受限制及称呼,这是民间行为,与国家尊严关系不大,A排除;据材料可知中英贸易没有被阻断,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英商,没有体现英国寻求平等的对华关系,D排除。故选择C。

  ---------------------------------

  暂无

6.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 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D. 善刀而藏之。                           善:修治

11.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②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③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④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一项是(      )

A. 庖丁开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者”,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B. 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 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D. 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答案

10. A    11. C    12. A

13. (1)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2)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本题中,

A项,句意为: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盖:通“盍”,何,怎么。不正确。

B项,句意为: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批:劈、击。正确。

C项,句意为: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委:卸落、坠下。正确。

D项,句意为: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善:修治,这里指擦拭。正确。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和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本题中,①表现庖丁解牛时的声音,合乎音律,说明技艺高超;②通过文惠君的夸赞,侧面表现庖丁技艺高超;③表现庖丁解牛时遇到难解的地方比较小心,不能表现技艺高超;④写解完牛后,牛轰然倒地的样子,说明技艺高超。因此,直接反映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是①④。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A项,“‘所见无非全牛者’,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错误。庖丁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意思是跟一股人所见的一样,说明庖丁最初解牛时技术一般。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

(1)中,“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好”,爱好;“道”,规律;“进”,超过。

(2)中,“以”,凭借;“策”,策;“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精神。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知识扩展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7.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设立和管理租界的权利
D. 海关管理权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领事裁判权。依据材料可知,外国在华的“恶棍”、“流氓”触犯中国的法律,但是他们受到外国政府的“庇护”,不能受到中国法律的制裁,这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结合所学可知,其根据是外国政府取得的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片面最惠国导致一国在中国得到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设立和管理租界的权利与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没有必然联系;D选项错误,海关管理权不是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的依据。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

  暂无

8.

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巴黎公社
A. 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 曾经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C.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

  正确答案

题干反映了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高度评价。为保卫革命果实,巴黎公社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如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有益经验,故选A;联系所学,巴黎公社没有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排除B;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的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排除D。

  ---------------------------------

  暂无

9.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  )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英、葡主动与中国示好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香港、澳门回归。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收回香港、澳门,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故选C。

  ---------------------------------

  暂无

10.

某位文学家认为,艺术创作要“根据亲眼看到的生活中的图画,根据从生活中得出来的结论进行创作”。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作品是( )
A.《离骚》
B.《西游记》
C.《唐璜》
D.《人间喜剧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清每种艺术创作风格的特点。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与这位作家的创作理念相符。《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黑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题,哈尔滨市事业单位考试题,宾县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