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2022-11-30 19:06:02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1.

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

答案:

( D )

  ---------------------------------

解析:

董仲舒最先提出了束缚中国劳动人民两千多年的“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复为子纲,夫为妻纲”。

知识扩展: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那么仁、义、礼、智、信表现于行为又是什么?朱熹指出,“仁”是“爱人”“人道”的意思;“义”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礼”是道德约束,起到为达到“义”而预防的作用;“智”是指知识,尤其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是信任、诚信的意思。


仁表现于恻隐之心;礼表现为恭敬;义表现为羞恶;智是明辨之理,其心理表现为是非;信表现为忠信。在朱熹看来,如果人们能真正掌握天理,恪守三纲,并拥有“五常”,在人们的生活中,都能有恻隐之心、行恭敬、知羞耻、辨是非、守忠信,社会将会安定和谐,这也正是朱熹的“三纲五常”之说的目的之所在”。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三纲成为封建统治者用于奴化人民的工具,则在宋明以后。以等级名分教化社会的观点被称作“天理”,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如违犯封建伦理纲常,即被视为“罪人”。
这种说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其核心是从于正理或无条件服从于上下关系,三纲立足于关系下的服从,而孔子立足于正理,倡导无论地位都该依正理尽本分。

2.

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观察,他所讲的一些话,后来统称为“南巡讲话”。这次南巡主要是要解决
A.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B. 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冲突的问题
C. 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特区的落实问题
D. 农村人口涌入南方城市,出现了千万盲流的问题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知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会主义建设遇到了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为解决这些问题,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所以答案是A,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冲突的问题是在中共十四大之后出现。

  ---------------------------------

  暂无

3.

虎门销烟的时间是()
A.1838年6月
B.1839年6月
C.1840年6月
D.1841年6月

  ---------------------------------

  答案:

  B

  ---------------------------------

  解析

  无。

4.

1978年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B.人们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C.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
D.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色彩和样式单调

  ---------------------------------

  正确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选项D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内容不符,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选项ABC符合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叙述,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

  ---------------------------------

  暂无

5.

十月革命中,起义的总指挥部是
A.斯莫尔尼宫
B.冬宫
C.彼得格勒
D.莫斯科

  ---------------------------------

  正确答案

贺龙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的二十军、十一军二十四师和十师一部、四军二十五师两个团,第五方面军的三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装,共两万余人。起义原定7月30日夜发动,后因张国焘的阻挠而延期。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全城。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旋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议依中央原定方针转兵广东,相机夺取广州,再次北伐。

  起义军自8月3日起先后撤离南昌,经江西瑞金、会昌,转进福建长汀、上杭,于9月下旬到达广东潮州、汕头地区。随即被优势敌军参加南昌起义的一部分干部南昌起义时朱德用过的手枪。上面刻有“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击散,一部分退至海陆丰地区,加入了东江地区农民的武装斗争;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至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4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1933年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自是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

  暂无

6.

“弱国无外交”是中国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的警示。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

  正确答案

本题是开放题,评分要点如下:首先要解释观点,然后列举史实。
观点一,指弱国在外交上任人摆布,不能跟强国平起平坐。(1分),史实可举中国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捷克斯洛伐克在慕尼黑会议上的表现等(任一,1分,能史论结合+1分)。
观点二,国家主权平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或答出《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内容也可)(1分)。史实可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最后并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体现了弱国、强国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外交主权面前是平等的。非洲小国与美国也不乏建立外交关系的,我们国家也主张和平共处,平等互惠(任一,1分,能史论结合+1分)。


此题回答的关键是:不管你赞同哪种观点,必须要结合相关的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赞同前者,可例举近代中国在外交的失败来说明;要赞同后者,可例举主权无大小的观点来说明。

  ---------------------------------

  暂无

7.

南京历史悠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下面那一选项的史实与南京没有关系:( )
A.《南京条约》
B.火烧圆明园
C.中华民国
D.南京国民政府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B是与北京有关,《南京条约》在南京签订,中华民国和南京国民政府的都城在南京。

  ---------------------------------

  暂无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

——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和讯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

  ---------------------------------

答案

(1)①居于中心领导地位(形成朝贡体制);②以和平交往为主;③注重思想与文化影响;④以周邻国家为主要交往对象;⑤是国内政治体制和政治理念的国外延伸。

(2)相通:以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解析

(1)据材料“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 “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得出其共同处是以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扩展知识

一、汉朝外交特点:

(1)以商贸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具有相当程度的单向性。

(2)中外交往以陆路为主,水陆并举。

(3)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4)中国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人欧洲。

(5)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

(6)汉代文明先进,对世界影响深远。

二、唐朝外交特点:

(1)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有连续性。

(2)领域全面,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唐朝是亚洲文化的中心。

(3)唐朝对外交往的彤式多种多样,有使节往来、留学生、技术交流、贸易交流、宗教往来、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

(4)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影响巨大,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中心,影响具有双向性。

三、宋元时期外交特点:

(1)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

(2)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

四、明清时期外交特点:

(1)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如郑和下西洋。

(2)出现华侨潮,促进南洋的开发。

(3)自16世纪起,日本和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4)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5)中国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科学知识。

(6)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同时出现罪恶的鸦片贸易。

(7)明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交往。

9.

1878年,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
A. 男女平等成为共识
B. 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西方化
C. 辛亥革命促使妇女解放
D.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

  ---------------------------------

  正确答案

依据材料中“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可以得出: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故答案为D项。A项,该项说法不正确,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B项,“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的说法不正确,材料只涉及到女子出席宴会一种现象,不能说明整个社会习俗的改变,排除;C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比材料中的时间要晚,材料中的现象不可能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

  ---------------------------------

  暂无

10.

以下是小李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
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

  正确答案

甲骨文是在商朝出现的,商朝人把文字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被称为甲骨文。A错误。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施变法改革,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B、C、D都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云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普洱市事业单位考试题,思茅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