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2022-11-30 18:58:16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1.

《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儒学伦理影响了国家法律
B.妇女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C.程朱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主流思想文化发生变化

  ---------------------------------

  正确答案

根据题干可知,元代以后,所谓“贞、孝、节、烈”的女性典型被收入史书,反映了元明清时期在理学不断传播的影响下社会伦理纲常理念深化,故C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古代法制建设,排除A项;“贞、孝、节、烈”等观念实质上是对女性人性的束缚与压抑,而非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元明清时期理学一直是官方统治思想,排除D项。故选C

  ---------------------------------

  暂无

2.

被称为我国“南大门”的是_________;它与港澳地区合作形成独特的模式是“_______”。

  ---------------------------------

答案

珠江三角洲       前店后厂

  ---------------------------------

解析: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合作形式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考点名称: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5.6万平方公里。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国家的政策优势和有力的区位条件,成为中国崛起最快的地区之一,发展成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有制糖、丝织、食品、造纸、机械、化工、建筑材料、造船等工业,有南海明珠之称。“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大珠三角”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都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际市场。

3.

据统计,1705年中国已有30万天主教徒。而100多年以后,总数仍在20万和25万之间。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法国发生革命天主教徒受到压制
B.工业利润诱导天主教徒转身实业
C.清朝严格闭关政策限制教徒来华
D.宗教改革以后天主教徒发生分歧

  ---------------------------------

  正确答案

根据题干材料“而100多年以后,总数仍在20万和25万之间”等信息可以知道,材料反映的是清代来华教徒数量在减少,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政策,限制了教徒来华,不利于天主教的传教,导致中国国内教徒数量没有明显增长,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清朝天主教徒数量的减少,与法国天主教徒是否受到压制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05-1805年期间天主教徒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清朝严格闭关政策限制教徒来华,无法得出工业利润诱导天主教徒转身实业的结论,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已在16世纪开始,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故D选项错误。

  ---------------------------------

  暂无

4.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中国当时处于社会转型之中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人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晚清到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均发生了改变,这是由于社会转型而造成的,所以这些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当时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只适合部分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只适合部分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适合部分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

  暂无

5.

经济生活是复杂的,同一现象或措施,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下列表述中,正确体现了经济生活中“双刃剑”现象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也导致出口贸易不利

  ③纸币发行过量过多易引起通货膨胀,纸币发行不足会导致通货紧缩

  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也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B

6.

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把握关键语句,结合相关事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D项,“诱使樊将军自刎”错,从文中“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可看出樊於期是心甘情愿的。

故选D。

7.

电视剧《芈月传》曾在卫视热映,该剧的开篇便提到了在秦国发生的一场变革——商鞅变法。据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
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

  正确答案

依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得到了很多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所以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答案为B。

  ---------------------------------

  暂无

8.

《西楼》是是曾巩的一首诗作。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曾巩《西楼》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西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曾 巩 :(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西)。自称“家世为儒”曾祖历官水部员外郎,祖父为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

【注释】  1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②钩珠箔,把帘子挂起。  2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疏箔】用芦苇或柱子编成的帘子,有缝隙可通风。

《西楼》阅读答案一

1.本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2分)

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4、诗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析。(4分)

  ---------------------------------

参考答案:

1.(1)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

(2)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

2.(1)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2)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打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3、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一幅海面辽阔,海浪拍岸,如云翻卷去而复回的壮美画面(2分,角度1分,画面1分);第二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一幅北风劲吹,雷声轰鸣,山雨欲来的雄浑景象。(2分,角度1分,画面1分)

4、暴风雨将要来临,按常理本应当关门闭户躲避,而诗人却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卷起,敞开窗户“卧看”“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2分)表达了诗人雍容的气度、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内心世界。(2分)

9.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表现在

①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②权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④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⑤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坚持

  ---------------------------------

答案

A

  ---------------------------------

解析:

人身权

①尊重人格和尊严:受法律保护的人格和尊严,属于民法中人身权的主要部分。

②生命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③姓名权与肖像权:

A、姓名权,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法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一般来说,在未成年之前,个人的姓名是由父母决定的;在成年之后,每个人有权继续使用或者改变自己的名字,但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姓名户籍管理的规定。此外,公民有权使用笔名或者其他别名。

B、肖像权,公民有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和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进一步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的肖像权的行为。

④名誉权与隐私:

A、名誉权:含义:社会或他人对自己正面的、好的评价,在法律上称为名誉。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公民和法人都享有名誉权)

B、隐私权是自然人控制个人生活私域,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其属于人格权的一种。其内容包括:个人信息保密权;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通讯秘密权;个人隐私利用权。我国民法对于公民的隐私,是与名誉权一并保护的。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司法解释中进上步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1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 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

  正确答案

依据所学可知,夏商周时期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时期,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故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是并立与和战的关系,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元代形成新的民族—回族;宋代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故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故D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长春市事业单位考试题,二道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