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17:14:12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1952年高校院系进行调整,大批学者被迫转行或者到图书馆做资料员。调整后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从1949年的31.1%降为1965年的6.8%。这调整
A.促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B.确保了人才结构的合理
C.适应了工业建设的需要
D.符合教育身发展规律
---------------------------------
正确答案
材料中1952年高校进行的院系调整,文科生比例的减少意味着工科生比例的增加,结合所学可知适应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建设的需要,故选C;材料中反映的仅是对高校院系进行调整,不涉及教育体系的发展情况,A错误;调整院系后文科生大量減少,形成了重理轻文局面,没有确保人才结构的合理性,故B错误;高等学校人为地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其本身不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故D错误。
---------------------------------
暂无
奕在谈及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时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李)鸿章之过。”这表明奕主张
A.全面接受西方学说
B.进行政治革新
C.有接受西学的愿望
D.全力支持维新变法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奕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认为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不西化之故”,不是李鸿章一个人的原因,所以C正确。洋务派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所以不选ABD。
---------------------------------
解析同上
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
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
D.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程朱理学的宣传
---------------------------------
正确答案
根据材料“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而临安、成都和福建都在南方,体现的是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选项符合题意;毕昇发明的是活体字印刷术,A选项排除;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错误;材料不能得出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的结论,D错误。
---------------------------------
暂无
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材料表明唐朝
A. 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
B. 采取行政手段统一学术思想
C. 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
D. 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
---------------------------------
正确答案
材料反映的是唐朝要统一儒经师尊各述己说的问题,即要用行政手段来统一学术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是隋朝,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学校统编教材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道、佛融合是在魏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
暂无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都未能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归根到底是因为( )
①没有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
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③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
④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正确答案
①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而近代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是没有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也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不是仁人志士失败的根本原因,应排除③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
暂无
量词一()头巾。
---------------------------------
答案:
一块头巾
1979年6月初,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向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汇报工作时,引用了当地农民的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国有企业承包责任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答案
D
---------------------------------
解析: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道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改革.我国农村实行以“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扩展知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19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从根本上体现了农民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的关系,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特点的相关史实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根据所学我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所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掀起洋务运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掀起新文化运动。选择与新文化有关的知识。《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故此题选择答案D。
---------------------------------
暂无
1924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________。
A.三民主义
B.民主革命纲领
C.新三民主义
---------------------------------
答案
C
---------------------------------
解析:
孙中山 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义;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这时期的三民主义以联 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其实质,也称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扩展知识
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一共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是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党右翼势力彻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已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 下列关于“人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B. 孔子认为纠正人性之恶要靠后天学习。
C.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D. 盂子认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圣贤。
2. 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 )
A. 毫不迟疑地攻击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B. 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自己的得意门徒颜渊。
C. 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仍想去回拜他。
D. 因为“礼”的需要,孔子去见了南子,使子路很不高兴。
3. 作者认为孔子和孟子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孔孟二人的个性不同。
B. 孔孟对“礼”的态度不同。
C. 《论语》与《盂子》的取材记载不同。
D. 两人所处时代局势发生了变化。
---------------------------------
答案
1. B 2. C 3. D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理解能力。
B项,“孔子认为纠正人性之恶要靠后天学习”无中生有,据原文“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可见,孔子认为“好像这纠正错误”“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C项,“但为了礼尚往来,仍想去回拜他”表述错误,原文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项,原文表述为:“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可见,孔子和孟子思想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局势发生了变化。
故选D。
以上是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题,铁岭市事业单位考试题,铁岭县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