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13:01:46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百家争鸣是什么时期?
---------------------------------
答案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两千余年。
扩展知识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二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
正确答案
依据所学可知,《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不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所以叙述错误的是A,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
暂无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贸易经济体制
---------------------------------
答案
A
---------------------------------
解析:
1992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扩展知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有学者认为: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这种现象始于
A. 新石器时代
B. 夏商时期
C. 西周时期
D. 东周时期
---------------------------------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有制度性保证和民间习惯认可的土地流动”可知,实质是指确立土地私有,我国最早确立土地私有是春秋时期,春秋属于东周时期,故D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我国尚未出现土地私有,土地属于氏族社会,排除A。夏商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尚未出现土地私有,排除B。西周时期是井田制,尚未出现土地私有,排除C。
列宁说:“对我们来说,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反映其“重心改变”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列宁试图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遭受挫折后意识到“我 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要实现“重心改变”,故A项错误;反映其“重心改变”的是在此之后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货币和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奠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故B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列宁之后苏联领导人的做法,故C项错误; 农业集体化是列宁之后苏联领导人的做法,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
暂无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底,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正确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选项A符合题意;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1953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
暂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被压迫民族纷纷展开了民族独立运动。1947年,英国被迫承认独立的国家是
A、印尼
B、埃及
C、印度
D、新加坡
---------------------------------
正确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印巴分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英国通过蒙巴顿方案把统一的印度分为 印度和 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地,以便殖民统治的政策。1947年6月3日,蒙巴顿向外界正式公布了印巴分治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方案规定,各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使 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造成印巴两国独立后立即围绕 克什米尔问题兵戎相见,造成了世界不安定的因素。
---------------------------------
暂无
每年的6月23日是()日或运动日。
---------------------------------
答案
奥林匹克
---------------------------------
解析:
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 在巴黎正式成立,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日,经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赞同,把这一日称为“奥林匹克日”或运动日。
扩展知识
国际奥委会从1894年起将每年的6月23日定为国际奥林匹克日。当年6月23日举行了首次奥林匹克日活动,参加的国家有葡萄牙、希腊、奥地利、加拿大、瑞士、英国、乌拉圭、委内瑞拉和比利时。此后,在每年的6月17日至24日之间,各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都要组织各种庆祝活动。现在世界上参加此项活动的国家、地区已由首届的9个增至100多个,参加者十分踊跃,表达了人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 经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赞同,把这一日称为“奥林匹克日”或“运动日”。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意识形态、语言文化,全世界人民相聚在五环旗下,以团结、和平与友谊为宗旨进行公平竞技,具有国际性的特点。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影响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 一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C.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宣告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导致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
正确答案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立两极格局终结,暂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极化向发展,至今一个稳定的世界政治格局尚未形成。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
暂无
关于长征,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_____。
A、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B、长征是宣言书
C、长征是宣传队
D、长征是播种机
---------------------------------
答案
ABCD
以上是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黑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题,大庆市事业单位考试题,让胡路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