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2022-11-30 12:08:25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1.

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

答案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4、工业革命使人感觉“人定胜天”,各种物质对人思想的冲击很大。

5、工业革命的大工业物质化,社会矛盾对立,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6、物质的大量富余和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矛盾加剧,革命思潮汹涌,英国等国通过改革实行“民主”,使近代国家体制真正产生。

7、工业化国家的民众日益分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8、英国因为工业革命更加强大,法国因为工业革命也在欧洲保持地位,普鲁士更加强盛,奥地利、俄罗斯、西班牙则日益衰落。

9、工业发展使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10、增加生产用地,使大量动物濒临或已经灭绝,生物链遭到破坏。

2.

部分学者认为,日军如果像古代游牧民族那样自北而南攻取武汉,可以把中国切为两半,但日军没能实施其既定战略,这是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面的成功。学者肯定的战役是
A.徐州会战
B. 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与“自北而南攻取武汉”不合,故A项排除;太原会战与与日本“可以把中国切为两半”战略意图不合,故B项排除;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与国民政府调集主力部队在上海猛攻日军,迫使日军将作战重心自华北转向华东,放弃沿平汉线南下的战略,转而溯长江西进,据此论述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依据题意可知并不是在武汉发生战争,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1、平津作战。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向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步步进逼。中国军队第二十九路军相继收复丰台火车站和廊坊,并在南苑与敌血战,不久,北平和天津相继失陷。 2、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出动20万兵力进攻上海,中国驻军调集40万兵力奋起抵抗,11月12日,上海失陷。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毙伤日军4万余人。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底,日军突破中国守军长城防线后,分两路合击太原。中国第二战区急调10余个师在太原以北忻口地区组织防御。八路军各部全力在正太路以南配合友军作战。激战至11月8日,太原失守。 4、南京保卫战。日军占领上海后,继续向南京进攻。国民政府暂迁武汉,中国军队进行了南京保卫战,12月13日,南京失陷。 5、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军队为守卫徐州而与日军进行的一场大战。战役1938年3月23日打响,历时两周,杀敌逾万,国民党军取得了抗战后的一次重大胜利。 6、武汉会战。这是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广大地区,与进攻武汉的日军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此战,中国军队出动兵力100万,日军出动兵力35万。战役结果,日军伤亡近4万人,但武汉最后失守。 7、豫湘桂战役。此役从1944年4月中旬至12月初,历时8个月,日军出动兵力40万,国民党军队弃守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陷入日军铁蹄之下。在此期间,中国组织了远征军,到缅甸等地作战,打通了中国和盟国的陆上交通线。

  ---------------------------------

  暂无

3.

  退行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遭受挫折、面临困难时,以比较幼稚的态度,选择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来应对当前情况。对于二三十岁的成年人来说,经常要面临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多重压力,于是在某些比较自由的环境中,很多人都会通过退行心理来调节情绪、释放压力,自称宝宝便是退行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事实上只要无伤大雅,这种暂时性的退行心理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极其有必要的。但如果一个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利用退行心理去逃避现实问题或博取别人的同情,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某种心理疾病。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常自称宝宝会发展为某种心理疾病

  B. 时常回忆年幼时光是退行心理的表现

  C. 人不应沉溺于用退行心理来逃避现实

  D. 二三十岁的成年人自称宝宝极有必要

  ---------------------------------

  【正确答案】C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文段最后一句“总是利用退行心理……可能会发展成为某种心理疾病”,A项语气过于绝对,错误。B项,“经常回忆年幼时光”并不是退行心理的表现,退行心理是选择早期某种行为方式来应对困难和挫折,B项错误。C项,根据最后一句话,作者不认同总是利用退行心理去逃避问题,C项正确。D项,原文是“某些情况下极有必要”,语气绝对,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4.

遵义会议后, 党中央领导错误的思想根源还没有来得及彻底清除。抗战以后,又有大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加入共产党,给党内带来许多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与此同时,党内还存在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因此,一场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在整风运动中,首要的问题是(        )

A、学风问题

B、党风问题

C、文风问题

D、作风问题

  ---------------------------------

 

A
 

毛泽东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 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所以是第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正确选项为A选项。

扩展知识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反对教条主义,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

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于1941年5月和1942年2月,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同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从此开始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 。运动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大革命失败后党内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系统总结。通过整风运动,提高了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延安整风运动从1942年2月开始至1945年春季结束,共计3年多时间,是分两期进行的:参加整风学习的干部大体分为三部分:一是中直、军直系统;二是西北局、陕甘宁边区系统;三是中央党校系统。第一期自1942年2月至1943年7月,约1年半时间。第一期整风学习带有试点性质,参加这次整风学习的干部,共约4、5千人。

第二期自1943年7、8月间至1945年4月,近两年时间,这是延安地区和陕甘宁边区全体党员干部普遍参加整风运动的阶段。参加这一期整风学习的干部,共计1万2千余人,包括全党范围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其中集中在中央党校的有6、7千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此时,中央党校是空前地扩大了,全校共分为6个学员部,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央党校第一部。为了加强对全党整风运动的领导,党中央决定成立总学委,毛泽东为主任委员;总学委下设分学委。

此时,中央党校由毛泽东兼任校长,彭真任常务副校长。当时延安中央党校成为全党整风运动的重点单位。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

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5.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主张与百家争鸣中哪家的思想主张最相似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

  正确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调研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开卷考试。
题型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一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填入相应的序号下。)
春秋时期的鲁国初税亩和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C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公社的形成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学会建造房屋
*2. 在下列远古人类中,还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是: (C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到“小国寡民”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B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4.战国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主张的是: (D )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5.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在全国推广最早开始于(D )
A、西周分封时 B、齐桓公称霸时C、商鞅变法时 D、秦始皇统治时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
A.汉字从甲骨文发展而来 B.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 D.大篆形成于西周的晚期
7 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C )
A.铁器的广泛使用 B.牛耕的普遍推广 C.水利的大量兴修 D. 荒地的不断开垦
*8 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同学们应该查阅(B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庄子》
*9 下列项目不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 )
A.兴办“私学 B.“温故而知新” C.“仁”的学说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0.这些变法的最大作用和产生的最主要的社会后果是(A )
A.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出现了新的阶级,形成了新的阶级关系
C.改变了国家的落后面貌
D.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1.造成变法局面出现的根本因素是(C )
A.奴隶已经缺乏劳动兴趣
B.铁制工具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
C.地主阶级迫切要求上升为统治者
D.社会环境优越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请根据有关叙述回答12-13题。
*12.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本质的理解是(B )
A.我国封建经济出现一次飞跃
B.无正义战争,所有战争都是为了掠夺人口和土地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封建制度诞生和确立
D.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不断举行起义
*13.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大国不断兼并小国。为了生存,各国在人才问题上采取几乎相同的态度是(C )
A.把人才当作食客,收养起来 B.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启用人才
C.大胆使用来自他国的人才,进行社会改革
D.将来自他国的人才赶出国门
14.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开始崩溃。这种状况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是(A )
A.各诸侯国普遍实行变法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土地制度已从根本上改变
15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是 ( C )
①种植粟②能制造陶器③种植水稻④挖掘水井⑤发明瓷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⑤
16.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C )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7.在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D )
A.这是一种进步 B.无所谓进步与退步 C.这是一种退步 D.进步与退步交织在一起
18.传说中的哪位部落联盟首领在位时,我国的原始社会走向了尽头(C )
A、尧 B、舜 C、禹 D、启
*19.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叫 ( D )
A. 人殉 B.人祭 C.人牲 D.殉葬
*20.奴隶主死了,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叫 ( D )
A. 人殉 B.人牲 C.斩首 D. 祭祀
21.下列关于夏朝社会经济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D )
A. 使用青铜酒器和兵器 B. 用粮食酿造酒C.有雕饰美观的玉器 D.用铁制造农具
*2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D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23.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期的(D )
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
*24.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是 ( C )
①食物太少;②工具简陋;③生活环境险恶;④由母系血统维系的群体不易分开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5.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D )
①采取磨制和钻孔的技术制造石器;②使用弓箭;③懂得人工取火;④按血缘关系组成固定的集体;⑤开始用简单的语言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12分)
27.阅读材料: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材料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答:(1)以上三段材料是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说的?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编入哪部书中?孔子 论语(4分)
(2)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分别说明他对学生是怎样要求和教育的?(6分)
(3)他是我国古代哪一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2分)
三、 *问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计28分)
28.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主要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9.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1)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2)根据这一思想,商鞅采取了什么行动?包括哪些具体措施?(3)商鞅的行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

  暂无

6.

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 )。
A.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
B.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

  ---------------------------------

  正确答案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由材料“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故选C;材料并没有突出天平天国革命纲领的内容,排除A;材料没有突出天平天国运动联合其他反清力量,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是说明时代局限导致失败,排除D。

  ---------------------------------

  暂无

7.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A. 制定宪法
B.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D. 采用公元纪年

  ---------------------------------

  正确答案

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A项符合题意;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大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改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BCD三项是会议的内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

  暂无

8.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宋朝“二府三司”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二府三司”指的是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B. “二府三司”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手段,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C. “二府三司”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 “二府三司”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造,有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史实”指历史事实,史论就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史识是分析史实得出科学结论。A项表述了二府三司制的历史事实,因此该项不是“史识”。故A项错误。B项属于二府三司制的评价,是“史论”。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宋朝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使行政、军事和财政无法协调,政出多门,以致行政效率偏低。故C项错误。D项是综合整个中国古代史分析,得出二府三司制对中国古代政治以及中国历史的影响,属于“史识”。故D项正确。

9.

北伐战争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张作霖 ④段祺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

答案

A

  ---------------------------------

解析:

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 

考点名称:北伐胜利进军

北伐战争:

1926年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民战争。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1927年初,北伐军先后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队的主力,占领了半个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蒋介石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新的军阀统治,北伐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10.

1567年,隆庆帝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C.隆庆开关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

  ---------------------------------

  正确答案

从材料“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表明开关促进了对外贸易,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答案为C。隆庆开关前是实行海禁的,解除了海禁,才允许合法的对外贸易,而不是海禁没有影响对外贸易,A错误。隆庆开关促进对外贸易繁荣,是政府开放海禁政策,而不是海禁政策下的贸易繁荣,故不存在背离现象,B错误。明代的大部分时间实行海禁,D说法错误。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黑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题,大庆市事业单位考试题,让胡路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