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

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2022-11-30 11:50:39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1.

指南针最早叫什么?

  ---------------------------------

答案

指南针最早叫司南

扩展知识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同时也是中国最早使用的指南工具。司南是古代华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是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勺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来辨别方向。

2.

汉武帝统治时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说
B.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C.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最终确立
D.北宋时期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理学

  ---------------------------------

  正确答案

根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确立了正统地位,选项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是孔子,其核心思想是“仁”,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理学。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

  暂无

3.

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

B.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C.夏天,揭开棒冰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

D.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固而造成的

  ---------------------------------

答案

C

4.

伏尔泰的名言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A.主张限制王权        B.提倡君主立宪

 C.倡导信仰自由        D.宣扬权利平等

  ---------------------------------

答案:D

解析:伏尔泰强调人们要有言论的自由(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5.

《月夜和风筝》阅读原文:

月夜和风筝

牛 汉

在我童稚的心里,父亲很深沉,与父亲的生命能以融合的月夜和风筝也很深沉。深沉,意味着识不透底蕴。对于月夜和风筝,父亲有许多自己的哲学和具有哲理的玄想。我正值童年,对父亲困惑不解。

父亲从来不在白天放风筝。父亲说:“白天不需要风筝,白白亮亮的天空,要风筝干什么?”父亲总是当天地黑透了之后才去放风筝。奇怪的是,白天没有风,黄昏以后,常常不知不觉地来了微风,似乎不是从别处刮来的,风就藏在我们村子里一个角落,它觉得应该醒了,站直身子,轻飘飘地跑起来。有时候,白天风刮得很狂,一到黄昏便安生些,仿佛事先与父亲和风筝有过默契。

放风筝在春二月,天日渐长起来。父亲悠然地看看天,说:“又是个月明的天!”只有我知道,他并不是赞美月夜,他希望的是没有月亮和星星的黑夜,“没有月亮多好。”父亲慨叹一声。实际上黑透了的夜极少。我对父亲说:“有月亮放风筝才好。”我想,天黑会阔人,有月亮能看见升天的风筝,看见红灯笼与星星在一块闪烁,还能望见海琴振颤的翅羽。父亲不答理我。到了街上,他说:“没有月亮和星星,天是囫囵的,完完整整的。”“为什么?”我问。父亲回答:“天黑透了,天才能安静下来,风筝在天上才自在。天空只有风筝和灯,只有海琴的歌,一个完美的世界。”父亲像是在吟诗。我当时还是喜欢在月明的夜放风筝,我喜欢望着朦胧的天,它越看越深,越看越高,风筝飘带上的月光跳来跳去,还能看见变化莫测的飞云。红灯摇摇晃晃,比所有的星星快活得多。如果天全是黑的,我们什么也看不见,天也看不见我们。父亲摇摇头不作解释,他清楚他那套玄想无法让我理解,而我也有我自己童稚的玄想。

父亲年轻时喜欢写诗、吹箫。他有时自言自语,以为我听不懂,听到我的某一句问话以后,他惊愕地回过头来望一望我,似乎我不应该听懂他的话。

我和父亲去放风筝,总有一群小孩跟在我们后面吵吵嚷嚷。如果我和父亲不放风筝,这些孩子都不会到街上来,家里老人不放心他们在月亮地里跑动。我们照例在一个小的广场上停下来。这里实际上是村里的一个十字路口,没有车马,就成为一处注满月光的开阔地方。靠北边,有个高坡,父亲站在上头就能把风筝放到天上去,不需要助跑,他让我把风筝直立在丈把远的地方,在背后扶着风筝。父亲高高扬起双臂,猛地向上一拽,风筝抖动一下,被惊吓得跳起来。父亲手中的绳子一抖一拽地就把风筝逗到了空中。风筝显得很高兴。它和父亲配合得很好。一会儿风筝就升高了。风吹着,月光抚摸着“天官”的彩衣,发出瑟瑟的声音。

等到风筝放得很高以后,父亲横着身子一步一步地移到五道庙前。五道庙有结实的栅栏,父亲把绳子放尽,手里只剩下一根光滑的木棒,他把木棒横别在栅栏上。父亲站起来,用手摸摸风筝的绳子,如果绳子绷得不够紧,海琴常常放不上去。父亲放海琴和灯笼不让别人插手,他先把海琴连到绳子上,再把灯笼挂在海琴下边。他总是当风筝稳定到最佳状态时,才小心地把灯笼点亮。我和孩子们鸦雀无声,等待着海琴和灯笼开始升起的一刹那,父亲异常专心,眼睛也明亮起来,不住地看天、看灯笼和海琴,只听孩子们一声喊:“海琴动了,动了!”海琴在一片欢呼声中沿着琴弦似的绳索嗡嗡地歌唱着升了上去,越升越快。我把耳朵贴着绳子谛听,真能听到远方大海的声音,嘿,大海的声音原来像一群蜜蜂在飞。父亲目不转睛地看着海琴和灯笼升到风筝那里。天空出现了一颗与众不同的红色的星,摇摇晃晃的星,会歌唱的星。灯,在天空,也不过亮半个钟头。灯灭了以后,放风筝的高潮便结束。孩子们纷纷回家。

父亲年年都要放风筝。每年都认真地把风筝修补一番,重新染一次颜色。村里放风筝的人有好多家,都没有我父亲放风筝那样虔诚和认真。

这放风筝的一套技能父亲是怎么学来的,可能是我们家乡自古传下来,也可能是他从北京城学来的。但是,我在北京待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见过有人夜里放风筝,更没见过挂海琴和灯笼的风筝,真感到奇怪和遗憾。

父亲为什么总在月明的夜放风筝,而且特别喜欢在黑夜挂灯笼和海琴,我此刻真有点理解了。如果我现在放风筝,我也一定在黑夜放,而且一定挂上灯笼和海琴。

当风筝放稳了之后,父亲就不停地抽烟,很少跟谁说话,他仿佛很深地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他放风筝跟他吹箫的神情很相近。他有自己放风筝的哲学,希望风筝带着灯笼的光亮和海琴的歌,也带着他的心灵,升向高高的空旷的夜空。

后来,到了四十年代,我知道,父亲在家乡那些年写过不少的诗,有旧诗,也有新诗,从来没有发表过,他似乎没有想到过要发表。

还有,父亲一生嗜酒。他放风筝之前,喜欢先喝点我祖母酿的黄酒。我们家乡的春二月,大地还没完全解冻,夜间是很冷的,有月光的夜更加清冷清冷。

似乎一旦风筝连同海琴和灯笼升到天上,月夜就变得温暖起来。至少我父亲的感觉是这样。

《月夜和风筝》阅读题目:

1、第②段画线部分的词语使用巧妙,请加以赏析。(4分)

2、分析第⑤⑥段中孩子群像的作用。(3分)

3、本文主要以“我”童年的视角回忆父亲,请分析其效果。(4分)

  ---------------------------------

月夜和风筝阅读答案,《月夜和风筝》是一篇不错的记叙文,而记叙文阅读赏析也是我们初高中时期语文的必考题型,小编今天为小伙伴们带来《月夜和风筝》这篇文章,希望能为大家练习语文阅读理解提供帮助。

月夜和风筝阅读答案

答案

1、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以人的动作,用一连串的动词“藏”“醒”“站直”“跑”表现风力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2分)作者赋予风以人的情态如“很狂”“安生些”“默契”,表现风在白天和黄昏的差异,恰好与父亲想要在夜间放风筝的诉求一致。(2分)用“似乎”“仿佛”来想象风的位置和归属,拉近了风与父亲的情感距离,与“默契”前后关联。(2分)(评分说明:1点2分,2点4分)

2、孩子群像构成了父亲和我在月夜放风筝的环境(背景)。(1分)孩子们的吵吵嚷嚷和欢呼声,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氛围,使本文安静的画面具有了一丝灵动的色彩。(1分)孩子的欢闹和父亲的深沉的不同特点,共同构成了月夜放风筝的美好画面。(1分)孩子的出现、期待、欢呼、回家串联了放风筝的整个过程。(1分)(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3分为止)

3、本文记叙的是童年的我和父亲一起放风筝的事件,突出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1分)通过我童年时与父亲的对话,以儿童的好奇和不解,表现父亲独特的哲学和玄想。(1分)。写我童年时代不理解父亲为后文我在成年后慢慢理解父亲作铺垫。(1分)从而进一步引发读者对父亲行为哲学的思考。(1分)(评分说明:1点1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此篇记叙文阅读理解与赏析的全部内容,小伙伴们想要获取更多阅读理解或作文范文,欢迎继续关注可圈可点网站。

6.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立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这表明
A.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
B.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D.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

  正确答案

依据题干内容可知,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立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牵住了日本大部分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在题干内容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D。

  ---------------------------------

  暂无

7.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其性质是
A.工人农民联盟的共和国
B.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C.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D.苏维埃共和国

  ---------------------------------

  正确答案

B


考查识记能力。苏联新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

  暂无

8.

历史卷)《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文中所说的“本”,表现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是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B.废分封,行县制
C.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D.奖励耕织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时提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为本,商为末,因此这里的本应是指农业,对农业的措施是奖励耕织,故D项正确;A项军事措施;B项是地方行政制度;C项是法律措施。所以答案选D。

  ---------------------------------

  暂无

9.

道德模范是指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新时代要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精神,倡导人民大众尊崇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道德模范是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

B、道德模范是可以学、能够学的标杆

C、这有利于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D、学习道德模范是时代的呼声、是群众的心声

  ---------------------------------

 

ABCD
 

尊崇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是时代的呼声、是群众的心声。道德模范是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是可以学、能够学的标杆。学习道德模范的高尚品格和先进事迹,有利于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因此选ABCD。
扩展知识

谈谈道德模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引导群众追求先进,崇尚先进,学习先进

第二,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平,努力发挥个人价值。

10.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有个梦想:“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67年,欧洲初步实现这一预言而建立的“高一级整体”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世界贸易组织

  ---------------------------------

  正确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欧洲的联合。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成为了一个“高一级整体”,故选B。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题,葫芦岛市事业单位考试题,连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