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

2022-11-30 11:49:33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

1.

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
B.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深刻描绘了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法币贬值的严重现象,结合史实不难得出此种现象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区通货膨胀严重,国民党滥发纸币造成了法币的急剧贬值,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答案选C。

  ---------------------------------

  暂无

2.

有人认为,篆书取圆势象征天,上紧下松;隶书取方势象征地,左右扩展;楷书取长方形,八法齐备,以活脱脱人的形象来呈现。其意在说明( )
A. 社会发展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觉醒
B.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C.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D. 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了中国的书法艺术。“天人感应”是指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主要体现在政治统治方面,故排除B项;三种字体的演变体现的是人文思想的演变,而不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故排除C项;根据“以活脱脱人的形象来呈现”可知楷书体现的是人文意识,而不是体现了理性思维,故排除D项;由篆书到楷书,由象征天到象征人,可以体现出古代人文意识的觉醒,故选A。

  ---------------------------------

  暂无

3.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即可判断得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

  暂无

4.

1908年,奉天巡抚唐绍仪赴日本、欧洲考察财政。归国后奏报于朝廷,原奏所谓:旋由美抵奥国,该国财政所有税收等项办法,与各国大致相同,而皆有不足之虑,独其法良意美者,则惟邮政储金一事,其意在为民藏富,而即以积聚成巨之款,利益国家。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唐氏主张创办邮政储蓄
B.认为邮政储金有助于国家建设
C.欲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D.奥之良法有利于保障民众生活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与各国大致相同,而皆有不足之虑,独其法良意美者,则惟邮政储金一事,其意在为民藏富,而即以积聚成巨之款,利益国家”信息说明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信息,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属于处理中内涵。

  ---------------------------------

  暂无

5.

18世纪中期以后,是哪一种学说的兴起“打破生物是神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一观念
A.原子一分子结构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生物进化学说
D.微生物学

  ---------------------------------

  正确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和“被下面哪一位著名科学家创立的伟大理论打破”,根据所学知识,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达尔文及进化论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解答,属于送分题。

  ---------------------------------

  暂无

6.

由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党情所决定,党内最本质的矛盾是()。
A.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

  正确答案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再认识作出的科学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

  暂无

7.

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裂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主改造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正确答案

西藏自古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从此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裂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故选B项。
点评:长期以来,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制度,其代表人物是达赖喇嘛等宗教上层人士。比欧洲中世纪的制度还要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已经在雪域高原上延续了上千年。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挫败了美英等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并于5月23日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

  暂无

8.

欧阳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场屋之习,从是遂变。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洵)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节选自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注】)

【注】本文创作于嘉佑元年(1056年),欧阳内翰即欧阳修。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B. 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C. 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D. 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东,古指黄河以东地区。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境,故山西境内黄河以东为河东。

B. 场屋,又称“科场”,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引申指科举考试。

C. 布衣,古代平民穿布制的衣服,不能穿精美鲜艳的丝制品,故常用布衣借指平民。

D. 执事,古人对自己的谦称。常用于对话或书信中,如“敢以烦执事”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修颖悟超群,文章冠天下。欧阳修幼年聪敏过人,刚成年时就享有极高声誉;参加科举荣登甲科,与梅尧臣作诗酬答,文章天下闻名。

B. 欧阳修才能卓异,受朝廷器重。仁宗任用天下名士时,欧阳修首先入选;他枢密院任职时,与曾公亮重新编制军事地图和士兵名册。

C. 欧阳修奖掖后进,慧眼识人才。欧阳修赏识举荐的后进大多成为名士;曾巩、王安石和苏父子不为人知时,欧阳修广为游说,他们才名闻于世。

D. 苏洵博观慎书,希望遇伯乐。苏洵苦读文章,历经从惶然到胸中有言而书之的过程;后写成《洪范论》等文章呈给欧阳修,期望能被了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

(2)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

  ---------------------------------

答案

10. A    11. D    12. C

13. (1)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认为范仲淹有理而被放逐,(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

(2)等到时间长了,(我)读得更加精通,而我的胸中也豁然开朗起来,似乎人的言论本来就应该这样。

  ---------------------------------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兵”,指兵力,作“分”的宾语,“驻并”是动词,译为驻扎合并,“诸堡”是名词,作“驻并”的宾语,故应在“兵”后断开,在“诸堡”之后断开,排除BC两项;“省”,译为节省,后面应接宾语,“转输”应指物资运送,作“省”的宾语,应在“输”后断开,排除D。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项,“古人对自己的谦称”理解有误,执事是古人对对方的敬称。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欧阳修广为游说,他们才名闻于世”理解有误,原文是“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游”意为揄扬、称赞。意思是欧阳修就广为揄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 “直”,认为……有理、正当、正确、对;“见逐”,被放逐;“目”,把……视作、看作。全句译为: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认为范仲淹有理而被放逐,(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2)中,“其”,我的;“固”,应该、本来;“然”,这样。全句译为:等到时间长了,(我)读得更加精通,而我的胸中也豁然开朗起来,似乎人的言论本来就应该这样。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知识扩展

欧阳修,字永叔。年幼的时候敏捷聪悟过人,等到成年的时候,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参加礼部会试名列第一,被选拔列入甲科(进士)。与梅尧臣交往,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庆历三年,掌管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换,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当初范仲淹被贬去饶州时,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认为范仲淹有理而被放逐,(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他奉命出使河东。从对西部用兵以来,议事者想要舍弃麟州来节省粮饷。欧阳修说:“麟州,是天然地势险要的地方,不可放弃;如果放弃了,那么黄河以东的郡县(受到震动),老百姓都不能安稳居住生活了。不如分散一部分麟州的兵力,驻扎合并到黄河以东的各个堡垒,遇到紧急情况了还可以相互支援,并且平时还可以减少物资运送,在谋略方面是适宜的。”因此麟州得以保留下来。主持嘉祐二年的科举考试。当时的读书人推崇写新奇怪癖的文章,欧阳修极力排斥贬抑,凡是写这样的文章的读书人就摒弃(不予录取)。科举考试(写新奇怪癖文章)的风气,从此就转变了。欧阳修在枢密院时,和曾公亮一起考查全国的军队数量以及河北、河东、陕西三路驻守军队的多少、地理方位的远近,重新编制军事地图与士兵名册。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熙宁五年,去世,被追封为太子太师,谥号文忠。奖励推荐后进,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还是隐蔽于民间的布衣百姓时,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为揄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我(苏洵)取出《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的文章,一动不动地端坐在那里,整天阅读这些文章,就这样过了七八年。开始的时候,深入钻研它们的实际内容,感到迷惑烦恼,浏览多了那些文章,又令人吃惊。等到时间长了,(我)读得更加精通,而我的胸中也豁然开朗起来,似乎觉得人的言论本来就应该这样。然而,就是这样也还不敢写出我想要说的话。时间久了,胸中积累的话越来越多,不能自我控制,就试着把它们写下来。然后反复诵读古人的书便觉得文思泉涌,写起来容易多了,然而就是这样也不敢自以为是。近来所写的《洪范论》、《史论》总共七篇,您看怎么样?唉!我一个小人物,这样自我介绍,不了解内情的人,又会以为我是在夸赞自己,用来求得别人的赏识。我只是希望您理解我多年来的苦心,像我这样做绝不是偶然的,愿您察明我的心意。

9.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简,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仁宗即位,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

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B. 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C. 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D. 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

B. 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后也可指皇太后,如清朝有东、西宫皇太后之分。

C. 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世称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幕府中的僚属称幕僚。

D. 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起宗勤于学习,富有学识才华。他生长兵间,缺纸少书,依靠父亲削柳为简进行学习;十七岁时,创立蒙古学并取得成功,被委以重任,连连升迁。

B. 秦起宗虑事周密,善于审时度势。元文宗即位,准备征讨八番,秦起宗认为蜀省尚未平定,会对武昌形成威胁,极力劝阻威顺王远行征讨,避免了祸患。

C. 秦起宗忠于职守,劾奏直言无讳。任中台御史,坚持弹劾和尚不法行为,使其被定罪;又弹劾卜咱耳不伦之事,使其被流放岭南,皇上嘉其行,纳其言。

D. 秦起宗体恤百姓,为政廉俭务实。到任抚州路总管时,下属官员以丰盛的宴席接待,秦起宗要求降低规格、将费用归还百姓,从此革除了当地官员铺张宴集的风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

(2)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

答案

10. B    11. B    12. A

13. (1)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

(2)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

  ---------------------------------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句译为:弹劾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房屋,(却)没有批复。秦起宗跟从台官入宫进见,长跪争辩了很久,皇帝命令他起来,他不肯起来,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出来了。本题,“贱买县官屋”,“买”是动词,宾语是“县官屋”,“不报”是说前面“弹劾的内容”没有得到批复,故应在“县官屋”和“不报”之间断开,排除CD;“久之”意思是“很久”,是说“跽辩”很久,二者不能断开,且“敕令起”的主语应是“皇帝”,而“起宗”应是“不起”的主语,“敕令起”和“起宗不起”是两个各自完整的句子,应该分开,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东宫……后也可指皇太后,如清朝有东、西宫皇太后之分”错误,选项举例错误,因为只在汉代有这种说法,且“东宫太后”也不是“东宫”可以指代。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项,“秦起宗……创立蒙古学……”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年十七,会立蒙古学”,“蒙古学”是蒙古语学校,而且也不是秦起宗创立。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关键点:

(1)“或”,有时;“有司”,有关官员;“抑”,压制;“微行”,微服私访;“得实”中“实”活用为名词,实情;

(2)“素”,本来;“我素农家”是判断句;“安”,安于;“务”,追求;“庶”,希望;“化”,改变。

知识扩展

参考译文:

秦起宗,字元卿,他的祖籍上党(今山西省的东南部),后迁居广平洺水县。秦起宗生长在军队中,读书无法得到纸,其父削柳木为木片,写好后教他;能背诵后,削去原来的再写新的内容。十七岁时,适逢设立蒙古学,他一学就会,被征召为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惜他的才能,升任他为中台译史。元仁宗即位,他又转任中书译史,屡次升迁做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奏说:“东宫的属吏,辅佐引导道德信义(是职责),财物不是(应该)管理的。”朝廷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又升任南台御史。

建康(南京)是多水的地方,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元文宗即位,命令威顺王征讨贵州苗族八番。这个时候,四川行省囊加台造反没有平息,秦起宗竭力陈说武昌是重镇,应防备上游的军队,亲王不能离开湖广远去,极力阻止了这件事。等到威顺王入朝谒见,文宗对他说:“征讨八番的行动,要不是秦元卿,几乎失策。”朝廷议论让秦起宗治理蜀地,幕府忘了他的名字,说秦元卿,文宗提笔改正“起宗”,皇帝对他的关注达到如此程度。授中台省御史,弹劾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房屋,(却)没有回复。秦起宗跟从台官入宫进见,长跪争辩了很久,皇帝命令他起来,他不肯起来,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出来了;第二天,立太子,有赦免命令,秦起宗又上奏:“不处罚和尚,不能正国法。”(终于使)和尚服罪。皇帝说:“做御史,应该像(秦起宗)这样。”他又弹劾福建地方长官卜咱耳,曾与父亲的妾私奔,其父气死,使天常混乱,(最后)被流放到岭南。从此,畅所欲言,无一点忌讳,都被听从并予采用。升迁都漕运使,皇帝召他来,对他说:“漕输之事,多遭损坏,依靠你去治理。”出任抚州路总管,到任之日,(当地)官吏举行宴会,非常丰盛,秦起宗询问费用由谁出,小吏不敢隐瞒,说:“从百姓借取。”于是马上让他们还回去,桌子上的东西够吃就行了。从此,官员和下属有宴饮集会,使礼完备就行了(停止)。于是告诉大家说:“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居位一年,因年老辞官。第二年,以兵部尚书之职(身份)退休,又过了一年,去世了,谥号昭肃。

10.

战国初期,分晋的三家是( )。
A. 齐、楚、燕
B. 韩、赵、魏
C. 赵、魏、秦
D. 燕、韩、赵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纷争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白城市事业单位考试题,通榆县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