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2022-11-30 10:21:29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1.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对该时期乡约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举措              B.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

C.民间自治体现了契约精神              D.政府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

  ---------------------------------

答案

C

  ---------------------------------

解析:

乡约制度中,“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这说明乡约制度是一种自治方式,而“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体现了契约精神,C正确;乡约制度是民间自行实行的,与政府无关,排除A;宋代是专制社会,乡约制度不属于基层民主,排除B;宽松的文化政策与乡约制度无关,排除D。

知识扩展

雍正时,首先在河州(今甘肃临夏)所属各地设置。乾隆四十六年(1781)苏四十三领导的穆斯林反清起义被镇压后,为对西北地区穆斯林严加防范和控制,清政府下令在河湟地区各乡设乡约,由其具结担保在该地的穆斯林不发生违反禁令的事端。后来此制度更有所发展,并逐步推行到西北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地区。乡约分寺约和回约两种。寺约即在有清真寺的地方“由地方官择立该教公正之人”充当之,责令其约束本教坊教民,回约即在无清真寺的穆斯林居住地方,“按乡里人数择举老成者”担任之。“分段管理,各给印札”,预限3年,期满更换。从此“不须再立掌教各目,亦不准其苛派花户。若有不法之徒滋事行凶以及私立邪教等事,即由该寺约、回约妥为秉公处理,违者则禀官提究”。这样,清政府以此制度取代寺坊组织,加强对西北各族穆斯林的统治。除此之外,清代云南省的龙陵厅也实行相约制度,但这里不是穆斯林聚居区域,而是傣族和景颇族聚居区域。

2.

阅读下面作品

水中的蓝天

林清玄

开车从莺歌到树林,经过一个名叫“柑园”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太久没有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使我为那无声的画面感动,忍不住下车。

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的往后退去。

每次看到农人在田里专心工作,心里就为那劳动的美所感动。特别是插秧的姿势最美。这世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唯有插秧是向后的,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稻田;那弯腰退后的样子,总使我想起从前随父亲在田间工作的情景,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地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熏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唯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唯一的道路;要走入那清静之地,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前进,就更完美了。“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还是后退呢?记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须弯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此时看到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里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象,仿佛从那细致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实践者,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

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子穿行过柳庄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涧溪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的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说插秧的姿势最美?(4分)

小题2:作者由插秧感悟到了哪些生活的哲理?请概括出不少于两条来。(5分)

小题3:“水中的蓝天”在文中指什么?(4分)

小题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文章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讲述农夫插秧带给我的感动和思考,显得含蓄而又亲切。

B.文章从插秧联想到一首禅诗,是想说明做人要六根清净,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

C.文章通过对插秧这样一个劳动场景的描写,揭示了“前进”与“后退”的辩证关系,发人深思。

D.文章从经过柑园下车开始,以离开柑园结束,首尾照应,结构紧凑。

E.作者在离开柑园时感到“身心爽然,有如山涧溪流一样明净”,是因为那个地方春日景明,大地辽阔,美丽的大自然使作者心旷神怡。

  ---------------------------------

答案

小题1:①插秧是向后的,并且能插出笔直的稻田。 ?②插秧时弯腰退后的样子让我想起父亲在田间工作的情景,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4分)

小题1:①人生中“向前”与“后退”不是绝对的,有些时候“退步”正是“前进”的一种方式。②肥沃的土地才能长出丰收的稻穗,保佑纯净的心灵才能结出品行的果实。

③后退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稻田,善于反观自己,才能去除杂念,开拓心灵的天空。(5分)

小题1:语意双关。既指倒映在稻田的水中的蓝天,也指人的心灵深处中最美好最纯净的一面。作者的心灵在看到农夫插秧的情景后变得明净开朗。(4分)

小题1:B E(4分,答对一项得2分)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3.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A、根本领导原则

B、根本管理原则

C、根本组织原则

D、根本工作原则

  ---------------------------------

答案

C

4.

震惊中外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被枪杀。

A。顾正红

B。茅丽瑛

C。徐阿梅

D。邓中夏

  ---------------------------------

答案:

_A__

  ---------------------------------

解析:

震惊中外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顾正红被枪杀

知识扩展:

顾正红(1905—1925),江苏阜宁人,幼时家境贫寒,16岁随母亲逃荒至上海谋生。1924年,顾正红参加中共地下组织开办的补习学校学习。期间,参加沪西工友俱乐部,受到邓中夏、恽代英等人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俱乐部中的积极分子。1925年2月,上海22个日本纱厂的4万多工人举行大罢工,反对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工人。顾正红参加工人纠察队。顾正红在斗争中表现积极,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初,日本资本家借口“棉贵纱”,撕毁协议,解散工会,停工关厂。5月15日,内外棉七厂日本资本家关闭工厂,拒发工资。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顾正红带领工友与厂方斗争,率先冲开厂门。面对持抢的敌人,顾正红挺身站到工人队伍的最前头,领着工友高呼:“反对东洋人压迫工人!”,“不允许扣发工钱!”等口号。该厂大班川村等早已注意顾正红。此时见顾正红带头斗争,便立即对准他开了枪,子弹击中顾正红的左腿,鲜血淋漓。顾正红怒视敌人,忍痛高喊:“工友们,大家团结斗争啊!”川村又连发数枪,顾正红终于倒在血泊中,工友们见状满腔怒火,蜂涌而上,同敌人展开英勇搏斗。罪魁元木、川村在武装巡捕的保护下狼狈逃窜。顾正红被工友们送往医院抢救。5月16日,顾正红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1939 年10 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__A ___,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5.“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开展武装斗争
B.重视经济建设
C.强调实事求是
D.坚持群众路线

  ---------------------------------

  正确答案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根据材料中的“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从这些事情出发……”等信息可知,毛泽东思想强调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问题,坚持走群众路线,故D项说法正确;材料中并未将武装斗争放在首位,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经济建设问题,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实事求是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材料中强调的核心非常明确,即群众问题,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

  ---------------------------------

  暂无

6.

方鸿渐所持克莱登大学假博士文凭来自于()。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

答案

B

  ---------------------------------

解析:

方鸿渐之所以选择买美国大学的文凭,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美国与中国相距太远,很多情况,并不互通。

在那个信息传递极为闭塞的年代,中国人要去查发生在美国的事,是千难万难的。

写一封信得几个月才能收到回信。

等信回来,黄花菜都凉了。

鉴于此,他若要在国内找工作的时候或者其它必要的时候,使用这本文凭,穿帮的可能性极小。

扩展知识

方鸿渐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小说《围城》的主人公,作品着重写了他和几位女性的瓜葛,以及他从上海转至内地三闾大学任教的遭遇、人事矛盾。他的性格特征是: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困厄。

7.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B.起义的时间是1851年——1864年
C.起义领袖是洪秀全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

  正确答案

依据题干“叙述不正确的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发生了天京事变。结果杨秀琴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A项符合题意;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从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坚持斗争了14年,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出现了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提拔洪仁??赏酰?槿诗写成《资政新篇》。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

  暂无

8.

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
B.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

  答案:

  D

  ---------------------------------

  解析

  无。

9.

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对“转折点”的理解合理的是( )
①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使党的工作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④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正确答案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纠正了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①④符合题意;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③不符合题意;使党的工作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不是遵义会议的意义,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

  暂无

10.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该措施“最为成功”主要是因为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起来
C.成功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D.环境保护与增加就业相结合

  ---------------------------------

  正确答案

依据题干材料“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可以看出政府注重环境保护。依据“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可知,反映了解决就业问题,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增加就业相结合,D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信息主旨不符,排除;B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题,中山市事业单位考试题,民众镇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