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

2023年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2022-11-30 09:20:29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1.

1927年8月1日,什么打响了武装反抗?

  ---------------------------------

答案

南昌起义

  ---------------------------------

解析:

1927年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委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守敌3000余人,占领南昌城。

扩展知识

1927年7月下旬,党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并派周恩来任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领导这次起义。当时,敌人在南昌地区的力量比较薄弱,总计六个团约1万人。在这个地区,我党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主要有:叶挺领导的第24师,贺龙领导的第20军,朱德领导的第3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市警察武装,由叶挺独立团为骨干编成的第25师,以及蔡廷锴的第10师的一部。还有卢德铭领导的国民政府警卫团和陈毅领导的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等部,正向南昌集中,7月27日,正式组成以周恩来为书记、谭平山、恽代英、李立三、彭湃为委员的前敌委员会。次日起义总指挥部成立,贺龙为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在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时,张国焘由武汉赶到南昌,阻扰起义。前委克服了张国焘的阻扰,决定于8月1日发动起义。

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北伐军约3万人举行了南昌起义。起义部队经过五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南昌守敌,并控制了全城。起义胜利后,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的番号,贺龙任代总指挥,叶挺任代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郭沫若任总政治部主任,共编为三个军:第20军(军长贺龙兼,党代表廖乾吾);第11军(军长叶挺兼,党代表聂荣臻);第9军(副军长朱德,该军约一个团的兵力)。

南昌起义后,前委决定:起义军按原定计划退出南昌,进军广东重建根据地,依托海口,争取外援,再次举行北伐。8月5日,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取道临川、广昌南下。蔡廷锴第10师进到进贤地区叛变逃走。部队在瑞金、会昌地区击破敌军黄绍弘、钱大钧等部的拦阻后,由福建进入广东的三河坝、潮州、汕头地区。朱德同志率第25师留守三河坝。师长周逸群率第20军第3师留守潮、汕。起义军主力继续西进,在汤坑地区与敌薛岳等部激战后,10月3日,在流沙镇与我从汕头撤出的部队和前委首脑机关会合。当日下午,主力部队进至乌石山时,与敌陈济棠、徐景唐部激战遭受失败,保留下的武装1300余人,进至海陆丰地区与东江农民武装力量相结合,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2师,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三河坝我军与敌黄绍弘部激战三昼夜后,保留下来的武装与我从潮州突围的少数部队于饶平会合,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移到赣粤边的大庚地区,保存了南昌起义部队的一部分骨干。

南昌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孤军南下广东遭到失败。但这次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对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

小明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她抽到的文化知识试题是:“下列人物中选择19世纪70年代主张并率军收复除伊犁外新疆领土的是谁?”小明答对了,她的正确答案是
A. 邓世昌
B. 左宝贵
C. 林则徐
D. 左宗棠

  ---------------------------------

  正确答案

试题 本题主要考查主张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李鸿章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左宗棠认为东南海防与西北塞防同样重要,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1787年除伊利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粉碎分裂中国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统一。故本题选D。

  ---------------------------------

  暂无

3.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是因为.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所以答案选D

  ---------------------------------

  暂无

4.

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汝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从侧面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的南迁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生产
B.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的南移
C.加剧了南北方的社会矛盾和割据状态
D.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往

  ---------------------------------

  正确答案

依据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汝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从侧面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往。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往,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B项经济和政治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才完成, C项人口南迁与“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关联不大。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

  暂无

5.

“现在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这与谢尔本勋爵在1782年所讲的“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是吻合的。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自由主义贸易思想得到贯彻
B.海外扩张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撑
C.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深
D.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自由主义贸易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从“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 “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海外扩张是为了经济利益,体现不出自由主义贸易思想,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可知没有强调政府的作用,故B项错误;从“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可知,海外市场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基地,故C项正确;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是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

  暂无

6.

秦朝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其在中央设立的是机构是( )
①太尉
②丞相
③御史大夫
④郡守
⑤县令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④⑤
D. ③④⑤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 秦朝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定;地方推行郡县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故选B。

  ---------------------------------

  暂无

7.

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学术争论提倡百花齐放
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史学家学术争论就是再难但也有有定论的时候,“抗日战争”强调的是“战争”,强调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精神,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抗日战争时期”强调的是一个时间段,一个时期。故选B。“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核材料的观点是矛盾的,D不选;A项中百花齐放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说法绝对。

  ---------------------------------

  暂无

8.

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     ]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

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

答案

B

  ---------------------------------

解析:

对比中国和日本,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制度的落后:

中国:清朝实行了封建制度,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仅限于技术层面,没有触及封建体质,腐败的封建体制抵制了中国发展的潜力,也直接影响了国家对战争的组织效率。

日本:明治维新后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与天皇专制相结合,既大大地激发了国家的潜力,也使国家对战争的组织高效有力,从而保证了日本在战争中的胜利。

2.国力贫弱:

中国: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无法与资本主义相抗衡;另外,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也削弱了中国国力。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加强。

3.领导人的政策:

中国:虽然清政府内部有主战的一方,同时也有大批的爱国官兵英勇抗敌,但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各有打算。慈禧太后害怕战争中削弱其最高统治地位,一心向求和;并且还把建设海军的资金挪用去建颐和园。李鸿章将北洋舰队当做了私人资本,不愿意在其战争中消耗。

日本:明治维新后制订了明确的“大陆政策”后,一直在严格执行,并且上行下效。日本天皇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发展海军力量。

主要战役:

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

(1)平壤战役: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而日本却步步进逼,平壤战役爆发,平壤战略位置重要,清军将领执行李鸿章的命令,贻误战机。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使日军顺利占领平壤。

(2)黄海战役。中国战舰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而李鸿章不准出战,使日本取得了制海权。

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

(3)辽东之战:在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指导下,清军败退。随后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揭露了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4)威海之战: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清军未能乘日军登陆时出击,坐视敌人上岸,使北洋军陷入日军的夹击之中,最后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9.

2016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关于良渚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建议》上的批示中指出,要加强(       )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        ),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A. 古代遗址

B. 系统考古发掘

  ---------------------------------

答案

AB
 

2016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关于良渚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建议》上的批示中指出,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扩展 知识

在浙江工作期间,国家领导人同志曾到良渚文化遗址调研,强调“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多年来,浙江始终遵循国家领导人同志指引的方向,持续推进申遗工作。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后申遗时代”,浙江持续推动遗址保护和利用、研究和交流、传承和发扬,努力擦亮这张世界级文化金名片。

那是人们记忆犹新的一幕——北京时间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再添实证。

从发现到申遗成功,良渚遗址历经了80多年考古保护之路和近3年申遗攻坚之路。最终梦想成真,离不开国家领导人同志对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的高度重视。

高瞻远瞩,为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掀开新篇章。在不断涌现的重大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中,在持续加深的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认识中,在干部群众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良渚遗址的接力坚守中,良渚文化从容走入现代人的心扉。

一小铲,发掘一片文明因子

80多年前,施昕更在这片土地上挖下考古第一铲时,这位24岁的原浙江省西湖博物馆职员恐怕不会想到,这一小铲,将开启一段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世纪之旅。

如今,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访客络绎不绝、风景美不胜收。一幅幅诗意美景图,将千年岁月凝成四季的赞歌,孕育着新生的惊喜。

“我们不断完善景区交通路网,做更多标识和文字解说,让大家兴致盎然地走着逛公园。”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这个围绕“最小干预、最大阐释”原则打造的“走入式、沉浸式、体验式”美丽公园,正通过不断加快重大项目推进,提升周边配套服务,推动公园展示更加丰满和立体、旅游互动更加丰富和优化,建设国家级文化高地。

2020年3月21日,良渚博物院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后,恢复开放。除了3个展厅丰富的馆藏之外,“见证——良渚申遗之路展”,以新闻视角、纪实故事、现场展陈等方式,全景式展现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背后的历程。

2019年以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院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350万人次。正如生长在良渚古城沃土之上的蒲公英,将文明的因子撒向神州大地。每一位来到良渚的访客,汲取的不正是这强大的精神力量吗?

一封信,影响一群中华儿女

2016年6月13日,著名考古学家宿白、谢辰生、黄景略、张忠培向国家领导人总书记写信,提出了《关于良渚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建议》。2016年7月13日,国家领导人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要统筹安排,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如今,全国中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了解良渚遗址对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

2019年9月1日,正式启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以整整一页的篇幅介绍了古城、水利系统、玉器等良渚遗址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阐述了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地位;同时,2019年人教版《中国历史》(高中版)和高中数学(第一册)教科书中,也出现了有关良渚遗址的内容。

有书本上的详尽解读,更有亲身感受的体验式教学。铲开沙土“发掘玉器”,用黏土堆筑古城模型……2019年12月29日,位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的良渚文明探索营地正式开营,近百名学生共上“研学第一课”。

不只在课堂。申遗成功后,11册“良渚文明”丛书重磅推出,这套面向大众的通俗科普读物,是省文物局“面向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的保护研究成果应用及转化”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良渚博物院文创商店,有一款网红咖啡,拉花上萌萌的“神徽”头像,让人们忍不住拍照留念。带有良渚玉琮纹样的无线充电盘、木质印章……400余款良渚主题文创产品的推出,让传统文化和科技、设计相融合,走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2020年4月,设计灵感源自良渚文化的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杭州亚残运会吉祥物“飞飞”相继“亮相”。可以说,良渚文化早已浸入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优秀文化内容。深化良渚文化研究和传播,让我们不断加深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认识,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切实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一声槌,敲出一段中国故事

在阿塞拜疆,随着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重重敲下木槌,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灿烂的良渚文明,走向世界。

浙江新闻客户端出品的动画短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举行,有个“新生”来报到》,获得第41届世界新闻设计大赛最佳数字设计银奖。这是中国大陆媒体首次获得该项目银奖,也印证着良渚申遗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全球,美国广播公司、日本共同社、澳联社、德新社等360余家海外主流媒体发文关注良渚申遗成功。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关注良渚、认同良渚文明。

“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在我心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2019年12月16日,国际考古学泰斗科林·伦福儒勋爵第三次来到良渚,他的发言掷地有声。在当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行”活动上,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考察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后申遗时代,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肩负良渚文化对外传播、擦亮这张世界级文化金名片的历史责任。“我们有信心把这一厚重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利用好。”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俊杰说。

10.

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1971年,尼克松又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其他国家的。”

(1)材料一反映了尼克松怎样的对华态度?他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是否成立?请说明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态度有何变化?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

答案

(1)不承认新中国,反对新中国进入联合国。不成立。

原因:中国爱好和平,并最早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变化:表示承认新中国,并采取主动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守势。

解析

(1)根据“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得出不承认新中国,反对新中国进入联合国。不成立。

原因:根据“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联系所学,可从中国爱好和平、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回答。

(2)变化:根据“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得出表示承认新中国,并采取主动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原因:联系所学,可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等角度分析总结。

扩展知识

50/6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时遏制。所谓遏制,就是防止中国共产党的势力向外扩张,比如,美国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台湾,朝鲜战争中阻止志愿军南下38线。原因就是因为冷战。那时,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所以美国认为中国和苏联是一伙的,双方是没有冲突的(事实证明当时美国错误的估计了形式,中苏关系并不是像美国想象的那么铁。他虽然知道两国有冲突,但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两国最后会彻底翻脸)。为了遏制苏联,美国也要遏制苏联这个所谓的盟友中国。

70年代以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属于缓和。因为当时冷战中,受到金融危机和越南战争的影响,再冷战中美国处于被动地防守态势,所以美国被迫拉拢中国减弱苏联的力量。最重要的是,美国到70年代才开始意识到苏联和中国其实并不是铁板一块,两国还是存在很大的分歧的,甚至可以让他们在边境上陈兵百万。所以,美国抓住机会,和中国改善关系,使双边关系正常化。

  以上是2023年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江西省事业单位考试题,景德镇市事业单位考试题,昌江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