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

2022-11-30 05:53:43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

1.

下列有关常见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酒精擦拭双手

B. 用氯气对水源消毒

C. 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 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

 

  ---------------------------------

【答案】D

【解析】用酒精擦拭双手属于化学药剂消毒,A正确;用氯气消毒水源属于化学药剂消毒,B正确;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因为高温防止杂菌污染,C正确;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等应用干热灭菌,酒精擦拭属于消毒,不能杀灭所有微生物,D错误。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关于平民的政治权利,在战国的法令法规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影子。

——王利玲、李成生《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孔子对此所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原因。

  ---------------------------------

【答案解析】

(1)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观点: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2)变化: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

原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中国幅员辽阔,内陆平原广阔则更适合也需要建立—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春秋战国时代农耕文明发展,小农经济兴起,出于巩固统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强化了对平民的政治控制;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国家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思想产生;同时百家争鸣兴起,法制思想和集权思想被多数统治者所采纳,难以形成民主思潮。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到了春秋战国……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等信息可得出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作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是“仁”“礼”,主张“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西周的等级制度,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以稳定社会秩序。

(2)变化,根据材料“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等信息可得出新兴地主正在形成和发展,贫富分化加速;原因,根据材料“到战国末土地买卖的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极大发展,逐渐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因此这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春秋战国的法治思想主要是为了巩固君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而进行变法,法家思想适应了这时期各国巩固统治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也为当时国家逐步从分裂走向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提供了理论武器,因而法制思想和集权思想被多数统治者所采纳,难以形成民主思潮。

3.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

  ---------------------------------

答案:

( C )

  ---------------------------------

解析:

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识扩展:

 

《礼记·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所作。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同等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旨在弘扬理学。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刊刻成《四书章句集注》,因《论语》记载孔子言行,《大学》为曾子所作,《中庸》为子思所作,《孟子》记载孟子言行,故又称"四子书"。元延佑年间,以《四书章句集注》试士子,悬为令甲,从此,"四书"成为芸芸士子干禄之必读经典。

 

 

4.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贫困地区儿童“失落的童年”是家庭之痛,是国家发展之困,为打破“贫困这一发育迟缓一终生贫困一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这表明(      )

①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保障

③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地实现

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得到有效保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答案

B

  ---------------------------------

解析:

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这表明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①正确;材料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物质上的保障,具有法律上的保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材料表明国家保障公民的权益,我国人民的利益正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③正确;材料不涉及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扩展知识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启动实施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3个中央部门和试点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工作进展

五年来,中央有关部门与试点地区将营养改善计划作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科学谋划,统筹安排,上下联动,真抓实干,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加大资金投入,补助标准不断提高。2014年11月,中央财政对699个国家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全年按在校时间200天计算),寄宿生加上“一补”后达到每天8-9元。同时,中央财政对地方试点给予奖励性补助。从2011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591亿元,用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二)推进食堂供餐,就餐条件不断改善。中央财政安排3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试点地区学校食堂建设,现已完成食堂建设项目6.85万个,新建、改造面积2563万平方米,购置了价值21.97亿元的厨房设施设备,为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的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切实加强监管,保障“两个安全”。各地各校以食品和资金“两个安全”为重点,通过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份营养餐都吃得安全,每一块钱都吃到学生嘴里。同时,通过专项督导,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得到整改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全国没有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事故,个别偶发事故都得到了及时处置,“两个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四)促进公开公示,努力打造阳光工程。制定专门办法,要求各地及时公开公示营养改善计划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情况。教育部门户网站设立了营养改善计划专题网页,解答有关政策、介绍工作动态、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并展示各地实施情况,先后展播了699个国家试点县工作视频。会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阳光校餐”项目试点,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实时监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扩大地方试点,推进贫困县全覆盖。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范围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的意见》。2016年12月,教育部又分别与相关10个省份人民政府签署了启动实施8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协议书,确保2017年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让这项民生工程惠及更多的贫困家庭学生。

二、主要成效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使试点地区农村学生上学饿肚子、吃凉饭现象基本消除,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影响深远,成效显著。

(一)受益学生覆盖面广、人数规模大。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9个省(京、津、鲁单独开展了学生供餐项目)1590个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其中,699个县开展了国家试点, 891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覆盖学校13.4万所,受益学生总数达到3600多万人。全国超过1/2的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超过1/2的义务教育学校提供营养餐,近1/4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营养膳食补助。

(二)学生营养状况确有改善,社会反响良好。营养改善计划主要包括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托餐三种供餐模式,其中,学校食堂供餐因安全、卫生、规范,最受学生欢迎。截至目前,全国实行食堂供餐的试点学校比例达到71%,国家试点县达到76.6%(比2012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供应安全、卫生、营养饮食的能力。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连续四年(2012—2015年)的跟踪监测表明,试点地区学生每天吃到三餐的比例由2012年的89.6%上升到2015年的93.6%,营养知识水平得分提高16.7个百分点。2015年,男、女生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比2012年高1.2cm-1.4cm,平均体重多0.7kg和0.8kg,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增长速度。贫血率从2012年的17.0%,降低到2015年的7.8%,营养不良问题得到缓解,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缺课率明显下降,广大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这项惠民工程、德政工程给予高度认可和热烈拥护。

(三)对试点地区发展起到了有效带动作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有力地支持了教育事业发展,解决了贫困学生在校吃饭问题,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不少地方一方面鼓励试点学校就地取材,另一方面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带动了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营养改善计划覆盖面广、涉及环节多,从最困难的地区起步,基础条件比较差,地方管理能力比较弱,没有先例可循,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规范管理问题。个别地方招标不到位,食材质量得不到保证;资金管理不严,挤占挪用、虚报人数套取补助的情况偶有发生; 执行标准不严格,供餐内容单一,影响了营养改善的效果。二是食品安全问题。营养改善计划食品采购链条长、环节多,县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有限。部分试点地区没有将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不能按照标准配备工勤人员,临聘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专业营养膳食知识,也给食品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三是教师负担加重。基层学校普遍反映,学校供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用餐,用餐后学生留在校园,教师负有监护责任,个别人数较少的农村学校,教师要轮流为学生做饭,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和责任。

四、下一步工作考虑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将会同中央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精准施策,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切实把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民心工程办好,造福更广大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

(一)大力推动学校食堂供餐。督促各地根据本地实际,统筹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和资金,新建和改、扩建一批设施齐全、功能齐备、卫生达标的学校标准化食堂,逐步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推动地方按照标准配备食堂工勤人员,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严格落实食堂管理相关规定,主动公开公示各项政策措施、规定要求等,确保学校食堂供餐质量得到提高,满足学生就餐需求。

(二)抓住“两个安全”不放松。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督导检查,加大问责力度,推动各地各校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继续巩固和提高食品和资金安全成效,确保国家营养膳食补助“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严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守住食品安全“红线”和资金安全“底线”。

(三)建立责任落实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发改、财政、卫生计生、食药监、质检等部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投入保障、膳食指导、宣传教育、体质监测、监督检查、公开公示等长效机制,督促地方积极推进营养改善计划精细化管理。

5.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后,拟设织布局,知悉上海机器织布局已获10年专利,张之洞特向李鸿章询问10年专利是专制上海还是遍及中国,并指出在广东设立织布局是“粤供粤用”不会侵犯其利益。李鸿章认为“粤设官局距沪较远,似无妨”表示同意。张之洞遂在广东成功筹建织布官局。这反映了当时
A. 洋务派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B. 李鸿章成为洋务运动核心
C. 民用企业侧重于轻纺工业
D. 官利制度不利于市场竞争

  ---------------------------------

  正确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进行分析。A.材料的主旨在于专利,说明洋务派内部存在着分歧,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张之洞之所以征求李鸿章的意见,在于上海织布局有所谓的十年专利,排除。C.材料也没有涉及民营企业的侧重点,排除。D.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专利实际上是经营垄断权,所以张之洞才会咨询李鸿章,以免发生冲突,这种专利与西方的专利保护创新截然不同,其实质就是赋予企业经营的垄断权,不利于市场竞争。D项正确。

  ---------------------------------

  暂无

6.

提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遵义会议的召开----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

  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A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因此这两者之间是直接因果关系;B项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因此这两者之间是直接因果关系;C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而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发生于抗战即将胜利时,因此这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D项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因此这两者是直接因果关系。故答案选C。

  ---------------------------------

  暂无

7.

“任何伯爵或男爵……等直接领有采地之人身故时,如有已达成年之继承者,于按照旧时数额缴纳继承税后,即可享有其遗产。”  
——1215年《自由大宪章》
从以上材料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 采邑可以无条件地被继承
②采邑已经演变为世袭领地
③未成年人不得享有继承权
④继承采邑必须缴纳继承税
A.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④
D.②③

  ---------------------------------

  正确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由材料“缴纳继承税后,即可享有其遗产”,可以看出采邑不是无条件地被继承的;由材料“领有采地之人身故时”,“缴纳继承税后,即可享有其遗产”,可以看出采邑已经演变为世袭领地;由“如有已达成年之继承者”,可以看出未成年不得享有继承权。因此答案为B。

  ---------------------------------

  暂无

8.

曾任侵华日军驻北平武官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37年6月,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材料表明日军在精心策划下列哪一侵略事变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

  正确答案

依据材料“1937年、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一样的事件”的关键词,可以知道是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D项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沈阳北郊的柳条湖附近,A项不合题意;“八一三”事变发生于1937年8月13日的上海,与题干所述“华北”这一地点不符。B项不合题意;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

  暂无

9.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

答案

×

考点名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成就: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比较及形成不同的原因:

1、相同点:

(1)阶级属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

(2)主张有相同的一面,即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3)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产生的。

(4)都有进步性。

(5)都脱离群众,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存在着局限性。

10.

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左右

  ---------------------------------

《老人与海》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左右的相关讯息,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左右1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文学巨匠海明威的文学巨著《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至理名言,这条格言陪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伴着人类度过了无数艰难的时刻,毫不夸张的说,这句话一直是鼓舞着人们勇往直前的不懈动力。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圣地亚哥和一位名叫马洛林的小男孩成为了忘年之交,在历经八十四天还没有捕到鱼之后,两人毅然决然的相约出海。出海那天天气很不错,而苍天也很眷顾他们,两人很容易就钓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两人原以为他们能就此返航龙龙,可不幸的是,他们捕获的大鱼引来了鲨鱼的围击,凶狠庞大的鲨鱼一直在猛烈进攻,似乎在逼迫着,威胁着圣地亚哥放弃这条大鱼。不过圣地亚哥也不是一个懦夫,身处危险之中,面对巨大威胁,面临死亡气息,这位老渔夫一直在顽强抵抗着。尽管最后那条肥大鲜美的大鱼被鲨鱼啃食破坏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圣地亚哥也没有放弃轻易放弃这条来之不易的大鱼。

读完这篇小说后,我的感触颇深,尤其是那一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紧紧牵动着我的心,而圣地亚哥那临危不惧,无谓抗争,永不言败,永不言弃的精神更是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启迪着我,教育着我,指导着我,鼓励着我。

人类很伟大,很坚强,很有潜力,很有毅力;但是人类又好渺小,好脆弱,好容易言败,好容易妥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身处困境时,觉得害怕并不丢人,感觉恐惧也并不失常,但是我们一旦有了放弃的念头,有了逃避的想法,有了妥协的行为,那就是胆小鬼的表现了,那样只会让人寒心,让人小看,让人唾弃,让人远离。

人生在世,还是需要一点傲气,需要一些傲骨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自强自信,无惧无畏,那才是真英雄,真本色!但要是自暴自弃,贪生怕死,畏手畏脚,胆小怕事,那就只会招致失败,只会深陷深渊,得不到尊敬,得不到尊重,得不到成功,得不到救赎。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遇到鲨鱼时,勇敢捍卫自己的马林鱼;但愿每个人都能在陷入困境时,大胆对抗黑暗的爪牙;也愿我们在人生征途中,能够一直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着,坚持着!

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左右2

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通过阅读《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从中汲取了很多的知识,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并且有着非常多的感悟与收获。

通过这本书我感悟到了爱心,圣地亚哥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让我感受到了一颗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心灵,这体现在了他对于对手鲨鱼的欣赏,与大马林鱼之间惺惺相惜,以及他对小鸟的细语温存,都体现出了他那心灵的纯净,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作为一个硬汉形象的他,却有着如此的爱心,着实令我震惊。作为学生的我,也应该做到这一点,做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人,在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积极的人。

通过这本书我感悟到了我需要坚强,圣地亚哥是一个顽强的人。渔船上那破烂不堪的帆布,就如同一面饱经风霜的旗帜,象征着顽强与坚韧。即使很多天都一无所获,但是他“不抛弃不放弃”,不仅依然坚持着没出去捕鱼,而且还要去远海捕捞大鱼。这样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去借鉴。在学习中经常会有解不开的难题消磨着我学习的意志,经常会有请君入瓮的陷阱阻挡着我前进的脚步,通过圣地亚哥的经历,我明白了唯有这坚持不懈的奋斗,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

不仅如此,我更体会到了精神的力量。“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句话便是《老人与海》的核心,是这本书想要揭示的精神主旨。单纯从功利角度来看,圣地亚哥并不是一个胜利者,即便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一副光秃秃的骨架并不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任何有价值的变化。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圣地亚哥就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的精神是永恒的,即便是生活的再艰难,也永远不会向命运低头,这样的精神比一切的物质都要更加的可贵。

这精神的力量,使我明白了,人是需要精神力量的,失去了精神的力量,人将和行尸走肉没有区别。如果圣地亚哥丧失了这份力量,他将永远不敢再出海捕鱼。如果我失去了精神的力量,又何谈远大的理想。没有梦想是人消费不起的奢侈品。因此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理想,即使这条路上狂风骤雨,荆棘满地我也定将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路。

《老人与海》也告诉我们,保持希望与乐观的重要性,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太阳依旧照常升起,无论现在眼前的路有多坎坷,无论还要经历多少磨难,永远都不要陷入绝望。只有怀揣着对美好的渴望,才能让人变得更坚强,才能更有勇气去面对将要发生的一切。

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左右3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的一篇中篇小说,文章讲述了一位老人圣地亚哥,在捕获一只大马林鱼时,与其搏斗,战胜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后,终于将其捕杀。但在归来的路途中,老人经历了更大的阻挠:闻着血腥味而来的一群群鲨鱼。鲨鱼贪婪的夺取着老人的劳动成果,圣地亚哥为捍卫自己的猎物,与其进行了更为残酷的斗争。一路上杀死了众多的掠夺者,但大马林鱼也只剩下了一副骨架,但老人却虽败犹荣,获得了精神上的最终胜利。

老人圣地亚哥是一个崇高的人物。他在捕猎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阻挠,有疲倦的折磨,有海风深入骨髓的寒冷,也有海面上不见人烟的孤寂。但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多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保持着自己的信念。这种信念如在黑暗中的火炬,散发着坚定的意志——不屈服于自然,与天抗争的一股勇气,这种勇气烙印在字里行间,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感受到。

正因如此圣地亚哥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与大马林鱼和抢食的鲨鱼进行了奋勇的抗争。每战胜一条鲨鱼老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马林鱼的肉愈来愈少,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那副骨架象征着老人的不屈,坚强,勇敢,毅力和智慧这些都是极为难得的人格品质。老人不但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也是一个失败的英雄。这种矛盾集合在他的身上,在文学上他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

文章总与历史相关联。在文中老人看来,大马林鱼是四十八天里钓到的第一条鱼,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是坏运气的结束,是新的开始。所以他搏斗,所以他不放弃。但是鲨鱼的存在象征着一切阻挠和破坏的力量,是阻止人们实现理想和目标的拦路虎,是各种邪恶势力的代表。这部小说正是写于上世纪50年代,也就是1951年。那时,海明威居住古巴,亲眼目睹了古巴人民争取民族的独立、民族解放的运动。所以说,主人公圣地亚哥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打鱼人,而是古巴社会阶级的典型代表。这也是人类“硬汉精神”的真正来源。

《老人与海》赞扬了具有顽强意志力,不屈服于失败的人类。同样也提示我: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左右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教育讯息请关注可圈可点教育资讯网。

  以上是2023年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吉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辽源市事业单位考试题,东辽县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