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2022-11-30 04:47:46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1.

淀粉属于六大营养中的()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

答案

A

  ---------------------------------

解析:

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维生素缺少时,就会出现不同的病症.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等.

A、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等,故选项正确;

B、脂肪包括固态的脂和液态的油,故选项错误;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是比糖类更复杂的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D、维生素主要是调节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不属于人体供能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

什么大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

A、党的八大

B、党的九届二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答案

D

  ---------------------------------

解析: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扩展知识

全会决定,鉴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的工作进展顺利,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讨论了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认为党和政府的对外政策是正确的,成功的。全会讨论了加快农业生产问题和一九七九、一九八○两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并原则上通过了相应的文件。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会增选陈云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增选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三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全会考虑到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的生活实际变化和目前党的工作的迫切需要,决定采取临时措施,增补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习仲勋、王任重、黄火青、陈再道、韩光、周惠九同志为中央委员,将来提请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对这一增补手续予以追认。

 

3.

在五四运动的后期运动的主力是

[     ]

A、青年学生

B、知识分子

C、无产阶级

D、市民商人

  ---------------------------------

答案

B

考点名称: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是一战时期日本强迫袁世凯签订的卖国条约。一战爆发后,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向袁世凯秘密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主要内容:中国政府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等。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目的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了除了第5号以外的全部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由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二十一条”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4.

党的( )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的称谓。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

答案:

A

  ---------------------------------

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建设的政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的称谓。

知识扩展: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它同时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5.

公元208年,促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答案

D

  ---------------------------------

解析:

208年,曹操以汉王朝丞相的身份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打败曹军。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6.

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A.三教合一的趋势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天理人欲观对立              D.佛学诗词的兴盛

  ---------------------------------

答案

A

  ---------------------------------

解析:

李白、杜甫、王维都是唐朝诗人,“仙人自诩”体现道家的思想,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体现了儒家社会责任感和入世精神,“远离尘世,人称诗佛”体现了佛教思想,故A正确;材料与BC无关;D项不符合李白、杜甫,排除D。

知识扩展

根据关键信息“飘飘欲仙”“政治抱负”“人称诗佛”体现唐代道、儒、佛三教合一。

7.

关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及国共两党作用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捷
②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③中国共产觉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④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正确答案

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率领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38年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共歼灭敌人1万多人,是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而且在抗战时期中共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说法正确的有①②③④,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

  暂无

8.

  “我思故我在”“我劳故我在”,这种存在方式带给我两书柜的劳绩,好比几根火柴捆绑在一起,多少有了一点________。这种存在方式也带给我________的生活习性。活得实在、活得真实,在我看来是整个人生的真谛。我喜欢像罗丹的《思考者》那样,没有________、没有装点,通过自己的文字,赤膊面对这个世界。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硬度简朴遮掩

  B. 厚度简单掩饰

  C. 亮度简洁遮挡

  D. 温度简练修饰

  ---------------------------------

  【正确答案】A

  ---------------------------------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好比几根火柴棍绑在一起”可知,该空填入词语表示火柴捆绑在一起带来的效果。A项“硬度”指物体的坚硬程度,符合文意。B项“厚度”指扁的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原文强调火柴的捆绑,并非“距离“,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亮度”指发光体或反光体使人眼睛感到的明亮程度,文段并未体现发光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与文意无关,排除D项。答案锁定A项。

  第二步,验证A项。第二空根据后文的“生活习性、朴素的人生。活得实在、活得真实”可知,该空修饰“生活习性”,且与“朴素”语义相近,“简朴”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符合文意。第三空所填实词与“装点”形成对应,且与“赤着膊臂面对这个世界”构成反义,A项“遮掩”指掩饰、隐瞒,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9.

关于勤奋的作文素材200字 有关勤奋的议论文素材200字

  ---------------------------------

关于勤奋的作文素材200字有哪些?高考即将来临,大家对素材积累的如何了,能否更从容的应对议论文了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勤奋的作文素材200字左右,感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勤奋的作文素材

巨著的产生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借书来读的欧阳修

——勤奋是成功的保证

欧阳修 4 岁时,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极其贫穷,母亲供不起欧阳修识字读书。欧阳修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李家 ( 藏书丰富)去借。为了能借到书,他陪李家的小朋友一起裁衣、玩耍。每当借到一本新书,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常常是通宵达旦。碰到好文章,连抄带背。就是靠这股精神,欧阳修成了文学史上的一代名家。

午夜的诗人

——创作需要勤奋的精神

13 岁的维克多·雨果在上学时,从不愿早睡觉。他觉得过早睡觉是白白浪费 时间。但是在学校里,他既不能点灯,也不能起床。

于是,雨果就长时间地凝望着窗外的星空。窗外星光灿烂,小雨果忽然捕捉了一句美妙的诗。从此,他默默地从思想和语汇的海洋里搜索着那些像珍珠一样闪光的诗句。一句,两句 ……很快,他想好了一首诗,又反复推敲、修改,准备天亮后写在笔记本上。正因为他的勤奋,才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最终创作出了像《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那样的巨著

王羲之苦练书法

——成功来自勤奋

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他从 7 岁就跟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持久,随时随地都练,有时用手指在衣服上练,有时在月光下的池边悬肘练,相传当年王羲之在绍兴兰亭地方“临池学书”,苦练了 20 年,由于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水染黑了。这里可能有些夸张,但也不难看出事业的艰辛。有一次儿子王献之问他写字成名的秘诀,他指着家里的 18 口水缸,说:“写字成名的秘诀就在这 18 口水缸里面,你把 18 缸里的水写完,自然就知道写字的秘诀和成名的缘由了。”他的儿子真的把 18 缸水用完了,果真练出了一手好字。

“鲁迅”的由来

——勤能补拙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其实是他第一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

一次,鲁迅的好友许寿裳问鲁迅说:“你用‘鲁迅’这个名字,可有什么讲究?”

鲁迅回答说,用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说,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做学问或者干事情,效率比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收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

斯蒂芬·金的秘诀

—— 勤奋出灵感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国际闻名的恐怖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出,电话公司因此而掐断了他的电话线。后来,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订金就支付给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大富翁了,可他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中度过的。

斯蒂芬·金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时间是例外的,不写作。这三天是: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国庆节)。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学术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勤奋出灵感。”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勤奋的作文素材2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有关中考高考的作文范文素材的,可以多多关注可圈可点网!

10.

当阅读《湄洲日报》时,我们能够联想到的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
A、《民报》
B、《新青年》C、《申报》
D、《万国公报》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申报》的相关史实。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第一份中文报纸,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选择答案C。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题,阜新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细河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