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谢岗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谢岗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2022-11-30 04:33:26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谢岗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谢岗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1.

新闻稿格式模板范文  新闻稿格式模板300字

  ---------------------------------

学新闻的同学们,你们会写新闻稿件吗,新闻稿件是否有固定的模式,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新闻稿格式模板范文  新闻稿格式模板300字的相关讯息,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稿范文300字篇1

5月20日中午11:00,由土环学院本09级党支部举办的"一件衣物 一片爱心"土环学院20xx届毕业生爱心捐赠活动在七斋南侧举行。

中午十一点,毕业生们把自己大学四年留下来的自己不用的洁净的、七成新以上的衣物统一拿到了捐赠现场。临近十二点半时,此次捐赠也接近尾声,支部党员用户特大型编织行李袋将衣物进行统一归类整理,最终共计捐赠衣物xx余袋。

此次所捐的衣物将由土环学院统一整理,具体安排学生组织负责运输和捐赠给河北省涞源县等偏远山区。

毕业的脚步悄然走近,我们即将告别熟悉的大学校园,当整理行李时,大家都在为怎么处理旧衣物而烦恼,留着占地方,扔了又可惜。我们也许没有很高的收入,我们也许没有多余的存款,我们也许捐不起一座希望小学,但我们可以把我们不需要的旧物捐给那些需要它们的人。

人行其善,物尽其用。小小的一件衣物,却包含着浓浓的关切之情。捐出一件衣物,传递一片爱心,在即将毕业之际,土环学院20xx届毕业生用爱心给旧衣物增添了新的光彩,用真诚的行动与关怀去温暖更多的人!

新闻稿范文300字篇2

春回大地,姹紫嫣红,这是一个收获美丽的季节,这是一个收获阳光的季节,这是一个收获温暖的季节。为了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使我们的校园更加圣洁美丽,使我们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借此时系部对我们的指导,我们组织了“争做文明学生,共建文明校园”的主题班会。

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以3.5雷锋纪念日以及3.12植树节活动为载体,从而提高我院学生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共同创建文明校园。活动于20xx年3月12日在1508开展了“争做文明学生,共建文明校园”的主题班会。班会主要讨论了我们大学校园的不文明现象以及我们该怎样改进。在班会期间我们同时了解了当今社会热点,关注了当前中国社会的新气象。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活动,我们明白了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应该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讲文明,倡节约,树新风,塑形象,为创建文明校园,提高自我等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为了我们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新闻稿范文300字篇3

足球是一项世界性的运动,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活动。为了能够使更多的同学感受到足球的魅力,落实好学校足球网点校特色活动计划,推动校园足球的蓬勃开展.。3月10日中午,xx小学20xx春校园足球联赛拉开帷幕。

本次比赛将大概历时一个月,由三到六年级19个代表队参赛,采取7人制,年级循环赛,最终决出冠亚军。开幕赛在六年级四个班之间进行,各班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的领队和同学们积极商讨,进行了排兵布阵。在较量中,运动员们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团结向上的精神投入比赛,虽然他们的技术还比较粗糙,配合还不够默契。但这并不影响赛场上观看比赛的同学们,他们呐喊、助威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加油声此起彼伏,紧张激烈的赛场上,最终赛出了成绩,赛出了水平,赛出了新风尚。

本次联赛是xx小学坚持特色教育、走文体结合道路,用精细化管理,让每一位学子运动、健康、快乐、阳光成长的又一途径。

【新闻稿格式及范文】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新闻稿格式模板范文  新闻稿格式模板300字的相关讯息,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教育讯息请关注华图教育资讯网。

2.

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原则

C和谐世界原则

D自力更生原则

  ---------------------------------

答案

A

  ---------------------------------

解析:

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

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B.开放内地各省会城市
C.加入亚太综合组织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浦东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故D项正确;ABC是20世纪80年代。所以答案选D。

  ---------------------------------

  暂无

4.

一般来说,烟草中的成分()是导致吸烟成瘾的主要原因

  ---------------------------------

答案

尼古丁

 

5.

《忆平乐》阅读原文:

忆平乐

冯  至

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时正是长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难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战以来,如果说南京失守是第一个挫折,那么武汉撤退显然是第二个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势将要怎样发展,但对于将来都具有信心。人们好像很年轻,报纸上虽然没有多少好消息,同时几乎天天要跑警报,可是面貌上没有一些疲倦。

在桂林住了半个多月,全国各地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里发生感应,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样澄清,传不来一点外边的消息。我立在船头,看到桂林的山是那样奇兀,水是这样清澈,江底的石块无论大小都历历可数。此外就是寂静,寂静凝结在前后左右,好像千军万马也不能把这寂静冲破。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丽还要算漓江。船过了大墟,这条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围起来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带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着,船上的人没有事做,只有望着四围的山峰。经过长久的时间,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转了一个大弯子,面前的山峰紧接着也改变了形象,原来船已经走出这“带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带形的湖”里。山的转变无穷,水也始终没有被前面的山遏住。这样两天,过了阳朔一直到了平乐。

在平乐,我们找到一辆汽车要经过柳州、南宁到龙州去。往南越走越热,临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着棉衣,她说想做一件夹衣预备在热的地方穿,但恐怕来不及了,因为汽车在第二天清早就要开行。我说,我们不妨到裁缝铺里试一试。我们于是在临江的一条街上买了一件衣料,随后拿着这件衣料问了几家裁缝铺,都异口同音地说来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说来不及了,但口气不是那样坚决,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们也就利用这一点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缝恳求:

“如果你在今晚十二点以前把这件衣服缝好,我们愿意出加倍的工资。”

“加倍的工资,我不要;只怕时间来不及了。若是来得及,一件夹袍是一件夹袍,工资无须增加。”

“我们也是不得已,因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

我们继续恳求,最后那裁缝被我们说动了,他说,“放在这里吧,我替你们赶做——”

我们把旅馆的地址留给他,继续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琐事。晚饭后,一切都已收拾停当,我们决定早一点睡,至于那件夹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会有什么耽搁。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时候,忽然有茶房敲门,说楼下有人来找。

我睡眼蒙眬地走到楼下,白天的那个裁缝正捧着一件叠得好好的夹衣在旅馆的柜台旁立着。他说,这件夹衣做好了,在十二点以前。

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十分惭愧。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他找回我两角钱,说一声“一件夹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我走上楼,把夹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钟正打十二点。

六年了,在这六年内听说广西也有许多变化,过去的事在脑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来,敌人侵入广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样的大地名天天在报纸上出现,就是平乐也曾经一再地在报纸上读到。当我读到“平乐”二字时,不知怎么漓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平乐那晚的经验都引起我乡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乐已经沦陷,漓江一带的山水想必也会有了变化,还有那个裁缝,我不知道他会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怀念他,像是怀念一个旧日的友人。

并且,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依旧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依旧做出人间的用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军官把军队弄得不成军队。

现在敌人正在广西到处猖獗,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起漓江两岸的风光和平乐的那个认真而守时刻的裁缝。

一九四三年,写于昆明

文本二: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离开这里,但是当我在八月十二日的早晨又走到镇上时,镇上忽然活跃起来,与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聚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可是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我看着这些兵士是新鲜的,这些兵士看这个市镇也是新鲜的。

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条条空旷的街巷中走来走去,我也以好奇的心情走遍全镇。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这时忽然在街上出现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他也带着诧异的神情,东张西望,他大半是从远方挑着这担西瓜到这里来卖的,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向这来来往往的兵士一招手,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一担西瓜分着吃了吧,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他刚说完这句话,在他周围已经聚集起十几个兵士。我看着这幅景象,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

一九四五年,写于昆明

(摘编自冯至《八月十日灯下所记》)

《忆平乐》阅读人题目: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回忆“六年前”的往事,可见本文并非作者率尔下笔,有感辄发,而是长时间体验与思索的升华,是多年的沉淀和积累酿造出来的。

B.文章描写漓江“奇丽”的山水,引入诗歌的意象、意境,注重情感、哲理的融合,不仅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C.文章运用排比手法,连用双重否定句,赞美农夫、手工业者都能够坚守职责,节律强劲,感情洋溢,达到了加强语势、深化文意的效果。

D.文章以“变”反衬“不变”,一些衣冠人士变得不成人形,祖国河山变得疮痍满目,但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却不会变,他们的精神会永远传承。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叙述武汉撤退后,尽管局势不容乐观,但“人们好像很年轻”,脸上也没有倦容,表达了坚决抗日、抗战必胜的信念。

B.文本一写漓江山与水的关系,令人想到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名句。作者这样写眼前景,应该是有所寄托的。

C.文本一共出现了两次“衣冠”,最后说“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可见作者对衣冠人士的强烈愤慨。

D.文本二写“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写出镇上的空旷冷清,令人感受到战前的紧张气氛。

3.文本一是一篇沉淀着哲理意味的诗性散文。你觉得文中主要蕴含了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何启示?请简要分析。

4.冯至撰文善于以小见大,截取大时代大动乱中小人物的生活片段,寓情于事。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

  ---------------------------------

忆平乐阅读答案,《忆平乐》是一篇不错的记叙文,而记叙文阅读赏析也是我们初高中时期语文的必考题型,小编今天为小伙伴们带来《忆平乐》这篇文章,希望能为大家练习语文阅读理解提供帮助。

忆平乐阅读答案

答案

1.C.“文章运用排比手法”错误。无中生有,排比至少要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三个短语或句子并排在一起,文本一倒数第2段中没有这样的三个短语或句子,其他地方更没有,因此不能说文章运用了排比手法。

2.C.“可见作者对衣冠人士的强烈愤慨”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政客把政治弄得不成政治,有些军官把军队弄得不成军队”,这里的“衣冠人士”特指上流社会的部分人物,并非泛指上流社会的所有人物。

3.哲理:现象时刻在变,精神永垂不朽。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也在变,但那些美好的事物不会随之而改变,如普通百姓做事认真、恪守信用、待人诚恳的精神,是永远不变的。

启示: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弘扬工匠精神,不管外在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坚守自我,决不随波逐流。只要大部分人能够如此,中华民族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梦定能顺利实现。

4.①文本一撷取平凡人物,通过裁缝师傅恪守信用这件事,由特殊到一般,展现劳动者身上闪光的品质,抒发作者对那里山水人物的赞美和思念,引发作者对后方都市里的一些“衣冠人士”的嘲讽。

②文本二中,作者截取卖瓜的农夫招呼兵士吃瓜的场景,表现了那个动乱时代普通民众对抗战的支持。同时引出下文作者面对“新的历史”轻松、爽朗和愉快的心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此篇记叙文阅读理解与赏析的全部内容,小伙伴们想要获取更多阅读理解或作文范文,欢迎继续关注可圈可点网站。

6.

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 )
A.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它准确反映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
D.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他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他的战争性质决定了他不会成功。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主要还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所以B错,D对。C中由于题干提到了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所以也是可以算是有统一战线的作用的,所以C也算错。但是多选的话可以加上C,因为严格来说两个国家是无法代表整条战线的。所以答案选D

  ---------------------------------

  暂无

7.

古代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C.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D.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雅典公民”这一概念,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公民的范围。雅典城邦规定,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具有公民的资格,因此符合这一规定的是C项。点评:雅典民主制度是新课标新增加的内容,高考对其考查多采取选择题的形式,主要有如下的角度:(1)原因:要求学生从地理、城邦、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等角度分析雅典民主制形成的原因;(2)特点: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制,很多高考试题将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政体进行比较,要求学生认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3)评价:要求学生既要看到雅典民主制的积极影响,又要看到直接民主制的不足。

  ---------------------------------

  暂无

8.

法兰克历史学家格雷戈里在克洛维去世半个世纪以后开始撰写《法兰克人史》,在书中,他称克洛维是“从‘蛮族’首领到‘圣徒’国王”,这是因为他( )
A.建立了强大的日耳曼帝国
B.皈依了基督教
C.统治时期版图不断扩张
D.建立了封建等级制度

  ---------------------------------

  正确答案

根据题干“从‘蛮族’首领到‘圣徒’国王”结合所学知识,圣徒是追随某一宗教或某一宗教流派而受到该宗教派别推崇的人,西罗马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很多王国,被称为“满族王国”,其中克洛维是建立法兰克王国是最为强大的,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符合“从‘蛮族’首领到‘圣徒’国王”,B符合题意;克洛维建立的是法兰克王国,不是日耳曼帝国,A不符合题意;克洛维统治时期版图不断扩张,与“从‘蛮族’首领到‘圣徒’国王”,不符,C不符合题意;克洛维时期没有建立封建等级制度,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

  暂无

9.

1930年春,_____形成,为后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A.井冈山根据地

B.赣南根据地

C.闽西根据地

D.琼崖根据地

  ---------------------------------

答案

BC

  ---------------------------------

解析:

当时,毛泽东、朱德领导下的赣南、闽西根据地,是全国各根据地中力量最强的。中共中央决定将苏区中央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设在赣南根据地。

此后人们把红一方面军所控制的赣南、闽西根据地称为中央根据地或中央苏区——作者注)和红一方面军。从1930年冬到1931年秋,中央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进行了三次胜利的反“围剿”斗争。

扩展知识

中央根据地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是分不开的。在这期间,地方党组织在根据地人民群众中反复进行反“围剿”斗争的政治动员,领导人民群众支援红军作战。

根据地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实际行动组织赤卫队、交通队、侦察队、运输队配合红军,并掩护红军主力的转移和集中。他们实行坚壁清野,使气势汹汹、长驱直入的敌军在根据地内饥疲交困,吃尽苦头,战斗力大为下降。

10.在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指的是( )
A.法国大革命
B.1799年政变
C.1688年政变
D.苏格兰人民起义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法国大革命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一子目法国大革命中的内容:“1789年7月14日,起义群众攻占了关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监狱,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据此可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因此题中国王路易十六听到的革命就是法国大革命,故选A。B选项1799年政变是拿破仑发动的,夺取了政权。C选项1688年政变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D选项苏格兰人民起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谢岗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题,东莞市事业单位考试题,谢岗镇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