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考试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2022-11-30 03:47:47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1.

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一规定反映出
A.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
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C.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材料中“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所以体现国会的立法权对总统行政权的制约,美国总统是权力中心,但是不存在权力在议会之上,故A项错误;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相互牵制,分权制衡,不存在服从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会行使立法权,对总统签订贸易协定权力的调整,权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故C项正确;材料中权力的变动是一个正常的流程,并没有体现对三权分立的破坏,故D项错误。

  ---------------------------------

  暂无

2.一家外国企业在征得清 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中日战争后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此事是最有可能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所以答案选D

  ---------------------------------

  暂无

3.

16、17世纪对我国进行殖民侵略的国家有( )

①英国 ②西班牙 ③葡萄牙 ④荷兰 ⑤法国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

答案:A

试题“16、17世纪对我国进行殖民侵略的国家有()①英国②西班牙③葡萄牙④荷..”主要考查你对 “日不落帝国”,“海上马车夫”,世界市场的拓展(黑奴贸易) 等考点的理解。

4.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问,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而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人民至上

B、人民民主

C、群众路线

D、实事求是

  ---------------------------------

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扩展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精髓: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品格: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人民至上

马克思主义最突出的特征: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的区别在于:实践性

 

5.

一个房间长6米,宽4米,高3米,如果在房间四壁贴墙纸,除去门窗7平方米,每平方米墙纸12.5元,共要多少元的墙纸?

  ---------------------------------

答案:

贴墙纸的面积:

(6×3+4×3)×2-7,

=60-7,

=53(平方米);

需要的钱数:12.5×53=662.5(元);

答:共要662.5元的墙纸.

  ---------------------------------

解析:

考点名称: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S=(ab+ah+bh)×2。

考点名称: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S=(ab+ah+bh)×2。

 

6.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是
①《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
②政府拨款进行社会救济
③保护劳工权利
④《社会保险法》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正确答案

题干“叛变了他的阶级”主要指的是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指的是罗斯福新政颁布了一些有利于无产阶级发展的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工人的一些权利,如可以进行劳资谈判, ①与题意相符;政府拨款进行社会救济缓解社会底层的生存压力,缓和了社会矛盾,故②符合。保护劳工权利,缓解失业压力,故③符合。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保护弱势群体,有助于社会稳定,故④符合。故①②③④均符合,故排除ABC,选D。

  ---------------------------------

  暂无

7.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 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 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很有可能流行超短裙,故本题选A项。B项不可能,因为二战后除了美苏,其他国家经济凋敝;C项不可能,因为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流行列宁装和绿军装,政治色彩浓厚;D项不可能,因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出现了新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率提高。

  ---------------------------------

  暂无

8.

19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的表现有:工人掀起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②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③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的相继建立④第二国际成立 ⑤列宁主义诞生(
A)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

  正确答案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①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是1886年,②、③是十九世纪后期,④是1889年,⑤1903年,即二十世纪初,所以正确的答案为A

  ---------------------------------

  暂无

9.

 

第九回中董卓被骗去“未央宫”前后,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董卓的?这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

答案

作者运用了铺陈的手法。去长安前后,多少次恶兆,他从不怀疑。可见,他是一个利欲熏心的人。

1、去的夜晚,母亲做了恶梦,他认为是“惊报”。

2、行不到三十里,车断轮,又行不到四十里,马断辔。。他相信李肃之言,是将改乘玉辇之兆

3、又行间,狂风暴雨,昏雾避天,他相信李肃之言,是红光紫雾壮天威。

4、长安夜里,小儿歌“十日卜,不得生”,他相信李肃言,预示“刘氏灭,董氏兴”。

5、次日早晨,见一道士,……,他相信李肃言,是心恙之人。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⑦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⑧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10.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从党章的高度将支部明确为党的基本组织的是()

  ---------------------------------

答案

中共四大

  ---------------------------------

解析: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扩展知识

中共四大在党的组织问题上的贡献,可以说是“顶天立地”。“地”就是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建党初期,党的支部建设问题并不明确,但从四大开始,强调组织问题是我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提出“三人可以组织支部”的概念。“天”就是党的中央机构。四大明确指出,地方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称为书记,中央的委员长改名为总书记,且全党唯一。此外,四大还是党团党组的起源,各级党委从中央到地方,都要设立组织部、宣传部、工农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

  以上是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题,温州市事业单位考试题,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