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02:47:16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
正确答案
依据题干中“1919年”“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可推断出指的是五四运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青年学生的强烈抗议与不满,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所以题文中的“一个时代”指的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项符合题意;A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1919年,排除;B项从1949年开始,排除;C项从1840—1919年,排除。故选D。
---------------------------------
暂无
下列关于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发展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作为建设的重点
B、80年代“两弹一星”研制的成功,大加强了国防力量
C、努力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D、人民解放军已有能力构成立体防御体系,成为捍卫祖国的坚强柱石
---------------------------------
正确答案
A
试题分析:林则徐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故A正确;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错误;中国军队近代化开始于洋务派创办近代海军,故C、D错误。
点评:近代以来,中国屡受外国的侵略,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成为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大事。先进的中国人在这个方面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近代科技,发展军事工业,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国家独立和富强,建设强大的国防是不可能的。建国后,中国的国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
暂无
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使下列哪一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变( )
A. “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
B. “贫者以苦瘠之亩,苛数倍之输”
C. “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D. “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方田”是针对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社会现象,所以“方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贫者以苦瘠之亩”的社会现象,而“均税”是针对富者由于种种封建特权而逃税、漏税、不纳税的社会现象,所以“均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苛数倍之输””的社会现象,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而不能是其他的选项,例如,“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是由于青苗法造成的而不是“方田均税法”而造成的。
---------------------------------
暂无
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入宋以后,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
A. 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B. 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 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D. 民族融合推动民间信仰变革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理学为民间信仰注入了新的内容,而非理学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整合,故A项错误;
小说的繁荣在明清时期,与材料宋金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
当时宋金对抗的时代要求,借助民间信仰,融合了理学对人格的塑造,使关羽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故C项正确;
“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是官方行为,故D项错误。
扩展知识
儒家文化的本质及其在构建时代精神中的地位、作用、意义
儒家文化从古至今不断发展,其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换言之,从古至今儒家文化有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这实际上也关系到儒家文化对于当代的时代精神构建能够发挥何种作用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存山研究员指出,在探讨儒家文化是否符合我们的时代精神时,就有必要反思儒家文化的“常道”是什么。他认为这个“常道”应是从先秦儒学到秦以后儒学所一以贯之、始终坚持、具有根本的普遍意义的那些道理、原则或理念。在他看来,这个“常道”所包含的主要内涵或核心价值就是:崇尚道德、以民为本、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他认为在我们现当代的“时代精神”中,继承了儒家文化的“常道”,弘扬了“中华精神”,这是中国文化之相“因”;而其所“损”掉的是“三纲”以及其它具历史局限性的文化因素,其所增“益”的则是民主法治、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原则等等。安徽大学解光宇教授认为儒家的本质包括“内圣外王”的人生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为贵”的人际观、“性善论”的人本观、“大一统”的国家观等五个方面。南开大学李宪堂副教授则指出,传统天然具有建构性与阻滞性的两面性。他反对把传统奉为拜物教的对象,反对在未经基础清理的情况下建造迎合民族虚荣心的形象工程。认为对待传统的正确做法是,服从于实践的辩证法,把握时代的根本,关注现实的课题,把伦理、道德总是与战略、策略问题分开处理,把群众性的精神需要和集团、个人的利益诉求区别对待。
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
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
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C.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D.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从材料“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的数据来看,电子商务并不是第三产业的主流,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劳动生产率问题,B项错误;发达国家是 “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C项错误;信息技术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经营从利用传统平台发展到利用新的信息平台,D项符合材料的描述和题意,正确。故选D。
---------------------------------
暂无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根据所学可知,自由、社会平衡、个人对社会负责、中庸是艾哈德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的四大原则,这些原则不是简单的相加和堆砌,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缺一不可的。抽掉其中任何一点,都不符合艾哈德社会市场经济的本意,这一理论是“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模式。故答案为D项。A项,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鼓励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排除;B项,凯恩斯主义既主张企业自主经营,又主张国家宏观调控;既重视市场调节,又重视计划指导;既提倡发展私有经济,又提倡发展国有经济,排除;C项,“二战”以后,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特点是日本利用国家政权发展经济,排除。
---------------------------------
暂无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优劣,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科学而且精准地________两大法律价值,一方面是保障个人信息权益,同时又不能过度影响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相信随着各方积极参与讨论,________,最终一定会制定出一部良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实现二者的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平衡集思广益兼顾
B. 权衡齐心协力融合
C. 衡量博采众长统一
D. 均衡广开言路两全
---------------------------------
【正确答案】A
---------------------------------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一方面是保障……,同时又不能过度影响……”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把握好尺度,将两者都要处理好。B项“权衡”比喻衡量、考虑、比较。C项“衡量”指比较、评定,考虑、斟酌。这两个词语均没有最终效果的体现。故排除B项、C项。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实现二者的________”。D项“两全”指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语义重复,排除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二空。将“集思广益”指集中大家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代入横线处,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
正确答案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之后,长篇说史的小说大量涌现出来,选项A符合题意;《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作品,成书晚于《三国演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成书于明朝,晚于《三国演义》,选项C不符合题意;《窦娥冤》是元曲,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
暂无
1934年( ) 中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开始了长征。
A.4月
B.6月
C.8月
D.10月
---------------------------------
答案: D
扩展知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悬想手法和对写手法的区别
---------------------------------
答案:
悬想,是中国古代诗歌经常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为了抒发写作者此时的感情,却不直接着笔,而是通过想象对方的情况或者以后的情形,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现在的情感。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己,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的手法叫“对写法”。
悬想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转移,首先写的是现在的情形,接下来却转移了时间和空间,连描写的对象也变了。两个对象或者两种空间共存于一首诗中,其中的联系就是:悬想的对象就是写作者此时心中所想的对象。这种表现手法与直抒情怀的差异在于: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十分深刻,特别是难以形的时候,悬想既可以间接将情感抒发出来,还能使形式变得更美。
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有一些这样的作品,在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不写自己如何苦思冥想,怎样神损形销,而是从对方下笔,设想亲人朋友面对此情此景会是怎样,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得真切动人,也就反映了自己思念的深切。这种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己,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的手法叫“对写法”。这类诗作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以上是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题,阜新市事业单位考试题,清河门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