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

2022-11-30 02:22:47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

1.

某教师在讲授“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时,为便于学生理解人文主义演变历程,将其内容通俗化表述,下列表述不恰当的是
A. 希腊先哲——回答人应该怎样对抗自然界
B. 文艺复兴——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C. 宗教改革——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
D. 启蒙运动——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

  正确答案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希腊先哲关注的重点是人本身,故选A。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因此回答人应该过怎样的生活符合这一特征,故排除B;宗教改革提倡简化宗教仪式,指导人们如何过宗教生活,故排除C; 启蒙运动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指出一系列先进的政治制度,指导人们过民主、平等的政治生活,故排除D。

  ---------------------------------

  暂无

2.

下面是对美国青年卡特在1928年某天经历的描述,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他驾驶着四轮汽车在大街上奔驰
B.他通过电子计算机给远方的朋友发送E----M
AIL
C.晚上,他在电灯光下阅读德莱塞的《美国悲剧》
D.他听见了飞机在天空翱翔的声音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三次工业革命的史实。1928年电子计算机还没有发明,所以B项不可能发生,A、C、D均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选B。

  ---------------------------------

  暂无

3.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 ()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淞沪会战

D  百团大战

  ---------------------------------

答案

A

  ---------------------------------

解析: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悲观气氛笼罩全国。“在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毛主席领导我们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开国中将、平型关大捷亲历者刘西元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背负着人民的希望,他们115师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山西抗日最前线。

时任115师343旅685团4连指导员的杨家华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前线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人心,稳定了士气。

扩展知识

平型关战斗双方参战部队:

1、中国军队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343旅,旅长陈光;685团,团长杨得志;686团,团长李天佑;344旅,旅长徐海东;687团,团长张绍东;688团,团长陈锦秀;独立团,团长杨成武。

注:八路军115师兵力12000人。

2、日本军队

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第21旅团,旅团长三浦敏事;第9旅团,旅团长国崎登。

注:日军兵力约4000人。

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①经济特区 ②沿海开放城市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格局,1980年,我国开放四个经济特区,1985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故答案是A。

  ---------------------------------

  暂无

5.嬴政霸业初定后宣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结果“始皇帝死而地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 ) ①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②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③严刑峻法诛罚苛刻
④赋税徭役异常沉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的能力。秦始皇统治时期,推行严刑峻法并向民众征收沉重的赋税,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故第③④两项的表述正确;秦统一六国后,社会安定,故排除第①项;秦始皇统治时期,由于其残暴的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故排除第②项。本题应选D项。

  ---------------------------------

  暂无

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四“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①③符合题意,入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排除。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是社会实践,④错误,排除。因此,正确答案是B。

  ---------------------------------

  暂无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鐀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干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B.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C.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宜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D.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阳,与“阴”相对应,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文中指山的南面。

B. 封,指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大型典礼。

C. 《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共三百篇,故称“诗三百”。

D. 《书》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注重实践,四处出游考察。司马迁南游江淮,视察九疑山;北渡汶水、泗水,观察儒风,学习礼节。

B. 司马迁秉承父志,立誓继承祖业。太史公愤恨未能参与天子封禅大典,要求儿子继承祖业,司马迁立誓同意。

C. 司马迁身陷牢狱,忍辱著书立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愤恨天子不公,奋发图强,写就史学巨著。

D. 司马迁治史严谨,深受后人称赞。司马迁写史不虚美不隐恶,人们称赞他有良史之才,佩服他的治史能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

【答案解析】

10. A    11. C    12. C   

13. (1)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好出使归来,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了父亲。

(2)小儿虽然不聪明,请让我全力编撰先人编撰的历史材料,不敢缺。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迁既死后”表示时间,“其书”作为后面句子主语,排除C项、D项。“宣帝时”表示时间,“述”的宾语是“其书”,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司马迁死后,他的书渐渐流传开来。,司马迁的外孙平通侯杨恽最先开始陈述司马迁的著作,于是得以公布开来。到了王莽的时候,有人请求封司马迁的后人,于是封其后人为史通子。故选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诗》共305篇。《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从原文内容“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分析,身陷牢狱后,司马迁只是“喟然而叹”,看不到愤恨天子。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而”,通“尔”,他的;“适”,恰好、恰逢;“反”通“返”,归来、回来;“于”,介词,在;“见父于河、洛之间”(状语后置)。(2)“敏”,聪明;“悉”,全、都;“次”,按顺序排列(编撰);“阙”,通“缺”,缺略、缺少。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黄河边上的山的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十岁时已能识读先秦古文著作。 二十岁时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视察九疑山,泛舟沅、湘水间。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之都研习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还在邹峰学习乡射礼节;在游历蕃、薛、彭城等地的时候,一度遭受危困,经过梁、楚之地后回到长安。

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致病将死。其子司马迁适出使归来,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了父亲。太史公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舜、夏禹之世便功名显扬,掌管天文之事。后世衰落,今天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继为太史,就会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现在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而我不能随行,这是命啊!是命啊!我死之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著述啊。”司马迁低头流泪,说:“小儿虽然不聪明,但我会全力编撰先人所记的历史材料,不敢缺略。”太史公司马谈死了三年,司马迁就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摘抄了石室金柜的藏书和档案。

写作的第十年,太史公司马迁遭到李陵之祸,被关进了监牢。于是叹息着说:“这是我的罪孽啊!身体毁坏而不可用了。”事后仔细思量道:“《诗》《书》的文义之所以言简义深,是作者借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深沉思想。”他终于着手记述从黄帝开始,直到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搜集天下散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对帝王兴起的业绩,追本溯源,探究始终,观察朝代盛衰的原因,依据事实进行论述考订,略述三代,详录秦汉,从黄帝写起,直到当朝皇帝,写成十二篇本纪、十篇表、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全书总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这就是《太史公书》。

司马迁死后,他的书渐渐流传开来。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平通侯杨恽最先开始陈述司马迁的著作,于是得以公布开来。到了王莽的时候,有人请求封司马迁的后人,于是封其后人为史通子。

(人们)称赞说。司马迁还有良史之才,佩服他善于按条理阐述事物的道理,明辨而不华丽,质朴而不鄙俗,他的文章秉笔直书,他所记述的史事真实,不做虚假的赞美,不掩饰丑恶的东西,所以称作实录。

8.

百家争鸣是什么时期?

  ---------------------------------

答案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两千余年。

扩展知识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二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9.

  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治贫要先治愚”,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A文化功能 B生态功能C政治功能D经济功能

  ---------------------------------

  正确答案:D

  ---------------------------------

  [华图教育题目解析]:

10.

先秦某思想家曾言:“人主之大物,非法即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荀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据材料“人主之大物,非法即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也。术者藏之于胸中,而潜御群臣者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故B正确。荀子是儒家代表,主张仁义和王道、制天命而用之,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排除。庄子是道家代表,故C排除。墨子是墨家代表,故D排除。

  ---------------------------------

  解析同上

  以上是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湖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郴州市事业单位考试题,资兴市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