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

2022-11-30 01:00:57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

1.

下列关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科学和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双百”方针的提出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广大科技和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④政治运动的开展和“文革”的进行
A.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正确答案

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正确答案是A。④是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导致科学和艺术领域出现曲折的原因。

  ---------------------------------

  暂无

2.

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据材料“70年代”、“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局面下,各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故A正确。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属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故B排除。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排除。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属于新经济的方面,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

  ---------------------------------

  暂无

3.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是,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是指(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黄巾军起义
D. 黄巢、王仙芝起义

  ---------------------------------

  正确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故19世纪中叶的“农民的造反运动”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故A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公元前209年,与题干的19世纪中叶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黄巾军起义发生在184年,与题干的19世纪中叶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黄巢、王仙芝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与题干的清政府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

  暂无

4.

“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日,瑶胞把家还。”这首署名“黄孟矮”的诗,刻在( )的石壁上。
A.才喜界
B.黄洋界
C.长岭界

  ---------------------------------

答案

A

  ---------------------------------

解析:

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1935年2月,瑶胞们取黄家寨、孟山、矮岭(后划归龙胜县)三个瑶族大寨子的第一个字,化名“黄孟矮”,写了一首五言诗,将其镌刻在才喜界西面观音寺上面路边的石壁上,落款是“黄孟矮,

扩展知识

桂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除汉族之外,这里世居着瑶、侗、苗、壮等民族。1934年11月29日,中央红军进入广西后,红军总政治部发布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民族工作文件《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打消了沿途少数民族群众的疑虑,使红军赢得桂北各族人民的信赖和拥护,顺利通过了多民族聚居地区。

5.

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
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
①道家 ②儒家 ③墨家 ④法家
B.
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C.
①墨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D.
①法家 ②墨家 ③儒家 ④道家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体现了“兼爱”的思想,属墨家;②体现了“无为”思想,属道家;③体现了以法律为准绳的思想,属法家;④中的“仁爱”思想属于儒家,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ABD排列错误。

  ---------------------------------

  暂无

6.

1847年底,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将同盟的目的由“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改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这一变化说明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B.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斗争理论更加科学
D.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系统的理论指导

  ---------------------------------

  正确答案

根据材料可知,共产主义同盟的目的由“使人类得到解放”改为“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表明共产主义同盟的目的由宽泛笼统到斗争目标更加明确科学,故答案为C;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AB错误;D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排除。

  ---------------------------------

  暂无

7.

  判断题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

  正确答案:正确

  ---------------------------------

  [华图教育题目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故表述正确。

8.

新中国诞生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标志是
A.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
B.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
C.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D.发射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新中国诞生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标志是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故选B。

  ---------------------------------

  暂无

9.

北宋节度使在权力方面比唐朝小,但职衔更高、待遇更丰厚,如宰相带节度使职衔者与地方节度使俸禄明显高于不带节度使职衔的宰执。节度使作为荣誉被赏赐给宗室、元老旧臣,也被授予给那些在边疆重地手握重兵积极维护北宋王朝统治的将领。据此可知,北宋节度使的设置
A. 保障了边疆的安全
B. 利于提高中央权威
C. 位高权重威胁中央
D. 利于巩固北宋统治

  ---------------------------------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知宋代的节度使除了授予宗室和元老旧臣还被授予手握重兵的将领,并且待遇非常丰厚,主要目的是为了笼络人心,即为巩固宋朝统治服务的,故答案为D。节度使的设立并不一定能保障边疆的安全,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节度使的设立提高中央权威,排除B。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北宋的节度使权力较小,不足以威胁中央,C错误。

10.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①

李白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②。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注]①李白访寻英雄遗迹,经过下邳圯桥时,在传说张良遇到老师黄石公的地方久久徘徊,写下了本诗。张子房即张良,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重要谋臣。②黄石公:秦时隐士,曾授张良《太公兵法》。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起句“未”字表明本诗是从张良发迹前开始写起,次句“破产不为家”则点出张良素来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

B. 五句“报韩虽不成”语意一折,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六句“天地皆振动”则肯定了张良的英雄行为。

C. 诗歌前八句为一层次,以夹叙夹议的方式总叙张良的事迹,同时诗人又将自己置身于张良的事迹之中,怀古伤己。

D. 诗歌后六句为一层次,以“我来圯桥上”领起,通过长存的记桥,把今人、古人连接起来,层次清晰,转换自然。

1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

答案

11. C

12. ①对张良的赞美和钦羡。以“智勇”评价美美张良,以“钦英风”直接抒发对张良的钦羡之情;②物是人非的感慨。岁月无常,物是人非,能识人的黄石公和建立伟业的张良都已不在,只有碧水依旧东流;③无人赏识的感叹。诗人感叹世无黄石公,以曲笔自抒抱负,暗寓自己无人赏识。

  ---------------------------------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项,“诗人又将自己置身于张良的事迹之中”错,前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没有插身其中。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歌首先从张良发迹前写起,点出了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前四句直叙之后,第五句一转,“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报韩国被亡之仇未能成功,但其英雄胆,使天下都感到震惊。“岂曰非智勇”用反问的方式来肯定称赞张良的智勇,而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直接抒发了自己对张良的钦羡之情。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本来到此诗人应该写张良,可是偏偏越过张良,而说不见张良的恩师黄石公。既写出了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诗人的用意是:他所生活的时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像黄石公那样的人,能够识人传艺,造就人才。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蕴含着“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的思想情感。

  以上是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题,中山市事业单位考试题,坦洲镇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