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6 08:55:35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人事考试网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人事考试网发布:安顺市西秀区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引进卫生健康人才公告,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为加强西秀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西秀区医疗技术水平,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文件规定,拟面向社会公开引进11名专业技术人才到西秀区卫生健康局下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为确保本次人才引进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本次人才引进工作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监督下进行,具体工作由区公开招考(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招聘办”)组织实施。
二、人才引进岗位及人数
本次人才引进共提供岗位需求11个,具体岗位要求详见《安顺市西秀区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引进卫生健康人才岗位一览表》(附件1)。
三、人才引进对象条件
(一)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及以上人员,报名时已取得报考岗位规定的毕业证书、执业资格证书或职称证书的人员。
(二)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及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三)具有胜任报考岗位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和心理条件。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五)具有副高职称(不含基层认定)人员年龄放宽至45周岁(1976年12月26日及以后出生);具有正高职称人员年龄放宽至50周岁(1971年12月26日后出生)。根据工作需要放宽年龄限制的,需保证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缴存年限不少于15年。
(六)符合所报考岗位规定的学历、专业要求及其他资格条件。(报名时报名人员所提供的毕业证书需满足学历和专业同时符合报考岗位所需资格条件)。
(七)报考具有相关工作经历年限要求的岗位,工作时间按截至2022年11月30日计算。
(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2.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3.在各级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聘中被认定有舞弊等行为且仍在不得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期限内的。
4.被开除公职的。
5.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6.任职(工作)或服役期间发生重大责任事件;曾因贪污、行贿受贿、泄露国家机密等原因受到过党纪、政纪处分;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被公安机关确定为犯罪嫌疑人的。
7.我区在职在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含试用期);区外的未经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和当地同级组织人社部门同意报考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
8.不符合公开引进招聘有关条件要求的。
9.聘用后的职位即构成《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所列需回避的。
10.2020年以来参加安顺市公开招聘及引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时,进入体检及以后环节,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因考生本人原因放弃资格的。
11.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员的。
四、报名及资格审查
(一)报名要求
1.报考人员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学历、专业、所具备资格等情况认真对照报考条件和岗位要求条件,选择符合本人的岗位报名。每名报考人员只能选择一个岗位报名。
2.报名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对伪造虚假信息,骗取考试或聘用资格的,一经查实,取消资格。报名信息填写错漏和考生报名时提供的联系方式无法联系上考生本人造成后果的,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报名方式、时间及资格审查
1.报名方式:本次人才引进报名采取网络报名方式进行,报名时间:2022年12月26日上午9:00-2022年12月28日下午17:00。
以上截止时间均以电子邮件到达指定接收邮箱时间为准,为避免网络延迟等问题,请考生在报名限定时段内尽量提前发送邮件,确保能顺利参加报名。
报名邮箱:xxqwsjzgk@126.com
联系电话:0851-33232145
2.报名提交资料
(1)《安顺市西秀区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引进卫生健康人才报名信息表》报名信息确认处手签并加盖手印;
(2)有效居民身份证;
(3)毕业证;
(4)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信网);
(5)资格证;
(6)工作经历证明材料;
(7)《安顺市西秀区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引进卫生健康人才诚信报考承诺书》手签并加盖手印;
(8)符合报考条件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报考人员,须提供单位及具有人事管理权限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报名时无工作单位,资格复审时已成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须提供具有人事管理权限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不提供证明或以无业人员身份报考的视为提供虚假信息,查实后取消资格。
3.资料上交要求:所有资料均需提供清晰彩色扫描件(原件扫描),按照上述提交资料顺序依次逐页扫描成一个无水印PDF文件,近期正面免冠1寸彩色照片电子档(务必确保五官分明清晰可辨)。文件命名统一为“姓名+报考单位及岗位代码+电话号码”,发送至前述指定的报名投递邮箱。
资格初审结束后,初审合格人员名单在西秀区人民政府上公示。
4.现场资格复审所需资料:前述报名提交资料的原件及复印件。取得国外、香港、澳门学历的报考人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资格审查贯穿于引聘工作全过程,如在引进招聘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现有违纪违规、材料不齐、提供虚假材料或报考人员条件不符合引进岗位条件要求等情况的,随时取消报考资格。
五、面试
本次引才考试方式为结构化面试,不设开考比例,但设定最低合格分数线。
考生面试成绩须达75分及以上,方能进入下一环节。
各岗位引进计划数按面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进入下一环节人员。若面试成绩相同,则进行加试笔试,按照加试成绩高的进入下一环节,加试方式、加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应加试人员未按要求加试的,视为自动放弃。
六、体检
根据各岗位引进计划数按考生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等额确定体检人员,由区招聘办统一组织到指定的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贵州省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和我省的有关规定进行,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放弃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空缺岗位不予递补。
七、考察
体检合格人员确定为考察对象,考察工作由区招聘办统一部署,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考察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参照《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中组发〔2021〕11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在考察中,须进一步核实引进人员是否符合报名资格条件和是否有《公告》规定的“不得报考条件”所列情况之一,并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
考察应当组成考察工作组,考察组由两人以上组成。考察组要广泛听取意见,按照“凡进必审”的原则,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将思想政治表现、遵纪守法情况、道德品行等作为引进的事业单位人员的首要考察内容,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并据实写出考察材料、作出考察结论、提出聘用建议意见。
考察不合格、考察期间放弃和自动放弃考察的报名人员,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空缺岗位不予递补。放弃考察的报名人员应在发布考察公告3日内提交书面承诺书,逾期不交,视为自动放弃。
八、公示及聘用审批
(一)经报名和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察合格的人员,确定为拟引进聘用人员,在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进行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公示。
(二)公示期满,对没有举报或者虽有举报不影响聘用的,根据贵州省人事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的通知》(黔人发〔2006〕4号)和《关于印发<贵州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操作办法(试行)>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3〕10号)及《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公开招聘备案工作的通知》(黔人社通〔2020〕212号),按照管理权限办理聘用及备案手续。对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不予聘用;对举报事实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聘用,待反映问题查实并形成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聘用。
九、工作纪律
人才引进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进人才全过程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监督和指导下开展。自觉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从事面试、考察的工作人员与报名人员有回避关系的,应当实行公务回避。要严格执行招聘纪律规定,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人才引进中出现违纪违规行为的,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社部令第35号)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其他
(一)本次人才引进岗位专业按教育部专业目录和参照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公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设置参考目录”和相关规定设置。
(二)本次引才不指定任何考试用书,也不组织举办或委托其他机构举办任何形式的培训班。在招聘引进过程中不收取报名费、面试费等任何费用。对于听信虚假信息、参加非区招聘办组织的招聘活动而造成损失的,责任自负。
(三)本公告由区招聘办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区招聘办研究确定。
举报监督电话:0851-33834160
招聘引进咨询电话:0851-33460221
附件1:安顺市西秀区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引进卫生健康人才岗位一览表.xls
附件2:安顺市西秀区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引进卫生健康人才报名信息表.doc
附件3:安顺市西秀区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引进卫生健康人才诚信报考承诺书.doc
安顺市西秀区公开招考(招聘)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2月15日
以上是安顺市西秀区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引进卫生健康人才公告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教师,岗位,事业单位,人员,人才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