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河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每日一练 > 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6月13日)

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6月13日)

2024-06-07 14:15:46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河南华图

  【导读】华图河南公务员考试网同步河南华图发布: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6月13日),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河南公务员考试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uatuhn123) 。备考河南省公务员考试,为你推荐公务员备考用书面授课程

  1.(单选题)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C.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真理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原理。

  第二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就是矛盾的表现,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指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题干无关。

  C项: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导向和真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与题干无关。

  D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2.(单选题)中国有位诗人,被辛弃疾用“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来形容。以下属于这位诗人的作品是:

  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古诗词。

  第二步,根据辛弃疾的形容,该诗人距南宋有千年之久,且文章以“清真”即清新纯真的风格闻名,可以确定该诗人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其《饮酒(其五)》中著名诗句。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北宋词人柳永《蝶恋花》中的句子,北宋和南宋相距没有千年。

  C项:“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是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句子,辛弃疾不可能用“千载后”形容自己。

  D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身处南宋的辛弃疾不可能预言后世的事情。

  3.(单选题)地球系统是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有机整体。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

  B.地球系统具有绝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

  C.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时不会影响地球系统的平衡

  D.与海水和大气相比,板块发生改变的时间比较短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第二步,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生存。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并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地球系统(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本身具有其独特的发生、发展、演化特征,即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并非“绝对”。B项错误。

  C项: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时会影响地球系统的平衡。并非“不会影响”C项错误。

  D项:海水和大气是一直在循环变动的,但是板块发生改变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不是原地不动,而是每年都在发生“漂移”,速度很慢,每年才2cm左右。并非“比较短”。D项错误。

  4.(单选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下属于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举措的有( )。

  ①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②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③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④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⑤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1.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3.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4.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5.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6.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7.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8.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因此①④⑤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②: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意见》。建立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投入保障、农业补贴补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逐步构建符合国情、覆盖全面、指向明确、重点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简便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增强惠农富农政策的精准性、稳定性、实效性。与题意不符,②项错误。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特别强调: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优化国际物流通道,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程度。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国家级的大通道,使中国西部内陆腹地通达东盟,走向全球,成为连接欧亚全球供应链中心的运输大动脉和合作大桥梁。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中共二十大部署的国家重大战略,其物流网络已覆盖118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有效改变了西部地区长期以来面向东盟却“西货东出”的局面。③并不是说的是二十大的知识,与题意不符,③项错误。

  5.(单选题)成语“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所反映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A.地壳运动、地球自转运动、地球公转运动

  B.地壳运动、地球公转运动、地球自转运动

  C.地球自转运动、地壳运动、地球公转运动

  D.地球自转运动、地球公转运动、地壳运动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第二步,“沧海桑田”出自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因此,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地壳运动。

  “斗转星移”出自《陈抟高卧》,意思是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自东向西转的规律,我国古代的星象学家把它形象地叫做“斗转星移”,而通过“斗转星移”的规律,人们能够判断季节和节气时间。地球公转运动引起四季的更替。因此,可用“斗转星移”来描述地球的公转运动。

  “日月如梭”出自《侯鲭录》,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日月如梭”反映了日月交替的现象,而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因此,可用“日月如梭”来描述地球的自转运动。

  因此,选择B选项。

  6.(单选题)公共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国家公共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其范围不包括:

  A.协调有关国家机关之间的公共行政执法活动

  B.撤销违法或不当的公共行政行为

  C.研究解决公共行政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

  D.监督检查非本行政区域国家公共行政机关及公务员的恪尽职守情况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共行政监督的对象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行政管理学上认为公共行政监督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协调有关国家机关之间的公共行政执法活动;(2)撤销违法或不当的、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利益的具体行政行为;(3)指导监督对象的行政执法活动,处理监督对象在行政执法中越权、滥用职权或失职渎职行为;(4)研究解决行政法律规范自身存在的问题;(5)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务,并依法作出相应的处理。

  由此可知,D选项中表述“非本行政区域”的说法是错误的。

  因此,选择D选项。

  7.(单选题)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凝聚智慧、增进共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2022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根据该条例,下列不属于政治协商对象的是:

  A.民主党派

  B.无党派人士

  C.人大代表

  D.人民团体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第三章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对象是参加政协的各有关方面,包括:(一)民主党派;(二)无党派人士;(三)人民团体;(四)其他各界代表人士。与A、B、D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根据《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规定,政治协商对象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其他各界代表人士。选项A表述为民主党派,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根据《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规定,政治协商对象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其他各界代表人士。选项B中表述为无党派人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根据《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规定,政治协商对象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其他各界代表人士。选项C中表述为人民团体,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8.(单选题)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结束

  ②基本上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新纪元

  ④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最重要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新中国史。

  第二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而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可见①表述不正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任务基本完成。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国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最重要的前提。可见②③④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其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9.(单选题)邓小平《 》的著名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邓小平讲话。

  第二步,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央委员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此次讲话实际上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的。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1992年党的十四大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提法,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C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1980年4月至5月,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D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于1978年5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先导。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10.(单选题)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包括垂直降水,即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按照这一标准,下列哪组现象都会被计入降水量?

  A.雹、霜、雾

  B.雨、雪、霜

  C.雪、露、雾

  D.雨、雪、雹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第二步,降水包括两部分,一是水平降水,即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二是垂直降水,即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xiàn)、雹等。根据关键信息“降水量仅包括垂直降水”,排除水平降水的“霜”“露”和“雾”。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雹: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下降。

  雨: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雪: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冰晶越来越多,云承受不住,冰晶降下来。

  露: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

  霜:夜间植物散热慢,地表温度特别低,水汽散发不快,聚集在植物表面时结冻的现象。

  雾:在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

  ——推荐阅读——

  【省考快讯河南省考招录资讯汇总备考图书|网课推荐

  【历年公告】【历年分数线】【成绩查询】【面试名单查询】【晒分数查分差

  【历年招考日程】【招考信息汇总】【点击加微信】【常见问题咨询

  以上是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6月13日)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网频道。如有疑问请加【河南公务员考试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备考河南省公务员考试,为你推荐公务员备考用书面授课程

河南公务员招考信息

本文标签: 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编辑:周小图)
活动推荐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识别左图:客服二维码
关注获取:每日信息资讯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左图:客服二维码
验证信息:国考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上一篇:2024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6月12日)

下一篇:没有了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5版公务员考试行测+申论5100题12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