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371-87096515 河南分校
【导读】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2012国家公务员报名时间,2012国家公务员,2012国家公务员职位表,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2012国家公务员报名时间,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

  5. 近几年来,网络民意、网络舆论渐渐为不少地方政府所重视和接受,但客观地说,多数地方只是在表面上、形式上予以重视,网络民意、网络舆论在政府工作中仅仅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在问政方面则既无“名分”又无“地位”。今年地方“两会”期间,网络问政虽然成为各地政府的“新宠”,但大多停留在“热议”的层面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和进展。

  有的领导对网络民意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与媒体打交道是宣传部门的事,与政府的中心工作关系不大,只要抓好经济建设工作就可以了;有的领导对网络民意的内涵理解不足,对互联网的传播规律认识不够,还没有树立“网络问政也是政治”的基本观念;有的地方仍停留在“网络问政”是分外之事、多余之举、额外负担的错误认识上,意识不浓,力度不够;有的地方面对负面舆论,引导不力,工作被动,甚至无视漠视负面新闻的消极影响。这些观念的滞后,其实极大地阻碍了政府工作的发展和推进,导致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了解不多,理解不够,甚至产生误解、抱怨和责难。

  在网络越来越成为党委政府问计于民的重要途径的同时,一些不和谐之音也在政府与网民的网络沟通中时有出现。比如信箱回复的“已阅”、“凡事都有第一次”等等。某些干部和某些部门对网络问政工作重视不够,政府信息公开不够,信息收集不够,部门协调不够,问题解决率不够高等。有些部门还存在应付的心理,对一些网民问题随意回复,不回复或“踢皮球”。 当前许多地方尤其是基层在对待群众通过各种“网络问政”形式反映问题上存在着:领导不重视、处理不及时、结果不透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群众反映问题的积极性,使“网络问政”成为一种“形象工程”和“忽悠”群众的摆设。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河南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政法干警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