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22:34:38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家谱家训:传承君子之风
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还通过家谱、家训等渠道,使传统伦理在家庭落地生根,转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每一个人都诞生并生活在一定家庭之中,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和薪火相传的同时,都会或隐或显地积淀并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风。一般说来,家风既包括有文字及实物遗存的有形部分,也包括仅是口头和行为传授等随时消失的无形部分,有形的部分以家训、家谱等为载体,固然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递和弘扬;无形的部分如长辈的言谈等虽然往往随生随灭,但它多半留在后辈心中,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家族风气形成同样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家国同构”观念,一方面,家是国的细胞,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家国同构理念,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自己特色,但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君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标识,与历代著名家训、家谱秉持和崇尚的做人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高度契合。在一定程度上毋宁说,众多家训、家谱所传达的励志勉学、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精忠报国等优良家风,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具体细化,不仅堪称个人和家族成长兴旺的座右铭与传家宝,也是君子文化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
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在家训、家谱、家风中扎根开花,不仅有助于崇德向善之风在家族里世代相传,还能够由家族推向村邑、由村邑推向国家。清代宰相张廷玉作《王氏族谱序》说:“故君子之用心,必将使人知族人之成本于一气,则孝弟亲睦之意,油然自生。而婚姻洽比之风,因之可以浙及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风俗之美,教化之成,未尝不由于是。此谱牒之设所为深有功于世道,而君子详慎之不敢忽也。”社会风俗之美,正是通过“由一家以推于一乡,由一乡以推于天下”的形式,逐步改善并蔚成风尚。
以家训、家谱为主干的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内涵相异,但两者的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谈论的中心都是如何做人、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兴家立业等问题,而得出结论或者说给出的答案,又十分相近。君子文化为什么能够沉入并浸透历代家训家谱而成为普通百姓广泛认同的价值导向?为什么历代世家望族的家训、族谱等总是以君子文化为主调凸显家族文化特色?其原因和奥秘都在这里。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浸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风通常可以理解为每个家庭在世代繁衍的过程中,积淀并形成的某种价值观念和德行风尚。
B. 不同时代、不同家族的家谱家训,虽然形式各具自己的家族特色,但宣扬的具体内容基本一致。
C. 在家谱家训中,入孝出悌、勤俭持家等教导的建立基础都是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认同。
D. 家族文化之所以能够与君子文化融合,是因为家族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核心理念源自君子文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以家谱家训与君子文化的密切关系为立论基础,提出家谱家训可以传承君子之风的观点。
B. 文章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意在强调家风中的无形部分对家风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C. 文章第三段基于“家国同构”理念,阐明了家与国之间、优良家风与君子文化之间密切关系。
D. 文章第四段通过引用文献资料进一步阐释君子文化与家族文化融合的重要作用,说服力较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君子文化可以浸透家谱家训,使传统伦理化为家庭成员的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B. 对于如何立身处世,君子文化和家族文化所给的答案都是励志勉学和精忠报国。
C. 世家望族的家谱家训以君子文化为主调而凸显家族文化特色,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D.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君子文化,未来还将潜移默化地滋润中华儿女的心田。
---------------------------------
答案
1. A 2. B 3. B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
B项,“内容基本一致”错,原文是“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家族的家训、家谱等,虽然具体内容互有差异并各具自己特色”,注意是“具体内容互有差异”;
C项,以偏概全,“建立基础都是”错误,原文为“其中所宣扬的立身处世、持家兴业的规则和教导等,基本都是建立在对中华文化主流价值体系的集体认同之上”,注意是“基本都是”;
D项,强加因果,原文是“以家训、家谱为主干的家族文化,与君子文化看似概念不同、内涵相异,但两者的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可见二者没有因果关系;另外“源自君子文化”也于文无据,原文为“有诸多相似之处”。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错。原文是“有形的部分以家训、家谱等为载体,固然有助于家族文化的传递和弘扬;无形的部分如长辈的言谈等虽然往往随生随灭,但它多半留在后辈心中,对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家族风气形成同样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二者并非“正反对比”。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B项,“都是励志勉学和精忠报国”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是“两者的思想来源和核心理念却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谈论的中心都是如何做人、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兴家立业等问题”,但没有提到选项中说的内容。
故选B。
保证利益分配的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也是2013年“两会”的热点之一。人类社会是一个利益互动的社会,《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历史上改革就是利益分配的交汇点,下列哪一举措体现了商鞅变法保证农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A.推行县制
B.统一货币、度量衡
C.奖励耕战
D.承认土地私有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商鞅变法保证农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因为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内容之一: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
暂无
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是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但是孙中山并未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是( )
A、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没能够救中国,需要另求出路
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和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
D、要坚持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
答
案AB
解 析
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在于展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各种弱点和错误,而这些弱点和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因此AB正确。
扩展知识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1917年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从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
要坚持统─战线的领导权是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周朝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正确答案
周的“秩序井然”:周朝在政治上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成了统治阶层内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是在秦朝时,时间不符。故周朝“秩序井然”折射出的历史现象为宗法制。战国的“清新”:战国时期,各种学说教派林立,思想观念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谓之“清新”。而罢黜百家是西汉时期的政策,时间不符。故战国的“清新”折射出的历史现象是百家争鸣。唐的“丰满华丽”: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万国来唐朝拜纳贡,长安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贸易中心和文化中心。与此相适应,唐朝服饰呈现出“丰满华丽”的特点。“丰满华丽”是对唐朝的正面评价,不能反映“政治腐朽”,而“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唐朝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均不符合题意。故唐朝“丰满华丽”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国富民强。宋的“理性美”:程朱理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完善与发展,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宋代服饰出现“理性美”的特点正是深受理学的影响。新思潮的萌发和经世致用思想出现于明清时期,时间不符。故宋朝“理性美”折射的是理学的盛行。综合以上,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
暂无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_____。
A. 到2020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B. 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C. 到2035年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D.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
答案
BCD
解 析
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35年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扩
展知识邓小平“三步走”战略
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首先提出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具体来说:第一步,基本从2000开始,经过十年奋斗,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从2010年开始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征程“三步走”
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描绘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
第一步,从现阶段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强军“三步走”
在十九大报告中,主席为强军建设规划了“三步走”。具体来说:
第一步,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
第二步,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乡村振兴“三步走”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第二步,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第三步,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分组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机”的词汇却增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破坏,物种消失
B.古代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消亡
C.文字演化的必然结果
D.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
正确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古代农业文明时期主要使用以马为代表的畜力进行社会生产,而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始以蒸汽机、内燃机为主要动力代替人力、畜力,带动机器进行大工厂生产,即人类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D符合题意;材料体现古代常用文字“马”多到现代文字“机”字多的根本原因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与“生态破坏,物种消失”无关,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古代常用文字“马”多到现代文字“机”字多的根本原因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与“古代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消亡”无关,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古代常用文字“马”多到现代文字“机”字多的根本原因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与“文字演化的必然结果”无关,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
暂无
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标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①大汉文明的传承——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造纸术发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故①正确;指南针传播到欧洲,有利于新航路开辟和海外殖民扩张,故②正确;火药传播到欧洲,帮助资产阶级摧毁了欧洲封建城堡,故③正确;印刷术不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必要前提,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A项正确,BCD项都错误。故选A。
---------------------------------
暂无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文中的“永久合约”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
正确答案
从材料中的时间“道光皇帝”时期和与英国签订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南京条约》,故选A。BC项是在咸丰帝时期;D项是和美国签订的条约。点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巨大的破坏,独立自主的发展进程中断。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暂无
不超过100名的小朋友站成一列。如果从第一人开始依次按1,2,3,...,9的顺序循环报数,最后一名小朋友报的是7;如果按1,2,3,...,11的顺序循环报数,最后一名小朋友报的是9,那么一共有多少名小朋友?
A. 98
B. 97
C. 96
D. 95
---------------------------------
【正确答案】B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余数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如果从第一人开始依次按1,2,3,...,9的顺序循环报数,最后一名小朋友报的是7,则所求答案-7为9的倍数;根据如果按1,2,3,...,11的顺序循环报数,最后一名小朋友报的是9,则所求答案-9为11的倍数。
第三步,A项,98-7=91不能被9整除,不符合题意。B项,97-7=90,90÷9=10,能够被整除,97-9=88,88÷11=8,能够被整除,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B选项。
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 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
---------------------------------
答案
教育
---------------------------------
解析:
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会议根据革命实践,总结出了开展党内教育的10种材料和18种教育方法。
扩展知识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的别称。决议由毛泽东起草,1929年12月28~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军队建设的经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它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决议”被作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而载入史册。
其基本内容包括:
古田会议决议共分8个部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士兵政治训练问题,废止肉刑问题,优待伤兵问题,红军军事系统与政治系统关系问题。其基本内容是:
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除了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决议》要求在部队中进行建军宗旨教育,划清红军和旧军队的界限,肃清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它批判了不重视根据地建设的流寇思想和不愿做群众工作的错误倾向,指明了红军建设的方向,使红军建设的理论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之上。
肯定了党对红军的领导原则。《决议》指出,在红军中健全党的各级组织,建立党的领导中枢;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少数服从多数,一切重大工作,在党内讨论做出决议后,再引导群众去执行。《决议》批判了极端民主化思想和非组织观点等错误倾向。
以上是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江苏省事业单位考试题,南通市事业单位考试题,海门市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