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

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

2022-11-30 22:16:09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

1.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高粱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

  正确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完成,排除C。1980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排除D。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B。

  ---------------------------------

  暂无

2.

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大明湖畔,取韦应物“燕寝凝清香”句意而命名。下面是凝香斋的原文以及相关的题目还有小编整理的解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凝香斋①  

曾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潮畔。

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

②香炉:香炉峰。

《凝香斋》阅读题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

C.任所济南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湖光,下句泉水。纯静的湖水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

D.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声形色兼备,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

E.尾联归结全诗。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潜心书史,其清幽意境与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2.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答案;

1. B

E(B项“他不关心政务、醉心自然风物”属误读,“身无事”是因齐州大治。

E项暗含辞官归田之念属臆测,于文无据)(选B得2分,选E得3分,选BE得5分)

2. 诗眼“幽”,总揽西斋景物特征。

其一,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实为清幽境界。悠游庭斋,临风玩月,乐而忘身乃一地方诸侯。身为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才有闲情探幽揽胜;

其二,湖水清幽,白云驻足,好鸟幽鸣,泉清见石,寒流激荡,好不让人留恋喜爱。可谓幽景寄幽情;

其三,悠游之余,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是显得情趣高雅、心境清幽。全诗无不紧扣诗眼“幽”展开意境。(一点2分)

3.

溶酶体是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断裂后的囊泡结构可形成溶酶体

B.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菌可被溶酶体中的多种酶降解

C.溶酶体是由脂双层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小泡

D.大量碱性物质进入溶酶体可使溶酶体中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

【答案】C

4.

春秋时期,贵族在会盟、祭祀、宴请等国事活动中都把“赋诗”作为重要的政治手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把“诗教”作为重要的政治教化活动之一。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文学素养成为春秋时期选官制度的标准
B. 古代文艺作品创作追求政治教化功能
C. 《诗经》可作为研究春秋时期政治的史料
D. 儒学思想成为春秋时期社会主流思想

  ---------------------------------

  正确答案

根据材料中“赋诗”在“春秋时期”“作为重要的政治手段”,而“诗教”“作为重要的政治教化活动之一”分析可知,作为儒家经典的《诗经》有很多诗篇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情况。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赋诗”“在会盟、祭祀、宴请等国事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不是在选官制度方面,春秋时期的官制是世袭的,排除;B项,虽然中国古代有些文艺作品具有政治教化的特征,但并不表明中国古代文艺作品的创作就追求政治教化功能,排除;D项,春秋时期的儒学并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汉代才成为主流思想,排除。

  ---------------------------------

  暂无

5.

“政府管制外汇、黄金,以平抑物价。1942年,发行一亿美金公债,每一美元定价法币20元, 不久黑市高至法币450元,但有关人士,仍可按官价购进,大获暴利。1943至1945年之间,政府(有缺漏)售黄金,1944年至1945年,举办黄金存款,利益多落入大户之手。”这段叙述最可能和下列哪一议题有关( )
A.抗战后期政府经济政策与实施情形
B.抗战期间美元与法币的汇率变化
C.抗战后期政府对银行、金店、大户的控制
D.抗战期间政府放任黄金的买卖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统制经济政策。从材料可知,抗战后期,政府为了平抑物价,对外汇、黄金进行管制,对社会经济实施统制政策,“有关人士”及“大户”大获其利。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

  暂无

6.

极大地激发中华民族抗战意志的音乐作品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D.《松花江上》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极大地激发中华民族抗战意志的音乐作品,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根据所学知识,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激发中华民族抗战意志,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

  暂无

7.斯塔夫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说:“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但只需一个世纪便能达到第二个10亿人口,只需30年便能达到第三个10亿人”。世界人口达到“第三个10亿人口”时的中国人口 A.大幅度增长
B.下降
C.增长乏力
D.不增不降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材料中的“第二个10亿人口”发生在1930年,“第三个10亿”发生在1960年。1958年,由于发动了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经济带来了沉重灾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导致中国人口下降。因此答案为B。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

  暂无

8.

诗人北岛有一首一字诗《生活》:“网”。请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谈谈此诗。

  ---------------------------------

答案:

生活本身就是一张网,有亲情之网,也有仇恨之网;有互助之网,也由破坏之网;有善bai良之网,也有罪恶之网;有幸福之网,也有痛苦之网,就这样密密麻麻,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种复杂多样的图景。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网上的一个结,也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你都和其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无法割舍的紧密联系,谁也不可能摆脱甚或超脱这种生存状态。我们因为这种联系而存在,而具有了生活的欢快、进击的锐气、拼搏的勇气等等。

我们牵着亲人、朋友、师长、同事和所有熟悉的、不熟悉的人的手,别人同样也牵着我们的手。就这样,我们手拉着手,一起风雨兼程向前走,织就了一张更亲密、更和谐、更有凝聚力的网。

北岛的智慧是一种平静的智慧,没有矫情和激动,没有喧哗和质疑,只有宁静的心灵和朴素的语言交相辉映,丝丝缕缕触及到了有关时间与生命的永恒真理。所以,他高度概括“生活”,用一个“网”字揭示了芸芸众生的生命状态,带有寓言般的深沉和精确。

9.

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

答案:

( C )

  ---------------------------------

解析: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知识扩展:

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10.

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凌汛

B.地上河决口

C.水土流失

D.洪灾

  ---------------------------------

答案

C

  ---------------------------------

解析:

黄河中游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原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疏松,植被不良,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故选C。

  以上是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题,蚌埠市事业单位考试题,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