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

2022-11-30 21:15:47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

1.

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对于救援至关重要。

  ---------------------------------

答案

正确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的相关知识。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灾害应急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 畅通等;而"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扩展知识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确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2.

有学者在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形势时,指出“一个基本的政治斗争常识——一个坚持斗争的可靠盟友是大国形成介入信心的前提”。下列史实中,能够充分支持此观点的应是
A.来克星顿枪声拉开了战争序幕
B.《独立宣言》发表后,获得法国支持
C.英将康华利向美法联军投降
D.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公开参战

  ---------------------------------

  正确答案

依据题干信息“一个坚持斗争的可靠盟友是大国形成介入信心的前提”可知,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之后,法国承认美国,公开参战。欧洲许多国家也因与英国的矛盾结成了“武装中立同盟”,英国陷入了孤立,故D符合题意;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美国独立战争开始,故A选项排除;《独立宣言》发表后,获得法国支持不能支持题干观点;英将康华利向美法联军投降,标志英国军事进攻失败,故BD选项排除。故选D。

  ---------------------------------

  暂无

3.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

  ---------------------------------

答案

考点名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比较:

1.相同点:

①产生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③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④实践结果: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严重;

⑤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的破坏,主观原因是本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⑥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2.不同点:

①代表阶层:戊戌变法代表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辛亥革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

②变革的手段和目的;戊戌变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的政体;辛亥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辛亥革命主张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

⑤实际影响:戊戌变法的法令基本被废除,其主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

大陆漂移假说是谁提出的?

  ---------------------------------

答案:

魏格纳

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还进一步从地质构造和古气候、古生物学方面,对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地层、岩石、构造进行论证,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此外,南美洲、非洲、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等地,在古生代和中生代初期,古生物及古气候的分布情况也十分相似,但在中生代以后则又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几块大陆曾连在一起,后来才逐渐分开。因此,魏格纳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他认为: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受到自东向西的潮汐摩擦力和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离心力,导致大陆分裂并产生漂移。美洲大陆漂得最快,亚洲、大洋洲大陆漂得最慢,成了今天的陆地块概貌。

这一学说曾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盛极一时。虽则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魏格纳本人逝世和没有更多的事实所证实,这一学说一度被淡忘。但到50年代后,一系列新的科学观测资料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证据。例如,古地磁学的研究证明,磁极在地球历史中变化是很大的,如用大陆固定论就无法解释这种变化,而用大陆漂移说来解释就容易多了。新的科学观测资料还证实,大陆现在仍然在移动之中。近几十年来,欧洲和美洲大陆每年以1~5厘米的速度在相互靠拢。法国的科西嘉岛,在最近80年间曾向东移动了8~10米。

5.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A . 挺进大别山

B . 进军豫皖苏

C . 转战大西南

D . 逐鹿大中原

  ---------------------------------

答案

A

  ---------------------------------

解析:

如果说为解放战争寻找一个转折点的话,那么1947年6月30日是当之无愧的。这一天,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为标志,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战略进攻。

自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以来,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由内战初的430万下降为370万,人民解放军则由100万发展到195万,其中,解放军的机动兵力较国民党军多。解放军的装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敌我力量的变化,使得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及时作出了战略进攻方针和主要进攻方向: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转战苏鲁豫皖地区。三路大军突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后,展开外线机动作战。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起汉水,东至海边的广大中原地区向国民党军队发起战略反攻。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中央突破、南渡黄河,直趋大别山”的战略方针,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大军,从山东阳谷以东150余公里的8个地段上强渡黄河,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放军渡过黄河之后,蒋介石慌忙调集兵力,企图逼迫刘邓野战军北退或者背水一战。7月,刘邓大军发起鲁西南战役,经过28天激战,歼灭敌2个师部、9个半旅共5万6千多人。接着,部队长驱南征,从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包围当中杀开一条血路,经过20多天的行军和战斗,在8月底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完成了千里跃进的壮举。

6.

中国位于亚洲中的[     ]

A.东亚

B.东南亚

C.北亚

D.南亚

  ---------------------------------

答案

A

考点名称:亚洲的自然环境

亚洲:

亚洲(Asia)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其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传统上被定义为非洲-亚欧大陆的一部分。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长期以来,亚洲一直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目前有大约42亿人居住在亚洲,占世界人口比例超过60%。

7.

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 )
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
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④自谋职业,下海经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进入新时期”即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同时解题时需要围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此可知①②③均符合题意,而④属于就业方面,与题意无关,故选D。

  ---------------------------------

  暂无

8.

商朝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殷朝,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国人暴动
D.盘庚迁都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盘庚迁殷。商朝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殷朝,是因为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故选D。

  ---------------------------------

  暂无

9.

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发起的两次起义相继失败。马克思曾指出:“里昂的工人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以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而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马克思意在说明,里昂工人起义
A.以争取政治权利为诉求
B.仍属资产阶级革命
C.表现出强烈的战斗精神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正确答案

马克思指出,19世纪3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追求的只是政治的目的(建立民主共和国)”,工人们不知道“事实上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说明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明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D项正确;“争取政治权利”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没有说明马克思的真实意图,A项错误;仍属“资产阶级革命”与“他们是社会主义的战士”不符,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原因,没有肯定其“强烈的战斗精神”,C项错误。

  ---------------------------------

  暂无

10.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

  正确答案

从材料的反映信息来看曼彻斯特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也不断的增多,规模逐渐的扩大。故选B。A项材料未体现;C项说法错误,大企业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D项也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最终确立的。点评: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世界进入了民主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大众化等阶段,世界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工业革命的成就、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题,德阳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绵竹市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