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

202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2022-11-30 21:03:00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1.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地质力学”的名词正式提出是在他的哪部著作中
A.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 《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
C. 《新华夏海的起源》
D. 《地质力学概论》

  ---------------------------------

  正确答案

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提出了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1945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率先将力学引入地质构造的分析,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地质力学理论始具雏形。1948年,李四光第一次应用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1962年,李四光总结自己40余年地质力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发表了《地质力学概论》。故排除ACD,选B。

  ---------------------------------

  解析同上

2.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答案

1、历史意义: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五四运动上前所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参加了,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人民对改造中国的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第三,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2、体现的精神:

一种看法:“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

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进步,科学,民主。

  ---------------------------------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巴黎和会上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1919年6月28日还是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3.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事物的发展经量变过渡到质变

  ---------------------------------

答案

D

分析

辩证法:在对立中寻找统一(在变动的过程中全面地考察对象的认识方法)

形而上学:孤立(不联系)、静止(不是放在变动的过程中考察对象)、片面(不全面)

扩展知识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是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所构建,称其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因果关系等。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形而上学条目一开始就提到,“很难定义清楚什么是形而上学”,并且进一步解释,由于两个原因,不再可能用古代和中世纪的方式定义形而上学。 首先,一个哲学家否认那些曾经被视为构成形而上学主题的事物的存在(”首要原因“,或”不变的事物“),现在被认为是由此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断言。 其次,现在有许多哲学问题被认为是形而上学的问题(或至少部分是形而上学的问题),与”首要原因“或”不变的事物“毫无关系,例如,自由意志问题,或道德问题。新的问题不断进入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围,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存在将当代形而上学的问题统一起来的共同特征?

目前国际哲学界很知名的内容都经过同行审议过的《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都没有够列出形而上学的问题统一起来的共同特征来定义“形而上学”,只是列出当代被认为是形而上学的哲学问题。

4.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却解决了世界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与人民温饱问题最密切相关的“政策”和“科技成果”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B.一国两制、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D.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籼型杂交水稻的相关内容。1982年我国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业大发展。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都是我国之所以能够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关键因素。所以答案选A。

  ---------------------------------

  暂无

5.

  多选题

  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 )。A活动的难易 B竞赛动机的激发C被他人评价的意识D注意的干扰

  ---------------------------------

  正确答案:ABCD

  ---------------------------------

  [华图教育题目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体对个人活动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其决定因素是活动的难易、竞赛动机的激发、被他人评价的意识和注意的干扰。A、B、C、D四项均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CD。

6.

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以上论述的核心观点是
A.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
B.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
C.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正确答案

A:材料体现的是创造精神财富,没体现创造物质财富,故A排除。B:材料强调文学艺术的创作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实践,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故B正确。C:材料不涉及社会变革,故C排除。故本题选B。

  ---------------------------------

  暂无

7.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后全面进攻( )。

A.山东解放区

B.陕北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

 答案:C

扩展知识

《双十协定》即《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在重庆举行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在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该会谈纪要列入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人民自由、党派合法化、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地方自治、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奸伪、受降12个问题。这12个问题中仅少数几条达成协议,在军队、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

《双十协定》公布不久,就被蒋介石公开撕毁。尽管如此,《双十协定》的签订也是有意义的。它教育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间势力),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并让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

8.

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改革开放

  ---------------------------------

  正确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初步改变了原来以农业为主的局面,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是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农民、手工业者、人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转变为劳动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化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与题意不符,排除C;改革开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因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

  暂无

9.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所述现象指明代时期的士大夫阶层“留意声律”,“尚古朴”,这种风气影响了全国上下甚至边远地区,材料中未提及研究西学,A项表述有误,排除。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只是材料最后一句的体现,不能涵盖全部信息,排除。材料所指现象指士大夫阶层的休闲文化,根源在于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故选D。

  ---------------------------------

  暂无

10.

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来攘往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等货品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何时(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烟草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故选D。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四川省事业单位考试题,凉山彝族自治州事业单位考试题,西昌市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