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2022-11-30 20:02:20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1.

填空题。(用四字词语概括)

本单元的课文,人物形象丰满,读后如在眼前,有(       )的蔺相如,(       )的廉颇,(       )的诸葛亮,(       )的周瑜,(       )的曹操,(       )的武松,(       )的石猴,一个个让人过目不忘。

  ---------------------------------

答案

勇敢机智   勇于改错  神机妙算  心胸狭窄  谨慎多疑 豪放勇武 机敏顽皮

(答案不唯一)

考点名称:课文理解,课文背诵

课文理解与背诵即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识记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过程。

课文理解步骤及方法:

第一、理清文章的结构。

首先可以抓住课文的题目,课题往往是最直接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如看到“拥抱大树”这个题目,脑海中自然会出现问题:谁拥抱大树?为什么要拥抱大树?怎样拥抱呢?于是课文的主要脉络就自然呈现了。

其次,可以尝试给课文加小标题的方法。这也是给课文分段的一种变化形式,但相比较之下学生的兴趣会比较浓厚,如《猎人海力布》一课,课文内容比较长,学生一时无法理清,可以让学生尝试加小标题,学生出现几种回答:分成两部分“救龙女、得宝石”和“救相亲,变石头”;分成四部分,将以上的两部分分别再分开;也有学生分成三部分,将“救龙女,得宝石”分开……在大家相互的讨论中,学生对事情的发展过程就清晰地掌握了。

最后,找当然,对于课文结构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工具书等方法,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第二、找特殊的句子,比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这类句子能很好地告诉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文章开始就以总起句告诉我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接下来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以及“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文章的结构自然就清晰了。

第三、句子的理解。

文中总会有些重点的句子,怎样在全文中找到这类句子,有时需要教师的 引导,才能找到这类句子,如《看不见的爱》一课,学生都能理解文章中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呢?学生自然会主动地到文中寻找描写母爱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并从这些句子中来感悟母爱。理解句子还可以找一些有修辞手法的句子,修辞的句子,学生能通过理解其修辞手法,感悟作者的用意。此外,也可以通过变式比较来理解句子。对一些描写比较生动和含蓄的句子,可以给出一些句子加以比较,让学生感受原句的魅力。

第四、对词的理解。

对词的理解,应当是以上方面的基础。但是很多词的理解不是简单查字典就能感受到在文中的含义的,应当联系句子的理解一同进行。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也是在分析重点句子的同时进行的。

2.

在下列人物中,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A.冒顿单于
B.汉武帝
C.卫青、霍去病
D.王昭君

  ---------------------------------

  正确答案

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

  暂无

3.

日环食是光的什么形成的现象?

  ---------------------------------

答案:

光沿直线传播

4.

肯尼亚鲜花、乌干达芒果干……随着网上中非经贸博览会正式上线,只要点击鼠标,来自非洲多国的特产最快两天就可到达中国;非洲消费者也能在线选择成千上万种中国产品。这表明

①贸易全球化离不开数字技术 ②外贸新模式促进中非经济交往

③经济全球化促成数字技术大发展 ④科技进步为中非经贸往来增添新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答案】D

5.

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俄国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沙皇的专制统治
④三国协约正式形成

A.③
B.②④
C.
①②
D.③④

  ---------------------------------

  正确答案

材料反映俄国农奴制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其主要原因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①符合题意;当时俄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应用,促进了俄国的经济发展,故②符合题意;沙皇的专制统治不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国协约正式形成于1907年,时间也不符,排除③④。故选①②组合,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

  暂无

6.

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辩。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微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 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 思想统一的局面被打破

  ---------------------------------

  正确答案

由材料“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微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价值观念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故排除A项。明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有限,故排除B项。明清时期儒学仍占据主流地位,思想统一的局面并未被打破,故排除D项。

  ---------------------------------

  暂无

7.

分解因式是什么?

  ---------------------------------

答案:

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作分解因式)。

8.

中世纪欧洲,制作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导致文化信息的传播受到极大限制。12世纪后,中国某项技术传到欧洲,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这项技术是
A. 印刷术
B. 造纸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对外传播,旨在考查识记所学分析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世纪欧洲,制作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可知,欧洲原来的书写材料是羊皮,改变这种状况的只能是造纸术,故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中世纪欧洲,制作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导致文化信息的传播受到极大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是中国造纸术的传播,而不是印刷术,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的传播推动了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因此火药的传播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的传播直接推动了西方国家的新航路开辟,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不符合材料之意,排除。

  ---------------------------------

  暂无

9.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

  答案:

  D

  ---------------------------------

  解析: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知识扩展: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对矛盾和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交织在一起的。帝国主义勾结、扶植封建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

10.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军的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党在逐步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和制度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有(         )

A、古田会议

B、三湾改编

C、南昌起义

D、八七会议

  ---------------------------------

 

ABC
 解析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ABC正确。
扩展知识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根本原则。主要内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一切行动听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不许向党闹独立性,不允许任何个人向党争夺兵权。

不允许其他政党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进行活动。不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授权,任何人不得插手军队,更不得擅自调动和指挥军队。无产阶级的政党领导无产阶级的军队,是由党的性质和军队的阶级属性决定的,是处理党和军队的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主要是通过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

  以上是2023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题,芜湖市事业单位考试题,无为市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