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16:20:21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1956年7月13日,在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上,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
A.北京
B.哈尔滨
C.沈阳
D.长春
---------------------------------
答案:
D
---------------------------------
解析: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崭新的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4日,装配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汽车,第一批国产汽车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这标志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知识扩展: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诞生,凝聚着全体建设者的辛勤汗水,也是党中央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的结果。国产汽车第一个品牌-“解放”牌的命名过程更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一汽做为国家“一五”重点建设工程,一直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重视,从毛主席和斯大林会晤确定了这个项目,到毛主席亲自为新车命名“解放”,这是一汽人的骄傲,也是一汽人的特有的殊荣。因为由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为一种产品命名,这也是绝无仅有的。“解放”两字包含很深的寓意,也充分表达了翻身后中国人民的心声。
毛泽东为纪念_____发表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A. 王杰
B. 雷锋
C. 张思德
D. 白求恩
---------------------------------
答案
C
---------------------------------
解析:
毛泽东曾为张思德作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6月23日下午,延安枣园革命纪念馆讲解员白皓云带领着30多名吉林游客,参观毛泽东同志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地旧址,重温这篇光辉著作。
扩展知识
199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张思德的故乡——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也就是现在的思德乡。当地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张思德便是这些热血青年中的一位。
位于安徽省境内的淡水湖是什么湖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巢湖
---------------------------------
答案:D.巢湖
---------------------------------
解析:
A.鄱阳湖主要位于江西省.故不符合题意.
B.洞庭湖主要位于湖南省.故不符合题意.
C.太湖主要位于江苏省.故不符合题意.
D.巢湖位于安徽省.故正确.
故选:D.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文化融合。“内诸夏而外夷狄”中“诸夏”指中原地区,“夷狄”指少数民族,这是“华夷之辨”思想的具体反映,它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少数民族的色彩。其后孟子提出“用夏变夷”的概念,发展了儒家民族思想,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说明战国时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单纯强调“华夷之防”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故A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从孔子的“华夷之防”发展到孟子的“用夏变夷”,其实都在坚持夷夏观念,并未放弃,故B项不符合题意;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各有所长,C不符合题意;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族观,适应了时代需要,并未背离孔子的民族观,故D项不符合题意。
---------------------------------
暂无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 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
材料二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南京条约》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
(2)比较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条约内容有何相同之处?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材料三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3)据材料三,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美、英等国已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大为提高。中国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1942 年 3 月,新任外交部长宋子文向美国政府正式表达了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改订新约的要求。由于中国政府的主动姿态,并且为了争取中国继续坚持抗战,美、英两国经过反复磋商后,决定采取一致行动,分别与中国谈判废约。1943 年1 月11 日,中美、中英分别签订条约,废除了在华治外法权和一些特权。
——摘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4)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
答案
(1)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住视为对清朝的效忠
(2)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
不同: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到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3)观点: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
(4)原因:外交方针(策略)的主动性(中国政府的主观努力);中国坚持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中国人民长期的反帝斗争;抓住中国战场战略地位提高的有利时机。
解析
(1)根据“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概括得出。
(2)相同:根据《南京条约》“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和《马关条约》“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概括得出。不同:注意是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回答,依据材料一“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可得出此时为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依据材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可得出此时为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3)本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题干要求是任选一个观点作答,所以首先我们要表明观点,然后,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论证此观点,言之成理,史实正确,能够说明观点即可。
(4)根据“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大为提高”“中国政府的主动姿态”“为了争取中国继续坚持抗战”并结合中国人们长期的反帝斗争的努力,分别总结得出。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
答案:
C
---------------------------------
解析: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知识扩展: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1933年罗斯福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句话说明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危机持续时间长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征。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错误,经济危机发生是在1929年;C项错误,材料并不是只强调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问题;D项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根据材料信息“交换手段.工业企业.农场主的产品.千万个家庭”,说明经济危机的范围广.破坏性强,B项符合材料主旨,正确。故选B。
---------------------------------
暂无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问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邱逢甲是台湾爱国人士,不是清军将领,排除A项;德黑兰会议中没有明确台湾问题,开罗会议中有表述,排除B项;C项表述正确,D项中的“并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和《告台湾同胞书》不是同时进行的,排除。
---------------------------------
暂无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采用了()
A.比例税率和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
答案:B
---------------------------------
解析:
中国个人所得税根据所得类别不同,分别规定了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工资、薪金所得使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其他种类的收入,除特别税率减免及额外加征,一般适用20%的比例税率。
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 ]
A、日、法、俄
B、英、法、美
C、英、俄、日
D、英、俄、德
---------------------------------
答案
C
---------------------------------
解析:
中英《南京条约》:也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8 月29 日,由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是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条约共分十三款,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割让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的税率由中英共同议定。从此,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门户。1843 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也称《虎门条约》,在该条约中,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作为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不但使中国蒙受重大损失,而且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战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知识扩展
领事裁判权:
又称“治外法权”,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旧中国从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领事裁判权的出现,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以上是2023年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广西事业单位考试题,河池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