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

2022-11-30 14:40:09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

1.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及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材料中内容的时间是在“19世纪初”,这个信息十分的关键,透露出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据此判断选项:B项为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没有涉及,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轻工业为主导的,不是重工业,C项错误;D项既是无关项也是错误项,排除;A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A。

  ---------------------------------

  暂无

2.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高中

  ---------------------------------

《倾城之恋》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高中的相关讯息,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高中一

张爱玲在写《倾城之恋》时,正是和胡兰成――那个名震四海的“陈世美”剪不断,理还乱的非常时期。那是她生命中一段刻骨铭心的残忍。爱与恨,因为是,所以始终无法泯灭。不管张爱玲的作品再如何的不朽,必须承认,这个女人太理智,太冷硬,也太洞彻。基于现代人的眼光,她绝不是一个可爱的女人。甚至,她对于自己笔下的角色过于残忍,并且一直乐此不疲。《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从纯情萌懂少女眼睁睁走向自甘堕落的结局;愫细的性洁癖毁了一个爱她至深,完全无辜的男人;《花凋》里的川嫦一心指望病好后嫁个好人,所有人都知道她要死了,除了她自己;传庆恨他的父亲,却偏偏继承了父亲的一切。她笔下的人物太惨了,全无救赎的余地。所有的痛苦都白受,所有的牺牲都白搭。看后真真让人涌上一股厌世之感――――这无情的死气沉沉的尘世!而它们的造物者,却没有丝毫怜悯。眼睁睁看着潮水般的世人在眼皮子底下挣扎翻滚,却依旧冷静中带着冷笑。但是这一次,她却选择在《倾城之恋》中让白流苏修成正果,不仅如此,她得到范柳原也全靠运气。

忽然,我们熟悉的张爱玲变了。爱使她成了一个真正的女人,然后逐渐宽容。

爱情成全了张爱玲,于是张爱玲成全了白流苏。也许胡兰成那个负心汉并没有想到,这样一篇*名作,都源于他一次心血来潮的花心。再看《倾城之恋》,张爱玲不仅将慈悲给了它,更是将整颗心化了进去的。如果其他的作品是用她理性的思辨铸成,那么《倾城之恋》便是她一次用感性描绘的故事。它仿佛是从一幢萧索荒凉,荆棘密布的城堡中,活脱脱跳出一个鲜活灵动的血肉之躯,让人惊艳不已。白流苏与白公馆中的人唇枪舌战,永不低头的决心叫人拍案称快;与范柳原在爱情上尔虞我诈,相互交锋,又是多么酣畅淋漓!作为男人,也许你不会喜欢这样一个精于算计,自私世故的女人;作为女人,也不会接受那样一个左右逢源,油腔滑调的男人。然而,我们无法否认,他们是活的,并且闪着人性的光辉。试问我们心底,又有哪一个能说自己是真正的无私博爱?人类自私的劣根性,我们全都有,只是羞于承认吧。张爱玲,比我们都坦白。

她希望得到他的钱,也希望得到他的爱;他希望得到她的人,更希望得到永远的自由――――你我又何尝不想?其实,每一个人心底都藏着一个白流苏和范柳原呢。

曾经朝三暮四的男人和曾经精明决断的女人,最终随着一座城市的坍塌,给了彼此重新审视对方的机会。她想起初识他的时候,他不经意流露的真心:“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

谁知道呢?也许她早已在那时便把真心悄无声息的给了他。而多年后,他随口介绍的一句:“她是我太太”,完满了她前半生的期盼。那,后半生呢?――――胡琴依旧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不管故事如何倾国倾城,它终是一段戏文,只活在舞台上。

阖上一段传奇,留下的也只是那一缕沉香缭绕。清醒过后,有一点落寞静静滴下来。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高中二

《倾城之恋》早被香港人拍成了电影,我没有看过,这是值得庆幸的好事:倘若之前先看了电影,看书时脑子里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阅读的兴趣便减了大半。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较早期的一个中篇,也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个二十八岁的离过婚的没落大户人家的女儿白流苏,回到娘家,惨遭哥嫂排挤,却意外地将其七妹的相亲对象范柳原夺了过来。流苏和柳原都是精明的人,他们在感情上锱铢必较,不肯输对方半步,最后由于香港战争的爆发,战世的混乱才使两个相对无趣的人成就了婚姻。

白流苏是相当渴望这场婚姻的,正象苏青所说:一个离过婚的女人,求归宿的心态总比求爱情的心来的更切,虽然取悦柳原是太吃力的事,但她还是笑吟吟的。

相对于白流苏,我本人更喜欢范柳原,他在某些方面还是表现了较天真的一面的,最使我难忘的他在一天深夜给流苏打了四次电话,前两个电话是争吵的,最后一个电话柳原这样说:

流苏,你的窗子里看得见月亮吗?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支藤花,挡住了一半,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

这在整篇小说里,是难能可贵的浪漫。

小说的尾部很耐人寻味。

四奶奶决定和四爷离婚,众人都派流苏的不是,流苏离了婚再嫁,竟有这样惊人的成就,难怪旁人要学她的榜样。

令人莞尔。

掩卷之余,我更惊叹作者的成熟与事故。写这部小说时,张爱玲只有二十三岁,难以置信!何以一个二十三岁的女子,竟有着如此老辣和冷酷的笔触!难怪有人说,张爱玲是一个天才,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女作家。

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充满着小资情调和危险意味,王安忆曾说:张爱玲是虚无的。我在读张的小说时,更多的体会是现实的苍凉和生命的疑问。

一个浪漫主义者读张爱玲的小说,将会是一种极其痛苦的折磨:因为要承受从梦想的巅峰跌落至现实底谷的打击。

于是张爱玲说: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高中三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却《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尾巴。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越发比悲剧更像悲剧。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着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但究竟与爱情不大相干了。这时候各自面对的人儿都成了种类物,可以替换的。若是换了些时候,换了个光景,他对面兴许是另一个女人,她对面也兴许是另一个男人。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样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白公馆无疑是守旧的,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应钱财盘剥净尽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寂寞倒是其次。

范柳原,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爱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内心深处是渴望安稳的。

这样的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个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或许仍是无关爱情的。

这便是她为何一再矜持,不想经他的激将,“自动投到他的怀里去”的原因。在连续的试探之后,流苏没有寻到半点进展,索性有些气急败坏,遂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完了!还绕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接着更是赌气狠下心来从香港辗转回到上海。家里是早容不下她的,这次又加上了“*”的恶名。可见她不惜为争取婚姻冒了极大的险。此时,心迹更是表露无疑,思忖再寻个职业,也怕自贬了身价,被柳原瞧不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权衡的结果是:“无论如何得忍些时”。这是在和自己打赌。她并不见得有多大胜算的把握。如果柳原还再来找她,就算赢了一步,这是她此时的底线。果然,过了些时日,香港来了电报。她心里自然安定了许多,也将自己放开了些,同他上了床,虽然不见得是主动,但也并没有拒绝。然而,此时,“他们还是两个不相干的人,两个世界的人”。

她决不会就此放弃,因想:“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此时柳原给了她房子和花费钱财,至少她可以真正地脱离了白公馆。物质上的满足,让她对婚姻的追逐暂时置后,且说“管它呢!”。到底她是不爱他的,她只承认“柳原是可爱的……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长久以来的疲于应付,也只是为了“取悦于柳原”。如今目的已经实现了大半,至少实现了曲线救国。

以上即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倾城之恋读后感800字高中的相关讯息,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教育讯息请关注可圈可点教育资讯网。

3.某学校到洪秀全纪念馆参观学习。洪秀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是因为他
A.领导虎门销烟
B.领导洋务运动
C.领导太平天国
D.领导义和团

  ---------------------------------

  正确答案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洪秀全在历史上留有浓重的一笔是因为他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选项C符合题意;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选项A不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

  暂无

4.

义和团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其主要贡献有(        )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B、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

 

AD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斗争的继续,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A、D正确。同时,义和团运动具有局限性,对帝国主义存在感性认识和排外主义的错误、曾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小生产者的局限性,有许多迷信落后倾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是在五四运动。B、C错误。
扩展知识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2.义和团本身放松了对于清朝的警惕和防备。义和团本来就是想反抗这种被压迫被剥削的局面,但是随着西方势力的入侵,开始将民族之间的矛盾作为了主要的方向,却始终没有想到清朝会再次围剿义和团。在这种中西双方两面夹击的情况下义和团只能以失败作为最后结局了。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1.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

2.保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悠久的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得以在这个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中存在下来,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国在政治上没有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直接后果。

3.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

5.

下列有关河流、水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西北部的内流区域

B.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6位,所以是人均水资源丰富的国家

D.我国东部外流河都有结冰期,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长

  ---------------------------------

答案

B

  ---------------------------------

解析:

A、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域,故错误;B、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正确;C、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6位,但是人均水资源不足,故错误;D、我国东部外流河北方冬季有结冰期,南方冬季无结冰期,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故错误。

扩展知识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2.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6.

传说黄帝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其中尧、舜开创了古代民主的先声,采取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选举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办法就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六部制

  ---------------------------------

  正确答案

本题考学生对禅让制的理解。A项产生于西周,C项是秦朝,D项三省六部制在隋朝时出现。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故选B项。

  ---------------------------------

  暂无

7.

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他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A. 伯里克里
B. 亚历山大
C. 凯撒
D. 屋大维

  ---------------------------------

  正确答案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亚历山大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B选项符合题意;伯里克利,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杰出代表者,A选项不符合题意;凯撒,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C选项不符合题意;屋大维,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元首政制的创始人,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

  暂无

8.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谈民族主义,主要是指推翻满清专制政府。1924年新三民主义的阐释,在谈民族主义的时候,主要则是指反对帝国主义,甚至在解释民权主义时,也与反对帝国主义紧密结合。这个变化反映出( )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国共可以为共同目标而合作
C.中华民族基本概念的转变
D.当时西方殖民侵略骤然加强

  ---------------------------------

  正确答案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它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C选项错误,1905年梁启超指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之后并未发生转变;D选项错误,一战后,列强虽然在经济上有回潮现象,但是当时对政治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一直较强,并非骤然加强。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

  暂无

9.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快速增长,工厂数量由1913年689家增长到1920年的1795家。工人由1913年的27万增加到1920年的55万。中国民族工业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挫败了在华的外国企业
C.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允许外国在内地直接设厂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正确答案

根据题干“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快速增长,工厂数量由1913年的689家增长到1920年的1795家。工人由1913年的27万增加到1920年的55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到1920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原因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办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A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不是中国民族工业挫败在华的外国企业,B不符合题意;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不符合史实,C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允许外国在内地直接设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1913年到1920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不符,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

  暂无

10.

下列为某农民在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幅春联: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1983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对外开放的实行
C.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D. 经济特区的设立

  ---------------------------------

  正确答案

根据题干三则春联:1974年农民家里没粮,也没钱;1980年农民家中有了余粮,有了存款;1984年农民家中更富裕,吃穿住用都不发愁了。反映了从1974年到1980年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A项符合题意;1980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BD两项不合题意;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从城市开始,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二)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青海省事业单位考试题,海东市事业单位考试题,乐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