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2022-11-30 14:08:59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1.

【题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A. 辛亥革命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

  ---------------------------------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可知所述事件应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排除ABD;  再根据材料中“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得知“激烈变革”是指思想文化运动,即新文化运动,故C正确。

2.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这一变化缘自
A.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农村政权管理形式的改变
D.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

  正确答案

材料内容的前半部分表明的是改革前“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现象,后半部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现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以B项错误。C项是无关项,D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择A项。

  ---------------------------------

  暂无

3.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D.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与辨别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商人的形象改观,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据此C符合题意。但是,由于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重义轻利的宋明理学,且统治者仍“重农抑商”,故A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项不准确。故选C。材料只是从侧面反映出社会阶层的变化,商人的地位提升,没有“变动频繁”,故D错。

  ---------------------------------

  暂无

4.

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人的迫切需要。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

A. 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B. 历史结论和史料实证

C. 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

D.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

答案

D

解析

“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属于西汉实行盐铁官营措施的描述,属于历史叙述,“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人的迫切需要”属于汉代实行盐铁官营的影响,属于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历史现象是历史发生的一种现象,历史观点是对于历史描述后形成的观点,故A 项错误;历史结论是对历史观点经过论证后形成结论,故B项错误;历史事实是历史现象的客观史实,故C项错误。

扩展知识

盐铁官营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盐铁官营制度实施是怎么回事?

盐铁专营,又称盐铁官营,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朝廷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

这项政策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官山海」政策;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孔仅、东郭咸阳将这一制度加以完善;唐以前盐铁专营几经废止,又几次重新实行;直至安史之乱以后成为定制,为历代所沿用,成为中国式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经济保障。

时至今日,中国的食盐专营依然在继续,而且政府专营制度的影响早已远不止于盐铁……

一、盐铁专营的思想渊源

盐铁专营的思想始于管仲,传承至今,成为春秋以后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食盐专卖制度的滥觞。为此,后世甚至尊管仲为「盐宗」。

为相齐国期间,齐桓公与管仲论政。齐桓公想要扩大税收来增强国力,然而管仲却认为:「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即,税收是有形的,直接向人民收取财物,自然会招致人民的不满。最好、最理想的办法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据此,管仲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把税收隐藏在商品里,使纳税者看起来没有纳税而实际上已经纳了税,这样就可以收钱还不至于造成百姓心理上的抵抗。

在具体办法上,管仲给出了简单却影响深远的七个字:「唯官山海为可耳」。煮海成盐,开山成铁,只要把山、海的资源垄断起来,就可以把盐铁的经营买卖控制起来,进而从中获利,是为「盐铁专卖制度」。

在农耕时期,盐和铁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支柱性产业,其利甚巨。《管子·海王》有云:「令盐之重升加分强……千钟二百万……禺策之……万乘之国,正九百万也。月人三十钱之籍,为钱三千万。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一个九百万人的大国,应缴纳人头税的成人者约为一百万人,每人每月征三十钱,可收三千万钱。但如果进行盐的专卖,每升盐酌量提价出售,每月可能得到六千万钱,比人头税的收入还多一倍。而在表面上,政府确乎不曾征税,不致引起人民的反对。不仅在国内如此,还可运盐出口而获取重利,这等于煮沸取之不尽的海水就可以迫使天下人向齐国纳税,即「煮沸水以籍天下」。铁的专卖也是相同的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管仲提倡的盐铁专营并不是国营。

对于盐业,管仲实行的是专卖政策,开放盐池让民间自由生产,然后由国家统一收购,通过控制产量和销售来控制价格。而且,齐国的盐销售到别国去,售价可以抬高到成本价的四十倍,得利的不只有国家,商贾也获利颇丰。

在冶铁业上,管仲实行的是国有民营。他首先严厉地强调了国家对所有矿山资源的垄断,下令只要一发现矿苗,就马上要由国家保护和封存起来。之后,政府又控制了铁器的定价权,并对所生产出来的铁器进行统购统销。在这些前提之下,管仲开放冶铁作坊业,允许由民间商人自主经营,其增值部分,民商得七成,政府得三成,相当于征收30%的所得税。

由政府控制资源所有权,然后把经营权下放给民间商人,以一定比例分配利润,这就是后世非常流行的“资产国有、承包经营”的雏形。

「官山海」的政策一直被历朝历代所重视,盐铁专营制度对后世政权产生了重大且根本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持续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思想决定了现今中国经济制度最有「中国特色」的部分。

二、盐铁专营的制度依据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很强的传承性,每一项制度的形成都有着漫长的过程。所以,要说盐铁,得先说税收,而要说税收,得先说土地。成熟的盐铁专营制度形成于汉武帝时期,而这一制度的发端,则早在商周。

商周时期,封建贵族将耕地,平均分配,交给农民使用,称为「井田」。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公田即「籍田」。公私田都由农民耕种,私田所得交一部分贡赋给贵族,其余留归农民自己,公田所得全归贵族。井田归贵族所有,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或者说是贵族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是伴着商周的封建制度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开始动摇,井田制的弊端也开始显现。

西周中期,个别贵族强迫庶民开垦井田以外的空地,这样开垦出来的田地,是瞒着公室,不纳税的私有物,可以称之为「非法私田」。到了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使得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增长,农业生产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并逐步成为社会的基础。

非法的私田不纳税,因此从耕地面积的增加中得利的不是上层贵族,而是地方领主,这是各大诸侯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纷纷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公元前361年,商鞅在秦国实施改革,主张「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正式承认土地私有。

至战国初期,井田制彻底瓦解,贵族承认土地为农民所有,同时按照田亩统一征税。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点,前面一段提到的「土地」特指「耕地」。实际上,土地并不等于耕地,除了被划分成井田的耕地,还有许多无法耕种的山林池泽,这些地域的土地制度和耕地是大不相同的。

所谓「四封之内,莫非王土」,封建时代,这些非耕地的所有权也是归贵族所有的。非耕地不向农民开放,有专门的官员值守,禁止私自闯入。但是随着耕地所有权逐渐转移到农民手中,贵族的非耕地禁区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庶民闯入,进行烧炭伐木、捕鱼狩猎等活动。

初期,这种活动属于非法牟利,称作「奸利」,闯入者也被视作盗贼,会遭到官府的征讨。然而,群众是无法阻挡的,当闯入者的数量多到防不胜防、讨不胜讨的地步时,贵族们也只好在保留所有权的同时开放这些山林池泽,转而在重要通道设立出入关隘,遇到在禁区牟利的,就按其所得征收一部分充公。久而久之,这就在田租之外,另形成了一种赋税。这种「山林池泽之税」就是后世「关税、商税」的起源,而「征税」的「征」字也正是源于最初官府对于非法闯入禁区者的征讨。

春秋末年,这种管理非耕地的方式就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地少人多的诸侯国,如郑、晋、齐等,都实行这种制度。

之后秦汉实现了大一统,统一帝国的出现前所未有,但他们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观念则延续了战国旧制,即,承认耕地归农民私有,而非耕地作为封建贵族世代相传的禁地依然由贵族保留所有权。又由于封建制度被废除,没有了诸侯,真正的贵族就只有皇室,所以全国的山林池泽都归皇家所有。

土地所有权的差异对秦汉帝国的赋税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田归民有,所以全国田赋都收归掌管朝廷经济的大司农,作为政府公费;而山林田泽归皇家,所以山川池泽之税都收归掌管皇室经济的少府,专供皇帝私用。

所以汉朝初期,完整的土地制度应该这样表述:耕地私有,允许买卖,按田亩统一收税,所得归朝廷;非耕地为皇家所有,允许入内,按其所获之利收取山林池泽之税,税归皇帝。

在这项制度的雏形期,因为耕地多,所以田赋占全国税收的大半,而山林池泽税只是少数。那么把多数给国家,少数给皇室,还颇为合理。然而后来两项商业的兴起,让这一制度变得不太合理了,这两项商业就是盐铁。

因为没有人不吃盐,没有人家里不用铁器,所以盐铁是当时最易生财的两种商业。盐铁之利的膨胀从战国时候就开始了,又因为汉代的田租很低,只有三十分之一,所以商税逐渐超过了田赋。

少府的收入超过大司农,皇室私产超过政府公费,这不是制度设计的初衷,但却是经济形势变化的必然,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形势发展到一个临界点,就必然引发制度的变革。这一临界点在汉武帝发兵征讨匈奴时,到来了。

汉朝初年,历经长期战乱的国家亟待修养生息,因此几代皇帝都采用黄老之说,轻赋税徭役,让民间恢复生产,其中盐铁也是由民间私营的。这一治国理念的效果是显著的,到汉武帝登基时,他的父亲景帝和祖父文帝所开创的文景之治为他留下了丰饶的财富,于是雄才伟略的武帝得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然而再多的钱也有花光的时候,武帝中期,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由大司农统管的政府财政终于入不敷出。但是仗还得打,政府还得运行,钱从哪儿来呢?农乃国之本,田租三十分之一的定额实行已久,不宜轻易变革。那么再要钱,汉武帝就只能求助少府了。把少府的钱用于军费和政府开支,相当于把皇帝私产捐献给国家。武帝不仅自己捐,同时命令地方上的富人,最主要的是盐铁商人,和他一样把私产借贷给国家。但他没想到的是,那些坐拥财富的豪族并不像他一样慷慨,命令发出,响应者寥寥:「富商大贾,冶铸鬻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煮海成盐,开山成铁,这山和海的所有权本身就归皇帝所有。换句话说,这些商人本身挣得就是皇帝的钱,现在皇帝有了难处,商人却不愿意帮助皇帝。这让武帝大为光火,愤怒的武帝马上开始了对商人的反击:他一方面向商人课以重税,另一方面则开始断商人财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接受桑弘羊的建议,「笼天下盐铁」,把盐铁由原来的私营改为国家专营。

三、盐铁专营的历代发展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孔仅和东郭咸阳就提出了一个实施盐铁官营的具体方案。 盐的官营采用募民煮盐而官府专卖的做法;

铁的官营,则由官府彻底垄断。汉武帝还是很快批准了这一方案。

在最初几年盐铁官营特别是铁的铸作曾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他们多选用商贾担任盐铁官,所以不但执行的不彻底,还造成了严重的吏治混乱现象。

桑弘羊掌管财政大权后,增设大农部丞数十人对郡国盐铁官分别予以整顿,并增加了盐铁官的设置地区。据统计,经过桑弘羊的努力,一共设置了三十五处盐官(一说三十六处),分布在全国二十七个郡,盐铁官营前,这些地区的私营盐业都非常发达,国家对它们采取征收盐税的政策;铁官则至少设置了四十八处,分布于四十个郡国,所有铁官均由大司农所属铁市长丞掌管,基本完善了盐铁官营的管理系统和经营网络。由于资金雄厚和人力充足,在盐铁官营全面实施后,它们的生产规模都迅速扩大起来。

官营盐铁业的规模化生产,无论其资金、设备和人员方面,还是降低成本、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工艺技术改进方面,对于规模一般很小的私营盐铁业来说,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后,桑弘羊对大生产的优越性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在二十多年后的盐铁会议上,桑弘羊为了捍卫盐铁官营政策,就指出官营盐铁业的大规模生产要优于私营盐铁业的小规模经营。

然而,由于官僚体制所不可避免的种种弊端,盐铁官营也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官营铁器只注重产量,所生产的铁器多为应用很少的大农具,根本不适合农民使用。不仅如此,官营铁器还存在成本高、质量低、不准挑选、购买不便、强买强卖和强迫农民服役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官营盐铁的价格昂贵,许多贫民都根本买不起。

东汉时取消盐铁专卖,实行征税制。三国、两晋注重专买,南北朝时征税制复起。隋至唐前期,取消盐的专税,和其他商品一样收市税。唐安史之乱后,财政困难,盐专卖又开始实行。此后历朝历代,都加强了盐专卖,对铁则实行征税制,不再与盐同例看待。盐铁专卖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盐,一直是历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其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

四、盐铁专营的现代评价

在西方的经济理论中,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唯一的来源是税赋,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家或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学派都无分歧。卡尔·马克思就曾言,“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即便在当代的制度经济学理论中,这一认识也未有改变,道格拉斯·诺斯认为,政府是“一种提供保护和公正而收取税金作为回报的组织,即我们雇政府建立和实施所有权”。

在西方的法治意识中,从来强调公民的纳税人角色,从14世纪开始,“无纳税人同意不得征税”这个理念在法国和英国似乎都牢固地确定了下来。人们经常提起这句话,违反它相当于实行暴政,恪守它相当于服从法律。特别是在美国,商店直接把商品价格与消费税分列出来,让你买一杯咖啡都意识到自己在纳税。可是在中国,统治者更愿“寓税于价”。陈寅恪曾说中国的统治术中有“诈术”的成分在里面,管仲那句“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便是最好的印证。

“管仲变法”之后,中国的政府收入由税赋收入和专营收入两项构成,后者的实现,正是通过控制战略性的、民生必需之物资,以垄断专卖的方式来达成的。在这种体制内,政府其实变成了一个有赢利任务的“经济组织”,从而也衍生出一种根深蒂固的治理思想,即国家必须控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国有企业应当在这些产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是那种“看上去像企业的政府”,而政府则是“看上去像政府的企业”,它们从各自的利益诉求出发,成为微观经济领域中的逐利集团。这种制度一旦形成,民营企业集群就被间夹其中,进退失措,成为被博弈的对象。这一中国式经济体制延续千年,迄今未变,而管仲,正是“始作俑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武帝为什么要实施盐铁官营 实施盐铁官营的原因是什么

盐铁官营,顾名思义就是将食盐和制铁的经营权收到官府,由官府安排官吏管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当然了,所得的利益也是统统归官府的。

盐铁官营在全国的正式推行是在汉武帝时期,这也是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大一统的重要举措,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孔仅和东郭咸阳就提出了一个实施盐铁官营的具体方案。盐的官营采用募民煮盐而官府专卖的做法;铁的官营,则由官府彻底垄断。在最初几年盐铁官营特别是铁的铸作曾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他们多选用商人担任盐铁官,所以不但执行的不彻底,还造成了严重的吏治混乱现象。

桑弘羊掌管财政大权后,增设大农部丞数十人对郡国盐铁官分别予以整顿,并增加了盐铁官的设置地区,基本完善了盐铁官营的管理系统和经营网络。

盐铁的利润丰厚,是国家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但这并不是汉武帝首先想到的,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盐铁专营的思想,这个思想始于管仲,传承至今,成为春秋以后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食盐铁器专卖制度的滥觞。为此,后世甚至尊管仲为“盐宗”。

管仲相齐,为了提升国家的硬实力,管仲不仅挑战了井田制,“相地而衰征”,加征田赋,也因地制宜,向海盐和矿藏下手了。

煮海成盐,开山成铁,只要把山、海的资源垄断起来,就可以把盐铁的经营买卖控制起来,进而从中获利,大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在农耕时期,盐和铁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支柱性产业,其利甚大。《管子·海王》有云:“令盐之重升加分强……千钟二百万……禺策之……万乘之国,正九百万也。月人三十钱之籍,为钱三千万。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不仅在国内获利,还可运盐出口而获取重利,这等于煮沸取之不尽的海水就可以迫使天下人向齐国交钱,即“煮沸水以籍天下”。

铁的专卖也是相同的道理。需要注意的是,管仲提倡的盐铁专营并不是官营。这也意味着这项政策还需要商人的参与,以铁为例,商人可以开作坊,打制铁器,但是官商三七分成,也就是商人需要交纳30%的税。

其实出现这样的状况跟当时的社会制度是有绝大联系的。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很强的传承性,每一项制度的形成都有着漫长的过程。

所以,要说盐铁,得先说财政,而要说财政,得知道财政的来源,财政的来源在当时主要是税收。成熟的盐铁专营制度形成于汉武帝时期,而这一制度的发端,远的不说,最晚也得在西周开始说。西周时期,贵族将耕地,平均分配,交给农民使用,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井田制。

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公私田都由农民耕种,私田所得交一部分贡赋给贵族,其余留归农民自己,公田所得全归贵族。井田归贵族所有,不得买卖和转让,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是国王名义上的贵族土地私有制。

但是这里的井田制是专指的耕地,除了耕地之外,还有山川林泽,这些非耕地的所有权也是归贵族所有的。

非耕地不向农民开放,有专门的官员值守,禁止私自闯入。但是农民的生活需求光耕地是无法满足的,总得烧火做饭呀,总得找点野味改善一下伙食呀,即使在原始社会,人们也是打猎的,所以很多人都会偷偷的跑到贵族的禁地中砍柴打猎。这种活动属于非法牟利,闯入者也被视作盗贼,会遭到官府的征讨。

然而,群众是无法阻挡的,当闯入者的数量多到防不胜防、讨不胜讨的地步时,贵族们也只好在保留所有权的同时开放这些山川林泽,转而在重要通道设立出入关隘,设卡收税。因此就另形成了一种赋税,也是后来商税、关税的起源。此时,民众的需求和官府形成了一种默契,达到了一种平衡。

但是自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天下的贵族仅剩下一家,就是皇家,所以全国的山川林泽都归皇家所有。所以全国田赋都收归掌管朝廷经济的大司农,作为政府公费;而山川林泽归皇家,所以这些税都收归掌管皇室经济的少府,专供皇帝私用。在此项制度成立时,因为耕地,所以田赋占全国税收的大半,而山川林泽税只是少数。那么把多数给国家,少数给皇室,这是很合理的。

然而随着社会趋于平稳,盐铁两项慢慢地成为商人获取暴利的手段。因为没有人不吃盐,没有人家里不用铁器,其实盐铁之利的膨胀从战国时候就开始了,又因为汉代的田租很低,只有三十分之一,所以这两项的税收逐渐超过了田赋。少府的收入超过大司农,皇室私产超过政府公费,但这也没有什么,因为国家开支的需求光田赋是够用的。尤其是汉朝初年,历经长期战乱的国家亟待修养生息,因此几代皇帝都采用黄老之说,轻赋税徭役,让民间恢复生产。

到汉武帝登基时,他的父亲景帝和祖父文帝所开创的文景之治为他留下了大量的财富。汉武帝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要扩大疆域,他要保境安民,不得不同匈奴展开了殊死的较量。军费开支浩繁,国库慢慢空虚,不光花完了税收,连他爷爷和父亲的积蓄都花光了,田税又不能随意增加,由大司农统管的政府财政终于没有了办法。但是仗还得打,政府还得运行,钱从哪儿来呢?汉武帝很慷慨,为了事业自己掏腰包,把皇帝私产捐献给国家。

武帝不仅自己捐,同时命令地方上的富人,最主要的是盐铁商人,和他一样把私产借贷给国家。但他没想到的是,那些坐拥财富的豪族并不像他一样慷慨,命令发出,响应者寥寥:“富商大贾,冶铸鬻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煮海成盐,开山成铁,这山和海的所有权本身就归皇帝所有。

换句话说,这些商人本身挣得就是皇帝的钱,而且打仗也是为了保护黎民,现在皇帝有了难处,商人却不愿意帮助皇帝。这让武帝大为光火,愤怒的武帝马上开始了对商人进行整治,不仅对所有商人课以重税,更是取消了商人触碰盐铁的权力,将盐铁经营权收归官府。

也许汉武帝是一时之怒,他本来就是个脾气蛮不好的人嘛,也许是他蓄谋已久的,总之这个决策是对当时有利的,而且对后世也影响深远。当国家财政紧张的时候,它是一个调节财政平衡的重要筹码,曾经让中央财政多次走出困境,但是这同样在后期给人民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5.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传播;同学们在教室的每个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 反射现象。

  ---------------------------------

答案

直线;漫

  ---------------------------------

解析: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定义: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简称光的直线传播.它是几何光学的重要基础,利用它可以简明地解决成像问题.人眼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物体或像的位置的.这是物理光学里的一部分。

性质: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性质,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祖先制造了圭表和日晷,测量日影的长短和方位,以确定时间、冬至点、夏至点;在天文仪器上安装窥管,以观察天象,测量恒星的位置。

此外,我国很早就利用光的这一性质,发明了皮影戏。汉初齐少翁用纸剪的人、物在白幕后表演,并且用光照射,人、物的影像就映在白幕上,幕外的人就可以看到影像的表演。皮影戏到宋代非 常盛行,后来传到了西方,引起了轰动 。

6.

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都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请回答:

(1)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怎样的转折点?八年抗日战争又是一个怎样的转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次战争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宝岛台湾被割占,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便利了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赢得了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八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了全民族的英勇抗战。

  ---------------------------------

解析: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程度。

《马关条约》的危害和影响:(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掠夺。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消息传来,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意拱手而让台”,组织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

台湾保卫战。日军在台湾登陆后,台湾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一支以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两支部队互相配合,由北到南,抗击日本侵略者。台湾军民在连续苦战之后,面临严重的困难,但是,清政府却传令沿海各省禁目援助台湾军民,甚至封锁去台湾的船只。台湾最终被日本侵略者占领。

台湾保卫战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主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过。

7.

马歇尔计划远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其依据是( )

①使受援国成为美国的商品市场 ②使受援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受制于美国 ③使受援国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④援助西欧遏制苏联
A.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

  正确答案

注意审题“远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也就表明,马歇尔计划还带有多方面的意图。

  ---------------------------------

  暂无

8.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为(          )

A. 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B. 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C. 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

答案

ABC
 解析

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扩展 知识

未来任务概况:

2020年前后: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的能力。黄春平称,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我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国际空间站。

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计划。

“2030年以前,中国一定能实现载人登月的梦想。”黄春平激动地表示。他还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顾问组已经制定了登月计划的具体方案与实施时间,但现在不便向外界透露。

根据中国科学家的设计,我国所计划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随后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至此登月过程结束。

9.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4年宪法的通过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应该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又是通过“三大改造”实现的。而A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D项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B项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故选:C.

10.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给毛泽东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抵渝,毛泽东协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赴重庆进行谈判,蒋介石此次谈判的目的在于(         )

A、以和平谈判掩盖其发动内战的真实目的

B、诱使中共交出军队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

C、谈判不成则发动内战,并将责任推向中共

D、致力于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

 

ABC
 

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一是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二是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三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蒋介石谈判的根本目标是巩固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老路。ABC正确。
扩展知识

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根本目标是使战后的中国回复到战前的状态

一是敷衍媒体,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二是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

三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转嫁战争责任给中共

  以上是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江苏省事业单位考试题,淮安市事业单位考试题,洪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