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13:11:05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大规模自东向西流动,与其形成直接相关的原因是
A. 低纬信风吹拂 B. 补偿东部海水
C. 中纬西风吹拂 D. 海水密度差异
---------------------------------
答案
A
---------------------------------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和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吹拂作用下,是不断自东向西运动的,因此可知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大规模自东向西流动,与其形成直接相关的原因是低纬信风的吹拂作用,A错误,BCD错误。故选A项。
【题目】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这一思想( )
A.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B. 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
C. 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
D.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建设。材料信息体现出苏联领导人对商业的重视,这一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故D项正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故A项错误;内忧外患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故B项错误;苏联的经济思想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
1918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年2、3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喧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
A. 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 白话文运动已被大众普遍接受
C. 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D. 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
---------------------------------
正确答案
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受到封建守旧观念的抵制,新旧观念在不断的碰撞中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新思想,也宣传了新思想。“《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A项正确;从材料“《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而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的小说却十分畅销,可以看出白话文运动未并大众普遍接受,故B项错误;C项是指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且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五四运动,故D项错误。
---------------------------------
暂无
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
---------------------------------
答案:
(A)
---------------------------------
解析:
古代人们用毛笔写字,但使用毛笔之前,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这样毛笔较容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因此,毛笔泡水这个动作就叫“润笔”。后来“润笔”被泛指为请人家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
知识扩展:
“润笔”一词典出《隋书˙卷三十八˙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颎戏谓译曰:‘笔干’。”译荅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 郑译是隋文帝的开国功臣之一,官至上柱国。后来郑译遭弹劾贪赃纳贿、疏于职守及不孝顺母亲,因此遭到贬官。不久,隋文帝因感念郑译与他同生共死,建立了隋朝,所以就想将郑译召回。于是,隋文帝就命令内史令李德林草拟诏书恢复郑译的爵位,丞相高颎就开玩笑的对郑译说∶“笔干了。”郑译则答说∶“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因此,后人就将给付作诗文书画之人的酬劳称为“润笔”了。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 )
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
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B.D都是经过某一过程产生的结果;只有c项是一个过程;而“赶考”是要求你选择一个过程.经过选项可知,“执政和建设的任务”就是这次“考试”中国共产党的“题目”。 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所以答案选C
---------------------------------
暂无
19世纪60年代,俄国在崛起道路上进行了一场具有转折意义改革。其主要措施是 ( )
A. 提倡“文明开化”
B. 废除黑人奴隶制
C. “废藩置县”
D. 废除农奴制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农奴制改革,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和国家即可做出,选D项,AC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B是美国的内战中的措施。所以答案选D
---------------------------------
暂无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
暂无
读书滋味
又是一个萧瑟的冬日,还是这个古老的城区,沿着同样的线路,拾级而上,再次站在那朴素而庄重的石碑前。这一幕令人想起30年前……
1970年12月7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集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的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3年后,当勃兰特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利亚娜法·拉奇的采访时,回忆起这段往事,他平静地说:“那天早晨醒来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我不能仅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当时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后来,我突然感到有必要下跪。”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这一勇敢的行为使勃兰特成为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30年后,德国的新一代领导人沿着维利·勃兰特的足迹又踏上了这块土地:12月6日中午,德国统一后的第二位联邦总理施罗德在对波兰进行短暂访问期间,再次来到他的前辈曾经真诚下跪的纪念碑前,郑重地献上了一个花圈。随后,施罗德为安放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附近的维利·勃兰特纪念碑揭了幕。施罗德说,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阳光下,纪念碑浮雕上这位领导人下跪的侧影显得凝重而神圣。
1、“30年前惊世一跪”指
2、“30年后一座丰碑”指
3、在第一段中作者如何将两个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找出有关词语。
4、如何理解“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5、这篇报道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
答案
1、勃兰特出访波兰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双膝跪倒谢罪。
2、维利·勃兰特因诚恳谢罪赢得了全世界的肯定,人们为此给他建了一座纪念碑。“三十年后一座丰碑”即实指勃兰特纪念碑,也指他给人们留下的伟大形象。
3、又是 还是 同样 再次
4、人们会永远记住勃兰特代表德国,为德国在二战中所犯罪行进行的忏悔及忏悔的勇气和真诚。
5、一个善于反思,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只有勇敢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
解析:
新闻
狭义的新闻: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王中教授引入传播学概念,把新闻定义为“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另外甘惜分教授把新闻定义为“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广义的新闻:在中国,有人认为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有人强调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大事实;有人认为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简单的说,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事实”、“报道”、“新近”是构成新闻的3个重要因素。
新闻的特点
1.现实性。新闻是反映现实的手段,为受众提供外部世界新近发生、变动的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现代社会,新闻是影响受众认识和改造现实社会的一种动因。
2.时间性。新闻是时代的最新记录,是“易碎品”,时过境迁,要在最短时间内及时披露,讲究时效。
3.公开性。新闻不同于内部情报,也不是私人间互通信息;它面向大众,公开传播,传播面越广,受众越多,价值就越大。
4.连续性。客观世界一刻不停地运动、变化,每日每时同受众见面的新闻报道,连续地、如实地反映变动着的客观事物,不能等到某一事件结束才进行。
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 W ”和一个“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y(何因)及How(如何)。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6个因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下午2:02分在白宫东厅正式签署了全部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
新闻的分类
1.按事实发生状态分:有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有国际性新闻、全国性新闻、地方性新闻。
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有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
5.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有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
6.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新闻的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1.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引题(引标) :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 :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 :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2.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 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3.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 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4.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 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 值得深思的问题。
新闻、消息、通讯比较
1.新闻:
也叫消息。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新闻也分公众新闻和小道新闻等。
2.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3.通讯:
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新闻阅读常见考点:
1、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 2、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3、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4、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5、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6、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新闻阅读解题技巧:
新闻是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
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
随着妇女更多的参与工业化生产,至19世纪70年代,英国已经有503000名妇女符合地方选举的资格条件,并且已有妇女开始当选市长之职了。到1890年英国共有100名妇女在竞选学校委员会中获胜。1895年有近839名妇女当选为济贫法委员会委员。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妇女经济上获得独立
B. 工业领域走入近代化
C. 民主法制意识的健全
D. 广大妇女的不懈斗争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随着妇女更多的参与工业化生产,至19世纪70年代,英国已经有503000名妇女符合地方选举的资格条件,并且已有妇女开始当选市长之职了”结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可以分析出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化的发展,A、C、D不是根本原因。故本题选B。
---------------------------------
暂无
据1985年北京青年经济学会对429家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1984年这些企业的平均自销率(即自销产量占全部销售产量的比率)为30.08%,而1985年1月~6月升到了43.8%。此变化说明
A.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取得成效
B.工业企业的自主权日益扩大
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废止
D.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得到加强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84年这些企业的平均自销率(即自销产量占全部销售产量的比率)为30.08%,而1985年1月~6月升到了43.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销率体现了企业自主销售,这说明工业企业的自主权日益扩大,故B正确。自销率提高不能说明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取得成效,故A排除。计划经济体制在此之前已经基本废止,故C排除。自销率提高也不能说明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得到加强,故D排除。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陕西省事业单位考试题,咸阳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礼泉县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