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2022-11-30 12:42:20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1.

美国于1930年将应税进口商品平均税率提高到53.2%;英国从1932年起实行帝国特惠制;德国限制进口量;法国实行进口配额制。结果,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世界贸易额缩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日益激烈”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

  正确答案

根据“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世界贸易额缩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大危机时期失业率大增,出现“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B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日益激烈”与经济大危机时期无关,A排除;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以西方世界不平静,C排除;“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与经济大危机时期的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B。

  ---------------------------------

  暂无

2.

【题目】老舍名剧《茶馆》中人物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材料中的“大改良”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二次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

【答案】B

【解析】“大改良”是指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使皇上没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洋务运动仍然有皇上,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而非二次革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而新文化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对“民族大交融”理解错误的是
A. 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完全被汉化
B. 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C.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D.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逐渐减少

  ---------------------------------

  正确答案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逐渐减少,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完全被汉化,不符合史实,太绝对化。因此对“民族大交融”理解错误的是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完全被汉化,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

  暂无

4.

1973年江西发现的()遗址,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最早发现的商代遗址,其发现、发掘标志着江西早期文明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解开了南方地区商代考古的新篇章。

  ---------------------------------

答案

吴城

  ---------------------------------

解析:

吴城遗址位于江西樟树市的吴城遗址发现于1973年,同年开始发掘。这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最早发现的商代遗址,其发现、发掘标志着江西早期文明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揭开了南方地区商代考古的新篇章。

扩展知识

吴城遗址是中国南方一处规模较大的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遗址内发现有陶窑区、冶炼区、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广场等遗迹。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石器等遗物数千件。其中烧造考究的原始青瓷器的发现,证明了这一地区即是青瓷器的发源地之一。许多陶瓷器物上还带有刻划的文字符号。

吴城遗址出土文物既有自身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受到中原商殷青铜文化的深刻影响,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教授将其命名为“吴城文化”,奠定了吴城文化研究的基础。

5.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D、中共七大

  ---------------------------------

 

D
 

中共七大正式命名毛泽东思想,并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正确选项为D选项。

干扰选项分析:

A选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B选项则是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C选项则是在中国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结论。

因此ABC选项错误。

扩展知识

中共六大是1928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的,而党的七大却到1945年4月23日才在延安召开,相隔整整17年。相距这样长的时间,是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的。七大多次延宕的最大因素是动乱和战争。

早在1931年1月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就曾有过准备召开七大的动议。由于国民党接连对中央苏区发动反革命“围剿”,党要以主要精力集中于战事。加之这期间,顾顺章、向忠发的被捕叛变,中共中央被迫由上海转移至中央苏区。这样,召开七大自然是无力顾及,会议的准备工作也被迫中断。

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随后发生了“西安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成立了七大筹备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王明为书记。会议的召开已指日可待。然而,由于一些情况的相继出现,决议最终没有付诸实施。

193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开会,讨论关于召开七大的有关事项。当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召集七大的决议,对七大报告的起草、议事日程、代表分配及产生办法等问题,作了若干规定和明确指示。1939年6月和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先后两次向各地党组织发出选举七大代表的通知。但不久国民党接连发动两次反共高潮,召开七大的事又一次被搁置起来。

1941年3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当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召开七大。后因张闻天与毛泽东交接党的总书记工作和整风、大生产等运动再次推迟。

1943年7月17日,中央书记处向中央政治局提出在8个月到9个月内召开七大的建议。8月1日又发出了《关于“七大”代表赴延安出席大会的指示》。后因中央政治局重新召开整风会议,已经启动的会议进程再次中断。直到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正式决定了七大召开的日期和议程。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终于开幕。

与中共七大开会的时间数度更改一样,会议地点的确定也是反复了多次。

据资料介绍,中共中央最初考虑会议的地点是在陕北安塞县举行。1940年5月,主管这一工作的中共中央秘书长任弼时和副秘书长李富春曾亲自去安塞实地考察过。他们认为,那里环境隐蔽且便于防空,是召开大型会议的理想之地。但也有几点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是交通不便;二是离党中央所在地延安较远;三是那里的生活物资比较缺乏,供应难以跟上。中央领导反复考虑,只好放弃了这一方案。

安塞计划放弃后,有关部门又把会议地点放在延安枣园。枣园的优势是树木密集、高大,便于隐蔽;离中央领导住处较近,便于汇报与沟通;枣园的物资较安塞充足,便于采购和供应。然而,待一切就绪后,却发现这里的水源严重不足,而且水质也不好,加之代表们的住宿也成问题。这样,枣园也放弃了。

后来,经多方权衡并报中央书记处拍板同意,最终将七大会址选定在了延安杨家岭。

中央大礼堂1941年开始修建,1942年完工。整个礼堂建筑朴素大方、壮观美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外观是仿苏联式,内部是陕北窑洞式的石拱结构,可以容纳上千人。这也是当年延安唯一的有木梁和木柱的大型建筑物。因为前六次党代会都是在别人修建好的房子里召开的,所以,朱德风趣地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从4月23日到6月11日,七大会期总共50天,在自己建的房子里,中共中央构筑了第一座理论大厦——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虽然七大最终顺利召开了,但鲜为人知的是,出席会议的700名代表是历尽艰辛才到达延安的。由于战乱,代表们去延安的路程可谓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甚至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其中有不少人是来自沦陷区,要通过敌人的封锁区,交通不便,有的骑马,更多的是步行;因为路途遥远,环境险恶,有的化装成商人、小贩或乞丐,甚至提前几年出发,靠一双脚板昼夜兼程;有的是由游击队护送来的,有的则是通过伪军的内部关系护送来的;有的是从国外辗转归来的。有的同志在路上遇到敌人袭击时身负重伤,甚至牺牲在途中。对党的忠诚,对延安的向往,使代表们历经艰险汇聚到了宝塔山下。

6.

  在湘江战役中担负后卫任务的红34师师长是?

  ---------------------------------

  答案

  陈树湘

  ---------------------------------

  解析

  姓 名:陈树湘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湖南长沙

  出生年月:1905年

  牺牲日期:1934年12月12日 出生于一个佃农家庭。从小给地主当童工。1914年因家乡遭大旱,随父流落到长沙市小吴门外陈家垅,以种菜为业。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接受新思想。毛泽东定居清水塘从事建党活动期间,常去挑水送菜,因而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一批湖南早期革命活动家,并于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夏,同长沙近郊一批农协骨干随北伐军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并夺取溃兵枪支10余支,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武装。“马日事变”后,潜至武昌叶挺部新兵营当兵。后调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第四连排长。1927年9月,随部在江西修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部队上井冈山。红四军成立后,历任红四军三十一团七连连长、特务连连长、特务营党代表和二纵队四支队政委等职。曾参加井冈山根据地历次反“会剿”战斗和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1月至1933年6月,先后任红军(长)汀连(城)独立团团长,福建省军区独立七师、独立九师师长,红十九军五十六师(亦说为五十四师)师长,红三十四师一○一团团长等职。1933年7月,在宁化与清流交界的泉上一役中,率部在雾阁地区设伏,全歼敌援兵一个团。接着,在配合红四师攻占清流县城一战中,又在马屋击溃敌一增援团。1934年3月,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长,以保卫闽西北区根据地。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中,指挥全师在泰宁一线多次击退3万余众国民党军的进攻,完成了牵制敌军的重任。在泰宁与建宁交界的梅口防御战中,率部连续作战7天6夜,大量歼灭敌军,阻滞了敌军的攻势。后又奉命接连在建宁、石城、兴国等地阻击敌军。同年10月18日,奉命移师于都,掩护中共军委两支纵队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于都河。此后,率全师作为后卫部队开始参加长征。10月下旬,在安息和古陂反击尾追的粤军第一军,保证中共中央机关和大部队顺利通过信丰河。同年11月,在延寿、岭秀一带节节抗击湘粤两省追敌,掩护大部队从道县与江华间安全渡过潇水。紧接着在突破敌军第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的战斗中,率全师6000红军将士,同十几倍于己的敌军鏖战4天5夜,从三面顶住强敌的攻势。当掩护到最后一支部队红八军团渡过湘江时,所部已锐减到不足1000人,而且遭到空中敌机的轰炸,被敌阻截在湘江东岸。在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后,率余部突出重围,沿湘江东岸北进。12月初,根据中央军委电报指示,将余部分为两支队伍,向群众基础较好的湘南转移。12月12日,率其中一部从江永桥头铺马山抢渡牯子江时,突遭江华县保安团伏击,腹部中弹负伤。强忍伤痛被战士抬至道县驷马桥后,又遭道县反动武装袭击。为了让部队安全转移,毅然推开抬护的警卫战士,带伤与敌激战。最后,弹尽被俘。在被敌人抬往道县保安司令部的途中,愤然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绞断,壮烈牺牲。

7.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 明末清初“工商皆本”意识
C.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主张
D. 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

  ---------------------------------

  正确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民族危机中“睁眼看世界”,抛弃了“天朝上国”的幻想,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务实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避害趋利主张,目的就是要摆脱民族危机。符合材料中“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故A项正确。B项不是以摆脱民族危机为目标;C、D两项不符合“最初觉醒”。

  ---------------------------------

  暂无

8.

陈独秀逝世多少周年

  ---------------------------------

答案

79周年

  ---------------------------------

解析: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 ,陈乾生,字仲甫  ,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

陈独秀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央总书记(中共四大、中共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

陈独秀1927年7月离开中共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1942年5月27日逝世。

陈独秀以光明正大和清正廉洁在社会上赢得了尊重和声望。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过许多变化而成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由一位叱咤风云的革命者、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转而接受托洛茨基主义,后来虽然脱离托派,但最终没有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这是他的人生悲剧  。陈独秀的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9.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_____两个战场。

A、前方战场

B、正面战场

C、后方战场

D、敌后战场

  ---------------------------------

答案

BD

  ---------------------------------

解析:

正面战场是中国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正面战场日军伤亡100余万,国民党伤亡321万。

敌后战场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是在日本占领军所控制的后方,相对于抗日战争初期,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日军和国民党军队交锋的正面战场而言,叫敌后战场。

扩展知识

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东北,次日,苏联对日宣战。之后,中国战局发生了急剧的重大变化。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

“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全国人民应该加强团结,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大反攻。国民党对我军的反攻作战行动不但不予配合,反而采取了无理的阻挠和破坏,甚至还存在与日伪暗中勾结的行为。

8月10日至11日,蒋介石连续发布三道命令:要八路军及一切抗日军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之部队并应接受各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勿擅自行动”;令“各地伪军,应就现驻地点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令各战区“以主力挺进解除敌军武装”,接受日伪军投降,同时积极向解放区推进。

例如,胡宗南以其主力3个军向山西推进,一部已过黄河;傅作义部进入包头并沿平绥路东进;李品仙、何柱国等部向徐州、蚌埠推进;王仲廉、高树勋等部向郑州、洛阳、许昌一线推进,等等。

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几乎垄断了受降权,对原日军侵占的重要战略地点,除东北及张家口、承德、赤峰、多伦、古北口为我八路军解放外,其余大多为国民党军抢占,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果实大都被国民党攫取,且成为了其之后发动内战的重要资本。

10.

钠与水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是什么

  ---------------------------------

答案:

Na与水反应生成Na2O和氢气

Na2O溶于水生成NaOH

2Na+H2O=Na2O+H2

Na2O+H2O=2NaOH

离子方程式

2Na+H2O=2Na离子+H2

  以上是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江苏省事业单位考试题,苏州市事业单位考试题,张家港市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