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2022-11-30 12:06:35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1.

鲤鱼的尾鳍是单尾鳍,金鱼的尾鳍是双尾鳍.科学家从鲤鱼的卵细胞中提取某种mRNA,将其注入到金鱼受精卵的细胞质中,其发育成的金鱼中有部分为单尾鳍.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将mRNA注入金鱼受精卵细胞可用显微注射法

B.鲤鱼的mRNA可使金鱼发育成单尾鳍说明二者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C.若将这些单尾鳍的金鱼个体互交,后代都是单尾鳍

D.鲤鱼尾鳍的分化可能在受精之前就已经启动

  ---------------------------------

答案:

C

  ---------------------------------

解析:

A、将mRNA注入金鱼受精卵细胞可用显微注射法,A正确;

B、鲤鱼的mRNA可使金鱼发育成单尾鳍,这说明二者shu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正确;

C、注入的是鲤鱼卵的mRNA,这些mRNA只对这一代金鱼的性状产生影响,这一过程并未改变金鱼的遗传物质DNA,即实验组甲品系单尾鳍个体所含的还是双尾鳍的遗传物质,互交后代中不可能几乎都是单尾鳍,C错误;

D、鲤鱼卵细胞中的mRNA能使部分金鱼尾鳍从双尾变为单尾,这说明尾鳍的分化可能在受精之前就开始启动,D正确.

2.

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俄国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沙皇的专制统治
④三国协约正式形成

A.③
B.②④
C.
①②
D.③④

  ---------------------------------

  正确答案

材料反映俄国农奴制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其主要原因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①符合题意;当时俄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应用,促进了俄国的经济发展,故②符合题意;沙皇的专制统治不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国协约正式形成于1907年,时间也不符,排除③④。故选①②组合,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

  暂无

3.

原尿和尿液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

A.肾小球和肾小管

B.肾小囊腔和肾小管

C.肾小管和肾静脉

D.出球小动脉和肾静脉

  ---------------------------------

答案

B

尿的形成: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它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尿道括约肌。平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态;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4.

“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西太后身上” 可知该次战争和慈禧太后有关,排除AB;从“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到“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可知清政府在此次战争后不再抵抗,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由此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辛丑条约》规定,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因此D符合题意。

  ---------------------------------

  暂无

5.

元人陈采正诗曰:“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它反映了( )
A. 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B. “初税亩”的实行使井田制瓦解
C. 商鞅变法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
D. 诸侯争霸使分封制崩溃

  ---------------------------------

  正确答案

从诗句中“乱井田”“礼乐散”可知指的是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瓦解。管仲改革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根据土地多少和田地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但并没有瓦解井田制和分封制,故A错误。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但并没有瓦解井田制,与分封制也无关,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等措施,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动摇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故C项正确。D项仅涉及分封制,与井田制无关,排除。

  ---------------------------------

  解析同上

6.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  ]。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新文化运动

  ---------------------------------

答案:

B

7.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品质。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之相似?(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庄子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中华勃兴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孔子主张仁政爱民,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老子认为事物都有 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韩非子主张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庄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所以答案选A

  ---------------------------------

  暂无

8.

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B. 科技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C. 局部的战乱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D. 政府的重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掌握情况。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的战乱对经济的破坏,而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战乱,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也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使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很快;③注重科技的创新,如从外国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④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

  ---------------------------------

  暂无

9.

1941年起,日军对华北、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发起大规模“扫荡”“清乡”。在反“扫荡”、反“清乡”的斗争实践中,敌后军民创造了______等有效的歼敌方法。

A.水上游击战

B. 地道战

C.麻雀战

D.地雷战

  ---------------------------------

答案

ABCD

  ---------------------------------

解析:

针对日军对敌后的疯狂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全面开展对敌斗争。在极其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歼敌方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武装工作队等等,

扩展知识

麻雀战主要在山区实行。山区地势复杂,道路崎岖,人民自卫武装(民兵)熟悉当地情况。当日、伪军进入根据地后,人民武装像麻雀一样满天飞翔,时聚时散,到处打击敌人,而日、伪军则因人地生疏,只能在大道上盘旋挨打,对他们无可奈何。

在平原,则展开地道战和破袭战。华北平原地区军民首先在道路上挖沟,使日军的机械化部队难以行进,而根据地军民的转移却有了掩护。随着环境的恶化,敌后军民在一家一户所挖的土洞、地窖的基础上,建成户户相通的地道。后来,地道由村内相通,发展成村村相连、能打、能藏、能机动转移的巨大地道网,日军用烟熏水灌,或施放毒气,都无济于事。军民依托地道,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有效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

无论山区和平原,都普遍运用地雷战。群众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利用废铁、废瓶和石头、瓦罐,制成各式各样的铁雷、磁雷、石雷、瓦雷,埋在村口、路口、门庭院落,使日、伪军无论是在路上,还是进村入户,都有触雷丧命的危险。敌后军民还一直把地雷埋到敌人的碉堡下,常常把出发的日、伪军炸得血肉横飞,使他们心惊胆战,防不胜防。

 

10.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重点是 ( )
A. 重工业
B. 交通运输业
C. 轻工业
D. 农业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953年;工业化。因为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题,包头市事业单位考试题,青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