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2022-11-30 12:01:28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

1.

日本大化改新主要是仿效我国的( )
A. 商周制度
B. 秦汉制度
C. 隋唐制度
D. 宋元制度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历史比较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好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作用和“大化改新”所开始的时间。日本“大化改新”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化改新”开始于646年,对应中国历史,此时正处于我国唐朝贞观之治期间。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高度繁荣,使日本下决心以中华为师,改变自己落后的地位。所以答案选C

  ---------------------------------

  暂无

2.

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以下属于法律权利的特征的是(       )

A、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

B、源于现实需要

C、可能发生变化

D、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

  ---------------------------------

 

AD
 

法律权利有以下四方面特征:第一,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第二,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第三,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这是法律权利区别于其他权利的根本所在。第四,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选项A、D正确。

干扰选项分析:

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可能发生变化。选项B、C是法律义务而非法律权利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扩展知识

法律权利的特点:

1、来自法律规范的规定,得到国家的确认和保障。

2、是保证权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3、是与义务相关联的概念,离开义务就无法理解权利,它得到义务人的法律义务的保证,否则权利人的权利不可能行使。

4、确定权利人从事法律所允许的行为的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权利人满足自己利益的行为或者要求义务人从事一定行为是合法的,而超过这一范围,则是非法的或不受法律保护的。

5、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法律权利,是一个和法律义务相对应的概念,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一切法律权利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享有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申诉或请求保护。

3.

三大攻坚战指的是什么?

  ---------------------------------

答案

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是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新表述。

扩展知识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要分别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4.

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政权主张建立绝对平均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其实际行为体现的是小农阶级的自私性,故正确答案为B。

  ---------------------------------

  暂无

5.

有学者指出,17世纪的英国革命只贏得了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自由,英国仍然是一个“带有封建外表的古老英国”,资产阶级只是当时统治阶级中微末的一部分。这种局面直到工业革命发生后才有了根本的变化。由此可见工业革命
A.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B.使工业的地位不断提高
C.为资产阶级获得统治地位奠定基础
D.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

  正确答案

依据题干信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资产阶级只是当时统治阶级中微末的一部分、这种局面直到工业革命发生后才有了根本的变化”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显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方式的优越性,为资本主义制度最后战胜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雄厚物质基础,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使工业的地位不断提高、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故ABD选项排除。故选C。

  ---------------------------------

  暂无

6.

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冲突不断加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包括
A.巴勒斯坦主权问题
B.民族矛盾
C.宗教矛盾
D.经济纠纷

  ---------------------------------

  正确答案

此题考查的是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原因错综复杂:大国的霸权主义、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种族、宗教等因素,水资源问题,耶路撒冷的争夺等。但是不包括经济纠纷,所以此题选择答案D。

  ---------------------------------

  暂无

7.

  在耶鲁大学的一座图书馆,大学生的图书借阅量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64%。有人据此得出结论,与过去的大学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普遍不爱阅读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便捷的电子文献而不是纸质书
B.据统计,在很多大学,教师的图书借阅量下降了近50%
C.学生更从以书籍阅读为中心的领域流向注重实验研究的领域
D.一些图书馆改变了室内空间设计风格

  ---------------------------------

  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与过去的大学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普遍不爱阅读了。
论据:大学生的图书借阅量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64%。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图书借阅量的下降是因为阅读习惯,而不是不爱阅读,具有削弱作用。
B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教师的图书借阅量的下降,与论点“大学生”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学生学习重点的转移,而不是不爱读书了,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图书馆的风格,与论点“大学生不爱阅读”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8.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曲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的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
A.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

  正确答案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标志着中国人民 “命运自己主宰”开始,B项符合题意。三大战役取得胜利,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中心任务是发展重工业。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

  暂无

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互不侵犯B.平等互利C.和平共处D.独立自主

  ---------------------------------

答案

D

  ---------------------------------

解析:

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世界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政府,本政府军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知识扩展

中国外交政策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

特点:“一边倒”。

原因和作用: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敌视、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政策,对新中国政权构成极大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②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特点:采取“两只拳头打人”、“一大片”。

原因和作用:a.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b.50年代末起,苏联对中国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中苏关系紧张,我国的外交环境恶化。c: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独立。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又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③70年代

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既重视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又注重发展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原因和作用:a.美苏争霸,美国趋于守势。b.苏联陈兵中国北部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石。

④1978年底以后

特点:实行“无敌国外交”、“不结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原因和作用:a.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世界结束。世界向多极化发展。b.我国认为战争的危险虽然存在,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c.改革开放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基本国策。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10.

产生于19世纪的铁路交通在近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铁路交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人类交通运输的革新,而且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哩的速度行驶31哩,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 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                    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210
372
617
760

105
169
224
284

93
175
331
402

8
16
34
60

2
5
9
20

2
8
19
24

  ---------------------------------

答案

(1)条件: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革新运输工具的要求;蒸汽动力的推广使铁路运输的出现成为可能。原因:铁路本身具有速度快、价格低廉的特点;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铁路运输的发展;英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代议制的完善)使政局稳定,为铁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特点:就全世界来看,铁路交通发展迅速,铁路已延伸到世界各地;就各地区来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欧美地区,特别是美洲地区发展最为迅速,亚、非、澳等地发展落后)。成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从而带动了铁路交通向全球的延伸;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各地铁路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3)列强为扩大对华侵略,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中国政府为巩固统治所作的改善交通运输的政策调整;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而作出的努力

解析

第(1)问应区别条件和原因,前者侧重于客观上应具备的技术和动力;后者要结合英国政治、经济、社会和铁路自身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第(2)问要从表格中提炼相关信息,从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状况方面进行说明;回答成因要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或者世界一体化)的知识进行说明;第(3)问要联系辛亥革命前,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背景进行归纳,注意解题的角度。

扩展知识

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中国毫无自主权利。

3、受到地理、人文、经济等因素影响,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成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

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影响:

1、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2、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

  以上是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一)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江苏省事业单位考试题,连云港市事业单位考试题,连云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