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2022-11-30 09:01:34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1.

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烙下多届三中全会的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二 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阐述。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决定》采纳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搞不搞计划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富裕。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深化历程。

(2)材料二、三显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举措发挥了推动作用?

(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是什么?有学者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去苏联模式”,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

答案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国有企业。

(2)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或宁波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或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特征: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排斥市场调节;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肯定权力下放(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重视经济规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结合经济改革过程进行概括。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中共十一届、十二届与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回答。

扩展知识

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逐步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第二次发生在1978年之后,逐步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在邓小平南行谈话之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调整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前,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纲领是根据毛泽东在1940年提出、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的分“两步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制定的。即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建立“中国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经济”。所谓新民主主义经济,就是在以国有经济为基础和“节制资本”原则的指导下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的混合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建立的经济体制不是苏联的计划经济,而是某种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等诸多因素的评估考量,1953年8月,过渡时期总路线被正式确立为全党都必须遵循的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但实际执行我们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废除了农民的个体私有制,不到3年时间完成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因此,1955年以来,国家所有制和准国有的集体所有制成为国民经济的唯一基础,并在这种所有制基础上全面建立了苏联式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1954年制定和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其第十五条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这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已经退场,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我国法定的经济体制。

1981年,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过渡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个体农业,我们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对于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现了明显的优越性。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对计划与市场调节关系的理论探索。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与市场、商品与价值问题讨论的第一次高潮,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前后的1956—1957年。那时,整个社会经济关系正经历重大的变化,社会主义经济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受到现实经济生活的挑战,在经济学者面前出现了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否相容的讨论。这次讨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框框,鲜明地提出了被后来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见解。一是经济学家孙冶方1956年提出了把计划放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计划必须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二是经济学家顾准在1957年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是通过经济核算调节生产的,价格成为调节生产的主要工具。三是陈云提出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利用市场调节的思想,认为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对计划与市场调节关系的实践探索。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经济体制的一系列探索,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稳定。但是好景不长,“文革”的动乱又让刚刚进入稳定运行的社会经济再受冲击。总的来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到后来越来越僵化,一定程度上阻碍和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全国工作重心已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经济领域的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一是开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肯定“包产到户”,并强调尊重群众选择、长期不变。“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一经中央认可,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二是扶持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是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灶吃饭”和包干制,进一步激发了地方经济发展活力。

开启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关键性的一年,邓小平著名的南方谈话发表,一扫改革和思想领域的“沉闷”和“停滞”,引发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浪潮”,从而使中国改革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和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一,就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规范市场秩序、改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对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做出了具体部署。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一是进行所有制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进入了整体推进和重点攻坚阶段。在经济领域,国有经济逐步退出工业、贸易和餐饮业等竞争性领域,私营经济得到发展和壮大。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是总结多年改革开放经验,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按照经济规律所作出的透彻、精辟的阐述,是对马克思所有制结构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二是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994年的“分税制”财税改革,实行科学的收入分配体制,合理规范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同时,适当集中必要的财力,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初步构建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财政体制。三是,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围绕贯彻“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原则深入推进,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制的基本框架。

(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将改革推向纵深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过了波澜壮阔的风雨历程,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全会强调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确定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我们必须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发挥其牵引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另一方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全面改革推进。“牵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促进其他领域改革的协调深化。”当前,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进入攻坚阶段,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有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坚持创造改革红利与共享改革红利相结合,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经济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不同的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顶层设计与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相结合,增强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进一步发挥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在体制机制的重点领域实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聚焦体制机制重点领域打好攻坚战,不断深化所有制、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一是深化所有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各项财政权利。进一步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稳健的金融体系。一方面,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分层有序、互为补充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另一方面,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高效运行。四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促进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一方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另一方面,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五是深化土地、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增强改革的综合配套性。

实行对外开放的特点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原理,总结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回顾我国对外开放20年,我国对外开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式开放。我国开放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逐步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推进的,既保证了对外开放的不可逆转,又避免了盲目开放给产业带来的巨大冲击。

第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开放。我国对外开放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在此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同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安全。

第三,我国对外开放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我国的开放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以后也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和重点。同时也包括积极发展同其他各国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放。无论哪个国家、属于什么性质和类型,也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我国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它们的经济贸易关系。

2.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掌握的权力是

  [ ]

  A.最高立法权

  B.最高司法权

  C.最高行政权

  D.最高财政权

  ---------------------------------

  答案

  C

  ---------------------------------

  解析

  1787年宪法的颁布

  为进行相互贸易或其他的共同目的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各成员拥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力,没有全国统一的宪法、军队与财政,政府权力极为有限。

3.

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

A.没收地主的土地、

B.调整减租减息的政策

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

D.废除土地私有制

  ---------------------------------

答案

A

  ---------------------------------

解析:

本题C项颇具迷惑性,土地改革自然要“分配土地”,但决不是仅“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而是“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改后实行的是“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即农民的小私有制,所以,D项也是错误的。正确答案为A。

挺进大别山的定义

内线作战:

是指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

外线作战:

是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统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

4.

它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给美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它是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极大地改变了冷战的态势。这场战争是
A. 朝鲜战争
B. 越南战争
C. 海湾战争
D. 阿富汗战争

  ---------------------------------

  正确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南战争,美国耗费了至少2500亿美元。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南战争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据此依据材料“它是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极大地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南战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A项,朝鲜战争也是“冷战”期间,但是从时间上说只有三年,比越南战争时间要短很多,排除;C项,海湾战争是1990年8月至1991年2月,时间短,而且与材料“美国冷战策略的重大失误,极大地改变了冷战的态势”不符,排除;D项,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战争,与材料中“冷战的态势”不符,“冷战”已于1991年底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排除。

  ---------------------------------

  暂无

5.

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 )
A. 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美洲和西亚统治的新秩序
B. 华盛顿会议——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C. 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D. 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矛盾及冷战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不涉及美洲,关联不正确;B项一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搭配正确;C项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法西斯专政在德国建立,同时也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搭配正确;D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正式开始,搭配正确。故选A。

  ---------------------------------

  暂无

6.

  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A.为正值,且不断增加
B.为正值,但不断减少
C.为负值,且不断减少
D.为正值,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

  答案:

  B

  ---------------------------------

  解析

  本题属于基数效用题目。
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为正,但不断减少。因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只要边际效用为正,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为负,总效用下降;当边际效用等于0,总效用达到了最大。
因此,选择B选项。

7.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A.1930年
B.1935年
C.1940年
D.1945年

  ---------------------------------

  答案:

  B

  ---------------------------------

  解析

  无。

8.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空气中的(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

答案

B

  ---------------------------------

解析:

植物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变成氧气和葡萄糖;

考点名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呼吸作用: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物提供了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答案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

解析: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新青年》是在1915年9月创刊的。原名《青年》,自第二卷第一号(1916年9月)才改名为《新青年》。编者是陈独秀,直到1917年,这个刊物完全由他自己主办。

扩展知识

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

(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0.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园区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它一般由四个阶段组成,从“生产聚集”到“产业主导”,再到“产业完善”,最后完成“产城融合”。其核心就是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即居住人群和就业人群结构的匹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产城融合的是:

  A. 某市为避免污染影响居民生活,将药厂移至城郊新建的产业园

  B. 某市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新建的产业园创业、就业

  C. 某市利用网络平合招商引资计划在郊区新建一个电子产业园区

  D. 某市在成熟的产业园周边地区开发很多配套设施齐全的新楼盘

  ---------------------------------

  【正确答案】D

  ---------------------------------

  解析

  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产业园区与城市融合发展;

  ②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

  ③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即居住人群和就业人群结构的匹配。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药厂移至城郊新建的产业园是为避免污染影响居民生活,而非“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会导致居住和就业分散,不符合定义;

  B项:某市出台的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新建产业园创业就业的政策与“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无关,且没有体现产业园附近的居住人群情况,不符合“居住和就业的融合”,不符合定义;

  C项:招商引资新建电子园区,没有体现产业园附近的居住人群情况,不符合“居住和就业的融合”,不符合定义;

  D项:成熟的产业园,与周边地区开发很多配套设施齐全的新楼盘,体现了“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以上是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题,枣庄市事业单位考试题,山亭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