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

2022-11-30 07:50:28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

1.

春秋以前,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主持制定了一套国家法律,并把它铸在一个很大的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晋国的新法铸于鼎上,公诸于众。以上现象旨在
A. 制定中国最早的成文法
B. 限制旧贵族的统治特权
C. 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

  正确答案

从材料“春秋以前,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到“向全国老百姓公布”“公诸于众”中可以分析出,刑律从“秘密”到“公诸于众”,从而限制了贵族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现出“最早的成文法”,故A项排除;刑律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当时郑国、晋国的统治思想,故D项排除。

  ---------------------------------

  暂无

2.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下列于此思想有关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解散国会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⑤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①③②
C. ⑤①③④②
D. ⑤④③①②

  ---------------------------------

  正确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袁世凯解散国会,1914年初;②护国战争1915年底;③二次革命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后;④宋教仁遇刺1913年春;⑤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因此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⑤④③①②。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

  暂无

3.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掌握情况,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根据所学知识,故答案是C。

  ---------------------------------

  暂无

4.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

答案:C

解析:明末思想家李贽把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反对“三纲五常”对人们的束缚,他的思想主张和行为被当时称之为“离经叛道”。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
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
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
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重点是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要求了解李贽的思想主张。分析明清思想家新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与史料解读能力。了解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理学日益保守僵化,新思想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认识明清的新思想还没有突破儒家思想的范畴。

5.

欧盟委员会这样解释欧盟旗帜的文化含义: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一天的12小时、一年的12月……最后,圆形的排列代表了联盟。对这一解释,理解正确的是
A. 联合欧洲十二国为统一国家
B. 封建神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
C. 罗马法确立了欧盟法制规范
D. 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一天的12小时、一年的12月”可以看出欧洲联合由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欧盟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区域经济联合体;B项错误,封建神学早就已经不是统治地位了;C项错误,罗马法只对今天的欧洲有影响,不可能早在古罗马时期就确立了欧盟法制规范。

  ---------------------------------

  暂无

6.

1925年5月,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的导火线,是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枪杀带领工人冲进工厂要求复工的工人共产党员____。
A.施洋
B.林祥谦
C.顾正红

  ---------------------------------

答案

C

  ---------------------------------

解析:

1925年5月15日,为抗议日商纱厂资本家撕毁与中国工人达成的协议,顾正红带领工人群众冲进工厂与之交涉,被日商举枪威胁。当顾正红的大腿被击中时,他振臂高呼:"工友们,团结起来!"当再次中弹时,他抓住树杆,号召工人继续斗争,在被刽子手连开两枪并用刀猛砍头部后昏迷,16日,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 。

扩展知识

1921年家乡遇水灾,随母亲流落到上海,后在上海日商内外棉九厂、七厂当工人;1924年夏,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办的工人夜校的学习和沪西工友俱乐部的活动,成为了俱乐部的积极分子;1925年2月,参加了工人纠察队和罢工鼓动队,在这场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7.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A.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B.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这一军事举动对南京和武汉的威胁都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军事举动是挺进大别山。A选项说法错误,平津战役胜利后长江以北才得到解放;B选项错误,战略大决战的序幕是辽沈战役;C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说法错误,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是渡江战役。

8.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这主种变化是《马关条约》中“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之后开始的,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中没有涉及到资本输出的内容。

  ---------------------------------

  暂无

9.

减弱噪音的三种途径分别是

  ---------------------------------

答案

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故答案为: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

解析:

减弱声源的方法:

1、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音。

3、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知识扩展

防治管理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1)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2)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25~50 分贝。

(3)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噪音控制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零听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防治办法

(1)营造隔音林

(2)将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搬离市区

(3)源头处预防,传播过程消减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目前国内已经有这方面噪音治理先进技术的企业及事业单位:如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司等在噪音治理与振动控制行业领域做出比较突出贡献。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10.

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
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汉字文明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人神共治”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排除A;材料提到的是在甲骨文里,而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C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D项错误。故选B。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题,泰安市事业单位考试题,东平县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