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事业单位考试题

2023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

2022-11-30 07:26:43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

1.

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         )。后人称之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形象地说明了他们在建党过程中所起的倡导、推动和组织作用。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

 

AB
 

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后人称之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形象地说明了他们在建党过程中所起的倡导、推动和组织作用。
扩展知识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一段佳话。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不难发现,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立其基”和“导其先河”者,而《新青年》的创办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发起和组织者。是李大钊与陈独秀相互呼应,珠联璧合,共同发轫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导致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的“立其基”者

20世纪30年代中期,研究思想史的著名学者郭湛波在《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论及李大钊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位置时说:“李先生是研究历史最有成绩的人,也是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今日中国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思潮这样澎湃,可说都是李先生立其基,导其先河。”五四运动爆发前后,是李大钊最早认清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研究辩证法、唯物论,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深厚的思想与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经了一个很长的过程。而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也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1912年12月,即将走出天津北洋法政学校的李大钊,受到中国社会党北京总部总务干事陈翼龙的思想感染与影响,在北京加入中国社会党,并于1913年春天成为天津支部执事,初步感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魅力,接触已经在西方一些国家盛行的社会主义思潮。1913年冬天,李大钊到日本留学后,有了接触各国社会党资料的机会,也了解到社会党的活动性质,并参加了日本的社会主义同盟组织的某些活动,但他的思想并没有因此一下突破种种局限,对“马尔克派之主义”(马克思主义)发生浓郁的兴趣。直至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在对西方的种种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形形色色的“革命”的探索一再碰壁之后,李大钊才从俄国革命党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悟出社会主义革命之真谛,在中国率先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高高地举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开创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

2.

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美国1787年宪法

  ---------------------------------

答案

A

  ---------------------------------

解析:

《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

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届大陆会议(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于费城批准,这一天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之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当中。此独立宣言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7月4日是决议采用宣言的日期,之后进行了印刷,议会代表们大多采用1776年8月2日签署本宣言。

《独立宣言》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阐述政治体制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争独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第四部分,也就是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美利坚庄严宣告独立。

3.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改革

  B:开放

  C:发展

  D:创新

  ---------------------------------

  答案:

  C

  ---------------------------------

  解析: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之所以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因为:(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3)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故正确答案为C。

  知识扩展:

  党执政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由一个政党所把握,一般会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一党执政加以确立,不允许存在反对党,可能存在可参政议政但不能执政的合法政党。

4.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太宗
④武则天
⑤唐玄宗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所以答案是C。

  ---------------------------------

  暂无

5.

春秋以前,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主持制定了一套国家法律,并把它铸在一个很大的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晋国的新法铸于鼎上,公诸于众。以上现象旨在
A. 制定中国最早的成文法
B. 限制旧贵族的统治特权
C. 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

  正确答案

从材料“春秋以前,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到“向全国老百姓公布”“公诸于众”中可以分析出,刑律从“秘密”到“公诸于众”,从而限制了贵族的特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现出“最早的成文法”,故A项排除;刑律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当时郑国、晋国的统治思想,故D项排除。

  ---------------------------------

  暂无

6.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答案:

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两个首次是什么?

  ---------------------------------

答案:

任务开创的两个首次: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

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

解析:

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

知识扩展: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同时,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包括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8.

法律权威主要源自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外在强制力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内在说服力来源于法律本身和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由此可见,法律具有权威必须满足(         )

A、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

B、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

C、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遵循

D、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

  ---------------------------------

  

ABCD
 

法律是否具有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

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法律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法律才具有权威;

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只有法律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法律才具有权威;

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只有法律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遵循,法律才具有权威;

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只有法律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法律才具有权威。

扩展知识

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1)信仰法律。应当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树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观念,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法律要发生作用,全社会都要信仰法律。

(2)遵守法律。要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参与社会活动,实施个人行为,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违反法律规范。

(3)服从法律。应当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依法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维护法律。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护法者。

9.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关于重庆谈判的材料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45年8月,国共双方谈判在重庆举行
B.中共代表三人参加了谈判,他们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C.中共代表参加谈判,戳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D.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

  正确答案

根据所学可知,“揭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属于重庆谈判的影响,是根据历史史实得出的结论,属于历史解释,C符合题意;“1945年8月,国共双方谈判在重庆举行”这是对客观事件的描述,属于历史史实,不属于历史解释,A不符合题意;“中共代表三人参加了谈判,他们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这是对客观事件的描述,属于历史史实,不属于历史解释,B不符合题意;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是对客观事件的描述,属于历史史实,不属于历史解释,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

  暂无

10.

“中国自仿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臣工且笔秃唇焦而言其不便。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轮船与铁路开始出现时许多中国人不能接受
B.洋务运动遇到极大的阻力
C.轮船与铁路的优越性逐渐改变了国人的态度
D.近代机器工业不适合中国国情

  ---------------------------------

  正确答案

从材料中“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可知,A.轮船与铁路开始出现时许多中国人不能接受和B.洋务运动遇到极大的阻力,说法正确。从材料中“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可知,C.轮船与铁路的优越性逐渐改变了国人的态度,这一说法正确。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他们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题,锡林郭勒盟事业单位考试题,西乌珠穆沁旗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