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

2022-11-30 07:02:07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

1.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引发了
A.新文化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五四运动
D.维新运动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史实。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上帝国主义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提议,并把中国的青岛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北京,爱国学生走上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和约签字!”,反帝反封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排除A;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1月-1927年7月),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大革命,排除B;维新运动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排除D。故选C。

  ---------------------------------

  解析同上

2.

茶馆读后感800字

  ---------------------------------

《茶馆》还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茶馆读后感800字的相关讯息,希望卡哇伊给大家带来帮助,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茶馆读后感800字左右(一)

茶馆,在我们眼中只是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有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依旧会是那样的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位大师便是老舍,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让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有力的讽刺度,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在旧社会时的生活、背景,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三个时代对人们的欺压,及三个时代统治的黑暗,真实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正本相。《茶馆》也成为了老舍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十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家中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

以老舍先生独一无二的创作手法,使全剧显得干净、简洁。它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是时间变迁,同时也是历史变迁。用人物来表现年代,同时又把年代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二者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成为中国旧时代的一个缩影,让人以看“历史剧”的眼光来评审。三教九流市场汇集地的茶馆,仍有几位核心人物始终贯穿其中,例如茶馆掌柜王利发,胆儿小的松二爷,十分爱国并胸怀正义常四爷等等。茶客间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他们之间的谈话使人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

《茶馆》中语言的精妙运用,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第一幕里茶客的东一句西一句,左一下右一下。那都是北京语言的精华,都是近百年京都生活的沉淀。它们多彩而不杂乱,节奏明快又一气呵成。这使得第一幕成为全剧的高峰,后边两幕也是由第一幕而来,托着衬着第一幕构成整部戏。

但是,老舍先生的《茶馆》,并不像曹禺先生代表作《雷雨》一样,在舞台上演了半个多世纪,《茶馆》低调的很,仅有一个电影演员剧团,算是业余演话剧,排过,在郊区剧场也只演过一两场。因为《雷雨》写的是贵族家庭,而《茶馆》则是市井社会,三教九流,恰巧《茶馆》在上演时,又正赶上wenge,更是由于作者老舍的原因被舞台“排挤”。可真的艺术,无论何时,都会散发光辉。现在的《茶馆》已经成为人艺的经典保留节目,同时也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希望多年以后,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一句“我们吃下午茶去!”。

茶馆读后感800字左右(二)

近日去新华书店,在书之海洋中,惋叹自己太渺小,忽逢一薄书者,名曰《茶馆》,置于书山中,其渺小程度同吾也,吾大喜,捧书而视,受益无穷于其中,故有感如下:

书名为《茶馆》,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外公每次带我去茶馆打牌的情形,在我印象中,茶馆就是一个热闹而常常笼罩着烟雾的地方。可翻开了书,才发现它并不是仅仅讲的是在茶馆里的事,而是以对话剧本的形式讲述了一副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的黑暗社会,老舍从小小的一个茶馆中反映出了整个社会,以小见大。是由茶馆中的客人的话中而得。语言朴素却能体会出许多意味。书虽短小而精致。把我印象中的茶馆的形象完全颠覆,同《骆驼祥子》一样,老舍也是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他不让好人有出路。

书的主人公是王利发,他是他裕泰茶馆的老板,他也是整本书的线索。在第一阶段中,拉皮条的为太监娶老婆,暗探遍布社会,麻木的旗兵无所事事,寻衅打群架,另一方面是破产的农民卖儿鬻女,爱国的旗人常四爷因几句牢骚被捕,新兴的资本家企图“实业救国”,王利发左右周旋,企图使生意兴隆。而在第二阶段的发展中,恶势力越来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暗探宋恩子、吴祥子的后代子承父业,继续敲诈勒索,拉皮条的刘麻子的后代青出于蓝,依托当局要员准备开女招待“拖拉撕”,庞太监的侄子侄媳组成的迷信会道门在社会上称王称霸,甚至做着“皇帝”、“娘娘”的美梦,而一些企图有所作为的良民百姓却走投无路。

我第一遍读它的时候,还不能理解它,此书短小,且为剧本式的,还被拍成了真正的话剧,我虽未深入去读,但也能浅薄的感受到当时社会下厚重的历史画面。

茶馆读后感800字左右(三)

喜欢上茶馆源于《茶馆》。

现在,在我们眼皮底下,关于青春的文字早已泛滥成灾。青春是一种奢侈品,所以过于浮华。我们的心灵就在这样的喧嚣中慢慢老去,以背离我们理想中的方式老去。

过去,我总以为如鲁迅、朱自清、老舍这样的大文豪,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一种腐老的气息,就像雨天的潮湿感一样很容易让人产生淡淡的惆怅。所以一直以来,自己都是在拜读那些浮华的青春文字。

这应该是一种错误。因为老舍先生的《茶馆》正如一面斑驳的墙,凄凉中旧旧的却都是温暖。它让人或喜或悲,让人大彻大悟。

《茶馆》是在写一个明明白白死去的过程。“掌柜的”王利发是悲惨的,因为他是那个悲惨时代的牺牲品。他像一只玩偶,他活在苍穹之下,活在对别人的恭维中,但他却一刻也没有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结局是他死得好,我想的确是这样。一个诗人说,死是世界上唯一的黑影。王利发的死,正是结束了他作为一只玩偶的命运,结束了那个时代赋予他的无尽的比死更可怕的黑暗。

当然,喜欢《茶馆》不仅仅是由于它伟大的艺术成就,我还倾心于老舍先生为我们营造的茶馆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市井气息。

大抵茶馆的存在无形之中就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使人们回归到最原始的生活状态中。晨练之后的老人,久违的朋友,远道而来的客商以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当他们步入古朴别致的茶馆中,或悠闲,或恬静,或安然,或淡定的生活状态都萌发在喧嚣之上。功名利禄这时候也只是一副华而不实的装饰品,索然无味。常四爷,松二爷,社会中的三教九流,在茶馆中寻找的不正是一种洒脱和理想吗?缕缕茶香净化了人们的心灵。

梦想中自己可以拣一个干净的萧瑟感浓郁的秋日去一家古朴雅致的茶馆,手捧一本喜欢的书,点一杯哪怕平淡的茶水坐在木椅上看自己已经很是最后的青春缓缓流逝。我想,在这时候,生活中的纷扰定会如春风化雨。

茶馆的安详如春日温暖的风。

而遭遇《茶馆》是一场旷世难度的劫。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茶馆读后感800字的相关讯息,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教育讯息请关注华图教育资讯网。

3.广东南海丹灶有个纪念馆,纪念这里曾经出现的一位举人,他知道中国签订一个屈辱条约后,立刻放弃了科举考试,请求皇帝变法改革,他是( ) A.林则徐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有为

  ---------------------------------

  正确答案

历史上所说的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其背景源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

  暂无

4.

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定和是个音乐迷的阅读题目以及相关的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定和[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开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所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后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9.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兔子的含意。(4分)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

(2)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21.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4分)

22.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

答案:

17、答案:作用从内容(强调重点、手法、思想情感)和结构考虑。

18、解析:理解“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五线谱、迷住”的含义。

19、解析:理解“过去的“迷”、迷的收获、庄严持久的跋涉”

20、解析: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狂与痴混合做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痴迷乐谱、歌曲创作。从生活、爱好、困境、创作等方面。

21、解析:(1)做事要痴迷,才能有所成就。(2)文学的作用。(3)面对困难

5.

宋淳熙三年(1176年),陆九渊和朱熹在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了一场大辩论。朱熹把纲常伦理说成是客观存在的天理,陆九渊则认为是人人固有的“本心”。朱熹认为道德修养要做“格物致知”的功夫,陆九渊则认为“此心此理,我固有之”,只要存心养性就可恢复“本心”。这说明两人的分歧在于
A.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B. 理是否为万物之本原
C. 儒家伦理道德的地位
D. 理的存在和求证方式

  ---------------------------------

  正确答案

根据“朱熹把纲常伦理说成是客观存在的天理,陆九渊则认为是人人固有的‘本心’”,和朱熹认为道德修养要做“格物致知”的功夫,陆九渊则认为“此心此理,我固有之”,可知朱熹认为理是客观存在,而陆九渊则认为理在心中,两人的分歧在于对理的存在和求证方式的不同,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人都将天理看作万物本原,把儒家伦理当作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ABC三项是两人的相同观点,不是分歧,不符合题意。

  ---------------------------------

  暂无

6.

脂肪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对的吗

  ---------------------------------

答案:错误

解析: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

7.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转折点是什么

  ---------------------------------

答案

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于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则属于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相关讯息,更多教育信息请关注华图教育资讯网。

8.

有人认为中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发展史,权利中心经历了从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上来看“从王权转到民权”开始于下列哪一文献的颁布?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

  ---------------------------------

  正确答案

根据题干信息“从王权转到民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根据法律规定,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能维持常备军,不随意废除法律等,国王的权力受到了议会的限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在英国实现了“从王权转到民权”。选项A符合题意;《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诞生,B排除;《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基本原则,C排除;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确立三权分立,D排除;故选A。

  ---------------------------------

  暂无

9.

2013年7月10日至11日,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经贸联系密切,两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协调,对于全球其他经济体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也有重要影响。这表明

①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中美对于全球有重要影响,说明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同时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故入选。②选项观点错误,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的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故排除。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部分对整体的影响,而不是整体对部分的影响,故排除。

联系的普遍性的知识扩展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①原理内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②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0.

三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有关科技革命的话题,以下是他们谈话内容的片断: 甲:科技革命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只需要3—5年乙: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丙: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占80%他们讨论这一话题的中心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有下列特点:首先,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其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甲、乙、丙同学的谈话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有关。故本题选择B。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五)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江苏省事业单位考试题,南通市事业单位考试题,港闸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