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

2022-11-30 06:56:41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

1.

“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英国的贸易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 至600%之间。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革命”的后果( )
A.工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科技革命
D.商业革命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英国的贸易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 至600%之间。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说明的是商品种类和贸易中心扩大,属于商业革命,故D项正确,B项错误;AC项开始18世纪中期。所以答案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

  ---------------------------------

  暂无

2.

7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

  ---------------------------------

答案

1,56

  ---------------------------------

解析:

7和8互质,

所以7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7×8=56.

3.

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时间是()

A1960

B1970

C1975

D1985

  ---------------------------------

答案

B

  ---------------------------------

解析: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同时也是东方红人造卫星系列的首颗卫星。

扩展知识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随后美国、法国、日本相继发射了自己的人造卫星。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要搞就搞得大一点”。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自制的液体燃料探空火箭T-7M在上海发射升空,但这枚火箭只飞行了8公里。

短短的8公里当然没法和我们今天的火箭相比,然而这短短的8公里在中国航天史上的开创性意义是不容低估的。当时毛主席对此评价道:“了不起,八公里也了不起,我们就要这样,八公里、二十公里、二百公里地搞上去”。1964年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弹道式导弹、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系列进展为发展人造卫星奠定了基础,卫星计划开始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

4.

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 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

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创造世界的目的

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

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答案:

 

C

  ---------------------------------

解析: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但并不是认识世界就能改造世界,因而A说法错误。尊重规律、摈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这说明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也就是说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知识扩展:

意识不是这种状态的产物,意识也跟主观完全没有关系。我们所说的意识其实是有关事物的意识,而且是事物直接提供给我们的这种状态。这种状态既不是主观,也不是映象。意识不过是事物显现出的状态,而我们在大脑里把这种状态通过文字或者语言表达出的这种东西。

5.

警服

李伶伶

李剑从上班那天起,就没好好穿过警服,因为他不认为自己是个警察。李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省公安大学,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破案能力,以为毕业后会到公安局的刑侦大队工作,没想到被分配到一个街道的派出所当片警,整天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他很郁闷。

所长老陈知道他有情绪,找他谈了几次都没有效果,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去了。

这天接到一个报警电话,小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家里遭盗窃,上锁抽屉里的银行卡、金项链和2000元现金被偷走。

接到报警后,老陈叫上李剑一起赶到案发现场。老人住在二楼,门窗都完好无损,抽屉上的锁也没坏,屋里一切井然有序,也没留下指纹。要不是家里的猫碰掉了放在桌上的烟灰缸,烟灰上留下一个陌生的脚印,老太太还不知道家里进了贼。屋里没有监控录像,楼门口也没有,小区门口也没有,只有一个不完整的脚印和丢失的东西证明小偷来过。

老陈勘查完现场,看了李剑一眼说:“你觉得小偷是个怎样的人?”李剑说:“从现场情况和脚印看,是个男性惯偷,盗窃技术娴熟,还会开锁。”

老陈说:“惯偷作案前会先踩好点,老太太只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他为什么会对她下手呢?”

李剑说:“我刚才跟老太太聊天,了解到老太太的侄女最近在她家住,侄女是做生意的,有钱,开的车是宝马。可能小偷踩点时误以为她是老太太的女儿,所以趁老太太遛弯时作案。”

老陈说:“你的分析很有逻辑,不过我的结论跟你正好相反,我觉得是熟人作案。”李剑说:“怎么会是熟人呢?”老陈说:“现场纹丝不乱,像没被翻过,说明案犯知道东西在哪儿;门窗没有破损,说明案犯有这家的钥匙。而他能在老人外出遛弯这半小时的工夫把东西偷走,说明他对老人的生活作息很熟悉。这个人的身高不足一米七,体重不超过一百三十斤,年纪三十八岁左右。”

李剑说:“你怎么知道?”老陈说:“脚印告诉我的。”李剑不太相信。

老陈问老太太:“亲朋好友或是认识的人里有没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比如邻居什么的?”老太太被点醒了似的说:“我家对门的情况跟你说的挺像,可是他好多天不回来了。”老陈说:“他干啥去了?”老太太说:“不知道,自从他媳妇跟他离婚后,就没怎么见过他。”

老陈说:“以前经常见?”老太太说:“是,见着还会聊几句。”老陈去敲对门的门,没人应。老陈让李剑在这儿蹲坑守候。

李剑在楼门口蹲了一宿一天,也没见到人。刚想给老陈打电话说不蹲了,就看见进来一个男人,身高、体重和年纪、相貌都跟老陈说的差不多。李剑趁他走过来抓住他的手腕说:“别动!”男人意识到了什么,转身就跑。李剑很快追上他,却出其不意地被他扎了一刀。李剑手捂着伤口追赶男人,幸好来替换他的同事及时赶到,才没让那个男人逃掉。

经审讯,男人正是偷老太太钱财的人。他打麻将输了,回来看到老太太门上挂着钥匙。他敲敲门,想提醒老太太把钥匙拔下来,却没有回音。鬼使神差地,进了屋,看见有个上锁的抽屉,就打开抽屉,拿了东西。至于为什么没有留下指纹,因为他戴着手套。天冷,他习惯戴手套。

李剑把所长佩服得五体投地,问他有这么高超的本领为什么甘于待在这么个小地方?老陈说:“保卫国家和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警察的责任,跟在哪里没有任何关系!”

出院上班后,李剑第一次把警服穿得一丝不苟。见到所长老陈,给他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老陈满意地笑了。

(选自《小说月刊(上半月)》2015年12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勘察现场,讨论案情,询问老太太等,这些细节使文章情节更紧凑合理,使读者入情入境。

B. 李剑从开始不好好穿警服、不愿意当片警,到最后认真穿警服、敬标准军礼,表现了人物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的转变。

C. 小说写老陈的结论和李剑正好相反,表现了李剑的破案经验不足和对工作的敷衍,并引出下文老陈对案犯特征的判断。

D. 小说写对案犯的抓捕和审讯过程,既印证了老陈对案情的分析,突出了他本领的高超,又塑造了陈剑负责勇敢的形象。

8. 作为小说的一个重要人物,老陈有什么性格特征?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9. 小说以“警服”为题,妙在哪里?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

答案

7. C

8. (1)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或甘于奉献的精神)。即便做片警,老陈也把保卫国家和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成自己的责任。(2)细致敏锐,有洞察力。老陈在破案线索极少的情况下,准确推断出小偷的特征,并及时将其抓获。(3)宽厚耐心,善于鼓励、引导年轻人。在李剑对案发现场进行分析后,老陈对他及时肯定、鼓励;以自己高超的本领和人格魅力,使李剑受到感染,认识到警察的责任。

9. (1)从小说主旨看,警服代表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神圣使命,折射出的是正义与责任。(2)从情节设置看,小说以李剑对警服的态度转变为主,李剑开始“就没好好穿过”警服,最后却“穿得一丝不苟”。(3)从塑造的人物形象看,写出了李剑对警察责任的深刻认识及其态度转变。(4)从表达效果看,以“警服”为题,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项,不能表现李剑对工作的敷衍。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作为小说的一个重要人物,老陈有什么性格特征?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通读全文,找到有关老陈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语句或段落,结合小说的情节分析老陈的性格特点。围绕抓小偷的中心事件,老陈的判断是这样的:“现场纹丝不乱,像没被翻过,说明案犯知道东西放在哪儿;门窗没有破损,说明案犯有这家的钥匙。而他能在老人外出遛弯这半小时的功夫把东西偷走,说明他对老人的生活作息很熟悉。这个人的身高不足一米七,体重不超过一百三十斤,年纪三十八岁左右。”“脚印告诉我的。”李剑不太相信。“保卫国家和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警察的责任,跟在哪里没有任何关系!”“你的分析很有逻辑性,不过我的结论跟你正好相反,我觉得这是熟人作案。”以上这些语句都是老陈的话,通过他的语言描写可知道老陈是一个细致敏锐,有洞察力,宽厚耐心,善于鼓励、引导年轻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的老警察。另外,“出院上班后,李剑第一次把警服穿得一丝不苟。见到所长老陈,给他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通过李剑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的转变表现了老陈以自己高超的本领和人格魅力,感染李剑,让李剑认识到警察的责任。最后,分点回答问题即可。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警服’为题,妙在哪里?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本题考查欣赏小说标题的作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要想回答出标题的作用,应该从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揭示和表达效果等方面思考。围绕“警服”,小说先写了李剑开始工作时“就没好好穿过”警服,最后却把“警服”“穿得一丝不苟”。写出了李剑对警察责任的深刻认识及其态度转变。他认识到“警服”代表着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神圣使命,折射出的是正义与责任。穿上“警服”,就意味着“保卫国家和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警察的责任”。从表达效果看,以“警服”为题,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睛: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对于小说的理解,在做题时一定要建立“情节——人物——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解答,小说标题类题目时也应如此。比如本文的标题“警服”,就可以考虑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的作用。

6.

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时,有一位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还没有完成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时,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彻底完成,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后,才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史实,中共的革命目标非常明确,排除A;毛泽东没有同意这个提议,是对中国国情的准确认识把握,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超越了当时中国国情,排除B项;《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排除C项。

  ---------------------------------

  暂无

7.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变化 ②人类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的升降

[     ]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

答案

C

考点名称:海陆的变迁

板块漂移学说:

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填海造陆运动:

填海造陆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陆地。对于山多平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造地是一个为市区发展制造平地的很有效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东京、香港、澳门及深圳,均采用该法制造平地。

火山地震带:

全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前者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几乎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它围绕着太平洋分布,从南美洲的南端开始,沿西海岸向北延伸,到北美洲阿拉斯加,折向西经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

8.

做超声检查时,医生为什么要在患者肚子上涂粘粘的东西

A、方便超声波传导

B、防辐射

  ---------------------------------

答案

方便超声波传导

  ---------------------------------

解析:

这个黏黏的东西是耦合剂,超声检查时,探头与病人皮肤之间的空气会阻碍超声波传入人体,而耦合剂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胶体,它连接探头与病人体表,可用来排除探头和被测物体之间的空气,使超声波能有效地穿入被测物、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达到有效检测目的。

扩展知识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9.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该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B.削弱议会的权力
C.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所颁布的法案。根据材料“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可知该法案试图通过大臣同意国王的决定来限制国王的权力,这可以防止国王专权,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而不是强调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故A选项错误;国王的决定通过大臣的签署才能生效,这只是限制国王的权力,并不是削弱议会的权力,并且不符合史实,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位继承法》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而没有加强国王的行政权,故D选项错误。

  ---------------------------------

  暂无

10.

比利时最大的法文报纸《晚报》:“在戈壁荒漠的湛蓝天空之上,飘着一缕长长的白烟: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太空。”该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C. “南优2号”育种成功
D.“神舟5 号”飞船往返成功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在戈壁荒漠的湛蓝天空之上,飘着一缕长长的白烟:中国人第一次飞上了太空。”可知,是中国人实现了飞天的梦想,是第一次登上太空的神舟五号,故D项正确。

  ---------------------------------

  解析同上

  以上是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题,淄博市事业单位考试题,博山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