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

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2022-11-30 02:40:24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1.

1241年正月,南宋皇帝下诏,规定朱熹与孔子在孔庙一同受祭祀。这主要由于朱熹
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
B.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
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

  ---------------------------------

  正确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故A项错误;朱熹之前的儒生已经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与董仲舒的贡献有关,故C项错误;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强调理之原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的理学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因此出现了朱熹“与孔子在孔庙中一同受祭祀”的情景,故D项正确。

  ---------------------------------

  暂无

2.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选A;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3.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调整农业
B.推行“以工代赈
C.整顿金融体系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答案:

  D

  ---------------------------------

  解析

  本题的4个选项均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工业在当时美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本题正确选项D。

4.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瓦解着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意思为对旧有的封建统治形成了极大的冲击,结合所学可知该冲击表现为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选A选项。B选项是思想方面;C选项不是本质含义;D选项是表面现象。

  ---------------------------------

  暂无

5.

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

A.人的生存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的自由与平等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辨析能力,着重考查对孔子的“仁”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认识。孔子“仁”的思想包括对百姓的关怀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孟子的“仁政”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因此,两者都重视人的生存权利。

6.

①田野里一株一株独立的树,心总是难免为它所触动。秋天里,庄稼都已经收割回家,田野里更加空阔辽远,一株树孤零零站在那里,有如一个孤独的人。特别是一株小树,恰像一个孤独的少年,尤其使人牵念。陶渊明诗云:“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我觉得很有意思。一株独立的树是自足的,它不依赖于别的什么东西而存在,它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②昨天,我在路上走,看到了几株孤独的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③有一种树长在远处,我叫不上它的名字。当然,我叫不上它的名字只能怪我,不能怪树。我就见过这种树中的一株,这株树长得很有意思。它的树冠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像是凝固了的绿色爆炸,或者像攀固了的焰火。它的周围没有别的树,也没有什么庄稼,它就孤独地自己站着,持久地演示着绿色辐射的特技。

④白杨一般总是作为行道树,给栽在大路的两边。站成一排的白杨很是威风,也很有看头。不过还不如单独长着的白杨更有意味。茅盾曾说,白杨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又说它的枝丫决不旁逸斜出。我想,他的白杨,是在新疆和河西走廊看到的,所谓的新疆杨,与我们这儿的杨树不同。我们这儿的白杨,也是有一根主干,努力地向上伸展,下面的枝丫如何,它好像就顾不上了。杨树的干是很直的,不过那不是几何学意义上的直线,远远看去,它像是书法名家笔下的线条,极有意味,又富于变化。它的树枝细而且短,向左向右参差地伸展,树叶也稀稀落落,漫不经心。这不要紧,只要有了那条贯通上下的主干,这株树就显得极有章法。直说了吧,单独长在田野里的一株杨树,那是很美的。

⑤不过,最让人感到震撼的还是那株梧桐。

⑥我在冠县东北部的兰沃乡看到一株梧桐。兰沃是水果之乡,多是梨树,路边都植白杨,那株梧桐显得突兀。我老远就看见了它,并惊异于它的沉着和大气。这株梧桐异常高大,异常雄伟。已经是晚秋天气,它还披挂齐整,似乎尚未感到秋的来临。它的树干很粗,很直,也很高,树冠也很宽博,枝杈一层层地堆叠着,充分使用着每一寸空间。那绿色是秋之绿,是不可摧折的生命力的体现,是历尽沧桑的波澜不惊。它自然达观,心平气和,不骄不矜,不怨不怒,如一个历尽忧患、火气消尽的老人,又像一个无忧无惧、心胸博大的树之王。

⑦看到田野上孤独的树,一般是在晴好的白天。到了傍晚,或者遇到雨雪的天气,人们都要回到屋顶之下,剩下那树在地里孤单单地站着。我没有观赏过风雨之中那孤独的树是一种什么样姿态。不过,那美丽的白杨和沉着的梧桐,该是不怎么惧怕风和雨的。即使再严重的境遇,我想,那树也会坦然承受,至少不会失态。

⑧与成片的树和成排的树相比,孤独的树更能体现个性,因此更易让人辨识。我喜欢独自生长的树。我觉得,孤独的树一般都显得落落寡合,也很是谦虚,这我很喜欢。我真希望自己能有陶渊明的悠闲,提一壶酒,走到田野里的一棵树下,将酒壶挂在枯枝上,或席地而坐,或干脆就躺在树下,那种时光真是叫人神往。

10.文中写了哪三株孤独的树?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三株树的?(6分)

11.指出第⑤段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3分)

12.第①段和第③段分别引陶渊明、茅盾作品中的句子,各有什么作用?(4分)

1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两句任选其 一)(4分) 一

A.它的树冠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像是凝固了的绿色爆炸,或者像凝固了的焰火。

B.它自然达观,心平气和,不骄不矜,不怨不怒,如一个历尽忧患、火气消尽的老人……

14.结合全文看,作者喜欢独自生长的树的原因有哪些?(6分)

  ---------------------------------

参考答案

10.(6分)一株长在远处的叫不上名字的树,“很有意思”;一株长在田野里的杨树,“很美”;  一株长在路边的梧桐,让人“震撼”(或:高大雄伟,沉着大气)。  (共6分。三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内容上强调那株梧桐给“我”的强烈印象;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引起下文。  (共3分。内容上作用占1分,结构上作用占2分。意思对即可)

12.(4分)(1)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强调孤独的树是奇特的、富有意味的。

(2)引述茅盾的文句,用来比较,强调我们这儿白杨有独特的美。  (共4分,每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3.(4分)运用比喻方法,形象地描写了树冠的特征;连续用比喻,抒情色彩较浓。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①独立的树是自足的,不依赖于他物,本身就是一个世界;②孤独的树更能体现个性,更易让人辨识;③孤独的树一般都显得落落寡合,也很谦虚。  (共6分。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7.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北京人适应自然的能力已经增强了,北京人适应自然能力增强的显著特征是
A.手脚分工明显
B.过群居生活
C.制造和使用工具
D.使用火并懂得如何保存火种

  ---------------------------------

  正确答案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出自达尔文的《进化论》。
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
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自然界生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曾提出来只有生物不断进化,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才不至于被淘汰。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优胜劣汰: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
示例:在人类社会中,优胜劣汰的现象经常发生。
2、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弱之肉,强之食。”(译文:弱者被强者吞食。)

  ---------------------------------

  暂无

8.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所以答案选D

  ---------------------------------

  暂无

9.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

  ---------------------------------

答案:

长方形也叫矩形,是一种平面图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但是又有自己的特征。所以说,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0.

宋朝负责丝织的绫锦院,在宋太宗端拱元年有织工1034人,宋真宗咸平年间拥有锦绮机400余张。宋徽宗崇宁三年建立了文绣院,招收刺工300人。东京还有与纺织紧密相关的西内、东内染院,西内染院有工匠613人。这表明当时
A. 出现从事纺织业的专业户
B. 民营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
C. 官营手工业生产效率较高
D. 官营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

  ---------------------------------

  正确答案

纺织技术的诞生于新石器文化时期,早在宋代之前就已经有从事纺织业的专业户,故A项错误。宋朝负责丝织的绫锦院是归宋朝政府管理的,题干材料中只涉及到官营手工业,并没有涉及到民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直接涉及到生产效率的问题,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宋代负责丝织的机构较多,而且工人众多,规模较大,分工比较细,如有织、绣、染等各种工种,故D项正确。

  ---------------------------------

  暂无

  以上是2023年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青海省事业单位考试题,海东市事业单位考试题,互助土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