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

2022-11-30 02:33:14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

1.

1985年,聂荣臻元帅为纪念48年前的一场战役作诗如下:“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计算,此次战役时间是1937年,而且是“东渡黄河第一战”,由此可知,这次战役是平型关大捷,选项B正确;淞沪会战不在黄河流域,排除A;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初,排除C;百团大战是1940年下半年,排除D。

2.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世界观加方法论就是哲学

B.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C.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答案

B

3.

李兰娟院士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天职,无论非典、禽流感,还是现在的新冠病毒,她始终坚守在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线。这体现出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是(         )

A、知荣辱

B、讲正气

C、作奉献

D、促和谐

  ---------------------------------

 

C
解析

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有责任,就意味着要奉献。奉献精神传递社会温暖,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选C。

干扰选项分析:

ABD选项,都是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要求,但不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排除。

扩展 知识

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

①知荣辱,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②讲正气;

③作奉献,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④促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4.

以下关于现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苹果车》深刻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腐败
B. 《格尔尼卡》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人民爱好和平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C. 20世纪通俗音乐逐渐流行,它发源于英国,继而风靡全球
D. 卓别林是美国的“明星”,也是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

  ---------------------------------

  正确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格尔尼卡》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控拆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平民的血腥罪行,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人民爱好和平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B符合题意;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苹果车》抨击英国议会制的政治,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深刻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A不符合题意; 20世纪通俗音乐逐渐流行,它发源于美国,不是英国,继而风靡全球,C不符合题意;卓别林是英国人,一生没有加入美国国籍,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

  暂无

5.

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背景是
A.中法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美苏争霸态势趋于缓和
C.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变化
D.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变化,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故C正确。中法关系实现了正常化,没有反映美苏争霸,故A排除。当时美苏争霸态势紧张,故B排除。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在70年代,故D排除。

  ---------------------------------

  暂无

6.报纸、杂志是近代中国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开启民智的同时也促进了政治变革的演进.下列有关近代报纸、杂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时务报》等报纸,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
B.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D.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知识分子创办《劳动者》等杂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

  正确答案

依据所学可知,《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不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所以叙述错误的是A,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

  暂无

7.

容积单位:1升=______毫升.

  ---------------------------------

答案

1000

  ---------------------------------

解析:

1升=1000毫升;

故答案为:1000.

知识点

体积,容积及单位间的互换的定义

体积(或容积)单位:

要测量或计算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的体积(容积),要用体积或容积单位。

学过的体积(或容积)单位有:立方厘米(毫升)、立方分米(升)、立方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立方米

8.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四时养生的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

春夏养阳

  ---------------------------------

解析: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扩展知识

因地制宜者,在治疗时不可一概而论,必须加以区别。而《素问·异法方宜论》论述东南西北中“一病而治各不同”的因地制宜甚详,如东方之域,其治宜砭石;西方之域,治宜毒药;北方之域,治宜灸祔;南方之域,治宜微针;中央之域,治宜导引按偁。

因人制宜者,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和《素问·征四失论》所载。

3.标本先后:即因病之主次而先后施治。有关标本先后施治的大法在《素问·标本病传论》中叙述最详。

4.治病求本:这是《黄帝内经》治则中最根本的一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

5.因势利导:在治病求本的基础上巧妙地加以权变。

6.协调阴阳:此为治疗之大法要义。

7.正治反治:正治亦称逆治,是与病情相逆的直折的治疗方法。比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之类;反治也称从治,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之类。

8.适事为度:无论扶正还是祛邪都应适度,对于虚实兼杂之症,尤其应当审慎。切记“无盛盛,无虚虚”,即使用补,也不能过。

9.病为本,工为标:《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这是说病是客观存在的,是本;医生认识治疗疾病,是标。医生必须以病人为根据,这样才能标本相得,治愈疾病。

10.辨证施治:《黄帝内经》虽未提出“辨证施治”一词,却有辨证施治之实。上述几点均含此意,而书中已有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的内涵。

11.制方遣药:《黄帝内经》虽载方药无多,但其方药之理已具。

12.针刺灸祔:《黄帝内经》言经络、腧穴、针刺、灸祔者非常多,仅仅补泻手法就有呼吸补泻、方员补泻、深浅补泻、徐疾补泻和轻重补泻等,这些手法一直被后世所沿用。

9.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 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C.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D. 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

  正确答案

儒家思想注重人伦关系,材料中“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说明传统的儒家思想重视人伦轻视自然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于自然科学影响,不是强调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八股取士对于科技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儒家思想对于技术推广的忽视,故D项错误。

  ---------------------------------

  解析同上

1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以下属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容的是(        )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

答案

ABC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因此,A、B、C、D全选。

 展知识

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充分的规范供给为全社会依法办事提供基本遵循。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

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要特别注意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实施资源的配套性、法律规范本身的可接受性以及法律规范自我实现的动力与能力。其次,要研究法律实施所必需的体制以及法律设施,国家必须为法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体制、设施与物质保障。再次,要认真研究法律实施所需要的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为法律实施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的培训与养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制。

又次,要研究法律实施的环境因素,并为法律实施创造必要的执法和司法环境。最后,要研究如何克服法律实施的阻碍和阻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程序设计、制度预防和机制阻隔,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必要把排除“人情”“关系”“金钱”“权力”对法律实施的干扰作为重点整治内容。

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任何法治形态的基本要义;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能使其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破坏法治的最大危险在一般情况下都来自公共权力;只有约束好公共权力,国民的权利和自由才可能安全实现。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健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五、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对现有党内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使党内生活更加规范化、程序化,使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使权力运行受到更加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使党执政的制度基础更加巩固。

  以上是2023年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六)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海南省事业单位考试题,三亚市事业单位考试题,崖州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