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2022-11-30 01:57:56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

1.

17—18世纪,欧洲兴起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让真理来代替迷信,让正义来代替偏私,让平等来代替强权,让人权来代替压迫。”这股思潮的杰出代表者是( )
A.伏尔泰
B.但丁
C.达·芬奇
D.伯里克利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启蒙思想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17—18世纪”、“欧洲兴起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结合课本所学分析,题文中的“17—18世纪,欧洲兴起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指的是启蒙运动。因为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者。伯里克利是雅典执政官,但丁和达·芬奇都是文艺复兴代表人,故答案为A。

  ---------------------------------

  暂无

2.

“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是()。

A.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

B.下级服从上级

C.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

答案

C

  ---------------------------------

解析:

最重要的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四个服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扩展知识

四个服从的由来

“四个服从”是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先提出来的。1938年9至11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党内在路线问题上有争议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会议。

1937年召开的十二月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王明为书记的七大筹备委员会。会后,王明即去武汉,把十二月会议精神写成《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宣言》擅自发表,提出“六大纲领”,推翻党中央全面抗战路线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反对建立抗日根据地,不要自己有军队”。

王明在武汉另搞一套,不执行中央指示,直至1938年夏季,不但拒绝在《新华日报》上刊登对全国抗战起指导作用的《论持久战》,反而将自己诬蔑毛泽东“假抗日,真反苏,坐待日苏战争”等意见,秘密“请求在武汉的一位苏联同志转告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以求共产国际在组织上干预。

六届六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召开的。在总结抗战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六届六中全会分清了路线是非,加强了纪律建设,特别强调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明确提出“四个服从”。七大以后历届党代会通过的党章中,都强调了这一纪律,并不断加以补充、发展和完善。

3.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

  A.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国际关系民主化

  ---------------------------------

  答案:B

  ---------------------------------

  解析: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4.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

  正确答案

从小岗村的率先包干到户,到中央支持包干到户,这体现出党和国家在改革进程中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和探索,故C项正确;当时农村并不是发展多元经济所有制,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1992年提出的,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

  ---------------------------------

  暂无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钳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

答案

(1)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2)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解析

(1)根据材料“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钳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刺激列强侵略野心、引发瓜分中国狂潮等方面来阐述即可。

(2)首先从材料“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归纳出观点;然后联系所学从政治和军事方面寻找史实来论证,可得出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敌人。

扩展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缺乏预见: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朝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2.战略原因:日本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朝屈服。中国方面,战前则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从战略规划方面,日本就已经拔了头筹。

3.装备劣势: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以劣势兵力(清军3000吨以上军舰两艘,3000吨以下军舰10艘,日军3000吨以上军舰8艘,3000吨以下军舰4艘)迎击日军。受限于军舰制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日军还装备了新式的速射炮。

4.党派争斗:清朝后期,以光绪帝恩师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和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关系日益恶化。为了限制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时期的权利,清流派奏请光绪帝,调来了和李鸿章有矛盾的李秉衡出任山东巡抚。李秉衡,辽宁人,和翁同龢是挚友,亦属于清流言官,甲午战争时期,处处和李鸿章作对,各种奇葩的借口不发援军,以至于刘公岛成为一座孤岛,在经历了悲壮的抵抗后,最终陷落。

6.

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 () 。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八大 

 C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  D 、党的十二大 

  ---------------------------------

答案

A

  ---------------------------------

解析:

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扩展知识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全会在讨论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时,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搞好综合平衡的要求。

全会还讨论了农业问题,认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7.

杰伦同学在参加一次历史知识竞赛时需要回答这样的一道题:“上古三代”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夏商周
B.商周夏
C.夏周商
D.周商夏

  ---------------------------------

  正确答案

错误:春秋、战国、秦
改正:夏、商、周

  ---------------------------------

  暂无

8.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称为法律适用。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国务院

D、监察委

  ---------------------------------

   

AB
 

我国的司法机关是人民法院(国家审判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选项A、B正确。

干扰选项分析:

国务院是我国的行政机关,而监察委是我国新增的监察机关。选项C、D错误。

扩展知识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一)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权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主地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

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二)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三)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贯彻执行的。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我国,行政执法的主体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另一类是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此外,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执行法律。

(四)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法规,公正司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解决法律纠纷,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从而捍卫法律权威,维护法律秩序。

9.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原因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行中书省权力过重
B.强化地方政权的职能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

  正确答案

①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②执掌宰相职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内因与外因:结合前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及丞相制度的作用,说明外因;结合明朝建立的社会背景,说明内因。
考点:宰相制度的废除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1)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到了皇权。(2)历史原因:元丞相权势过重。(3)直接原因:胡惟庸娇姿擅权,胡乱作为。

  ---------------------------------

  暂无

10.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是()的作品。

  ---------------------------------

答案

唐朝元稹

  ---------------------------------

解析:

离思五首·其四

[ 唐 ]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扩展知识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公元793年(唐德宗贞元九年)举明经科,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

  以上是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三)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陕西省事业单位考试题,咸阳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秦都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事业单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