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分校

您当前位置:河南人事考试网 > 热点资讯 >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2022-11-30 01:33:20 河南公务员考试网 //ha.huatu.com/gwy/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河南人事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交流群汇总】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

1.

三星堆遗址距今4800——2800年,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从发掘的青铜面罩的形态特征来看,显然与中原文化有所差异,下面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有
A. 遗址处于新时期晚期至青铜时代
B. 三星堆文化是古代蜀文化的典型代表
C. 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
D. 证明中华文明起源呈多元一体的特征

  ---------------------------------

  正确答案

根据所学可知,三星堆遗址距今4800——2800年,处于新时期晚期至青铜时代,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是古代蜀文化的典型代表,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故ABD三项排除。三星堆文化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故C项符合题意。

  ---------------------------------

  暂无

2.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一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正确答案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一事件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以武力相威胁,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故选B。
点评:关于近代史上俄国侵华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俄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并单独侵占伊犁;1900年俄国参加八国联军,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攫取了在中国东北的铁路修筑权、矿山开采权,并强迫租借旅顺、大连,把东北变成俄国的势力范围。

  ---------------------------------

  暂无

3.

戴高乐对美元超级霸权的批评举世闻名:“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美国能够享受“超级特权”的直接原因是
A. 美国掌握着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力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美国政府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D. 美国拥有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储量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看,此时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占据特殊的位置,成为世界货币的中心,其直接原因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其它选项都不是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AD项包含在B项之中;C项错误,从罗斯福新政之后,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所以答案选B。

  ---------------------------------

  暂无

4.

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时中国人的基本形象。然而这些习俗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男人剪掉了大辫子,女人不再缠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
A.②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正确答案

1.服饰习俗的变化:中国服饰习俗源远流长,各时代都有绚丽多彩的服饰。至清代中国服饰则多以长袍马褂为主,女子则穿旗袍。民谚有“孔雀翎,马蹄袖”之说。服饰具有体现等级森严、褒衣博带特点,这些弊端与近代人的平等要求以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为此,部分中国人开始接受西式服饰。在19世纪50年代,香港、广州即有人模仿洋人打扮,华商更多有穿洋装者。戊戌时期康有为力倡“易服”。20世纪初,当时青年穿西服的人渐多起来。1903年胡汉民任教的广西梧州中学允许学生可以在岁时年节“披洋衣揖孔孟”(注:《胡汉民自传》,〔北京〕《近代史资料》1981年第2期。),可见在学生中穿洋服的人已不在少数。当时的出“洋”留学生更多着洋装。清亡后,曾出现过“洋装热”,在通都大邑,人们“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注:《潘月樵请用国货》,〔上海〕《申报》1912年3月4日。),在偏远小城,“文武礼服,冠用毡也,履用革也,短服用呢也,完全欧式”(注:民国《慈利县志》卷17,风俗。)。此外,洋式衬衣、绒衣、针织衫、西裤、纱袜、胶鞋、皮鞋等都渐渐普及推广,总之,中国服饰中的西方因素不断增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装则是近代中西服饰合璧的最典型标志。
在广义的服饰民俗中,穿着和“打扮”是有机的统一体。例如纹身、化妆、发式、饰物、缠足等。鸦片战争前后,西方人到中国,首先看到的就是蓄着长辫子的男人和裹着小脚的女人,“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注:〔英〕哈利:《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王维周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1页。)。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人这种装束形象有了显著改观。首先,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派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883年康有为在广东南海县成立不缠足会,1896年又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1897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成立不缠足会,不久不缠足会遍及东南沿海地区。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还发出上谕禁止缠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辫发虽系清代男人的形象标志,但却是满族习俗同化汉族的结果,在外国人面前,却又成为中国人的民族标志了,而这种民族标志,在近代又成为与开化世界趋向短发的世界大潮相背驰的“落后”、“不开化”的标志而体现的。
戊戌时期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公开要求清政府“断发”易服,一般开明人士也发出了剪辫的呼声。清政府更在1911年允许官民自由剪发了。辛亥革命爆发后,辫子陆续剪掉。当时甚至出现了众多的理发店取代了众多的“剃头匠”。连袁世凯也剪掉了辫子。民国的成立更带来了短发的普及。

2饮食习俗的变化:中国是世界上饮食文化发达的国家,至清代已逐渐形成了川、粤、鲁等各种菜系以及其它各地方风味菜肴及小吃。至鸦片战争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饮食习惯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随着西方文化的进一步渗入,西方的一些饮食也逐渐传入中国,至19世纪中叶以后西式饮食开始在一些沿海通商城市流行。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注:葛元煦等:《沪游杂记·淞南梦影录·沪游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0页。)。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这一时期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等“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注:《大公报》光绪二十八年5月25日、8月23日。)。北京的西餐饭店档次很高,象“六国饭店、德昌饭店、长安饭店,皆西式大餐矣”(注:胡朴安编:《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一,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2页。),以至官商各界人士每每出入其间。辛亥之后,在一些大城市,吃西餐成为一种时髦。海昌太憨生在《淞滨竹枝词》中写道:“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又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注:顾柄权:《上海风俗古迹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12页。)。总之,在以“洋”为时尚中,具有西方风味的食品渐受中国人的欢迎,如啤酒、香槟酒、奶茶、汽水、冰棒、冰淇淋、面包、西点、蛋糕等皆被国人接受。说明西式饮食已引起了中国饮食习俗的较大变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3.居住习俗的变化:中西居住习俗差异较大,这里既有都市化程度问题,也有不同的风俗问题。皇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杰出代表,不过它与民居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北京的四合院、西北高原的窑洞、南方的天井院落、西南少数民族的吊脚楼和土楼、北方草原的毡包等,都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形态。通常中国传统民居以平房为主,这主要与中国有广阔的土地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技术落后有关。在近代,由于受西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以及都市化程度的提高,在一些通商口岸,中国人也开始建筑西式或半西式住宅,出现“huán①huì②多仿西式”的风尚。邓子琴在《中国风俗史》中称,“晚清园亭,亦参以西式建筑,而通都大邑,几于触目皆是矣”。在天津,小洋楼渐渐取代北方的四合院而成为当地居室建筑的新潮流;在沈阳“建筑宏丽,悉法欧西,于是广厦连云,高甍丽日,绵亘达数十里”(注:《奉天通志》卷97,礼俗三、居室。);在青岛,“市内住屋多属欧式建筑”(注:袁荣叟:《胶澳志·民社志》,第72页。);在汉口,“尺地寸天,huán①huì②日密,中西厂肆,角胜争奇”(注:民国《夏口县志·序》。);在上海除了兴建了大量西式建筑外,还出现了西洋建筑风格影响下的中国民居——里弄房屋。受上海影响,汉口、南京、福州、天津、青岛等地也相继在租界、码头、商业中心附近建成了里弄住房。此外,与西式建筑的引进,钢铁、水泥、机制砖瓦、建筑五金、自来水、电灯等也大量应用。使近代中国居民尤其城市居民的居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4.出行习俗的变化:出行习俗是与交通工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传统社会,代步工具主要是马车、牛车、肩舆(轿子)、木船以及骑马、骑驴、骑骆驼等。其共同特点是多用畜力、人力或自然力,速度慢、活动范围小。交通落后,必然造成社会的落后。在近代,随着西方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的引入,逐渐导致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出行一下子就由“乡人”而变成“国人”。汽车兴起后,“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被打破了“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注:民国《夏口县志》卷二,风土志。)。使传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

  暂无

5.

2008年春节晚会上由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选送的《飞天》。演员们轻盈的舞姿和精美绝伦的造型所渲染的非凡美感,令人过目难忘。该艺术是以下哪一唐朝艺术的一个缩影
A.敦煌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麦积山石窟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坐落的在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崖壁上,有一千多个洞窟,里面塑造了神态各异的佛像,绘制着金碧辉煌的壁画。其中,隋唐时期的洞窟占了十分之六七,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大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所以答案选A

  ---------------------------------

  暂无

6.“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了十余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选项中的判断与说明正确的是(  ) ①材料中的“他”指的是张骞
②这是关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的情景写照
③材料说明了张骞是一个勇于负责任的人
④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与大月氏的友好往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正确答案

依据题干“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了十余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他”指的是张骞,材料说明了张骞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这是关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的情景写照。从而得出②④说法错误,①③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ACD不正确;故选B。

  ---------------------------------

  暂无

7.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被日本人严刑拷打依旧咬紧牙关,不肯吐露半个字。他告诉何兰芬:“你要是能够出去,一定好好地生活,告诉家里,我没有忘记,我是一个真正的(       )。

  ---------------------------------

答案

中国人
解析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被日本人严刑拷打依旧咬紧牙关,不肯吐露半个字。他告诉何兰芬:“你要是能够出去,一定好好地生活,告诉家里,我没有忘记,我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扩展知识

1938年的上海。这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也是蒋介石勾结日寇搞卖国活动的秘密接头点。我党地下组织的电台被敌人破坏了,延安解放区我军电台政委李侠奉命前往上海,加强秘密电台的工作。地下党组织同时还派何兰芬与李侠假扮成夫妻,协助李侠工作。李侠白天的身份是湘绣商人,晚上就到阁楼上去收发电报。 何兰芬本是纱厂女工,扮成太太很不习惯。李侠耐心的说服她上海是更危险的前线,并把她带到阁楼上,向她讲明自己的工作岗位对革命的重要意义。在战斗中,李侠与何兰芬产生了感情,二人经过组织批准,结成了真正的夫妻。

李侠通过电波揭露国民党右派的投降阴谋、传播我党抗日主张,使敌人深感恐慌。上海被日军全面占领后,日寇通过分区停电等方式发现了秘密电台并逮捕了李侠。李侠在敌人的酷刑下,严守党的秘密,不卑不亢从容应对,自始至终只说“我是中国人”。敌人无奈将他释放。而与李侠同牢的国民党特务姚苇误以为李侠是重庆派来的人,在出狱后力邀李侠参与传递密谈降日情报的活动。李侠借机将这些情报转送到延安。

日本投降后,李侠夫妇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斗争。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时,李侠的电台被发现了。党组织通知李侠撤回根据地去。就在撤离前夕,李侠得到两份重要情报。他为将两份情报发送出去,让妻子带着儿子转移,自己则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姚苇测出了李侠的电台所传出的信号并带人包围了他所在的地方。在敌人即将到来的危急时刻,李侠争分夺秒坚持将情报发完。敌人的枪口对准了李侠,李侠镇定地将电报稿吞进肚里,向战友们深情地发出最后的话:“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8.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反映了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最早在秦朝;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属于三省六部制,最早在唐朝;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属于内阁制,最早在明朝,故D正确。秦.唐.元组合错误,故A排除。汉.宋.明组合错误,故B排除。秦.元.清组合错误,故C排除。

  ---------------------------------

  暂无

9.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

A、起草

B、通过

C、审议

D、废止

 

  ---------------------------------

答案

D

  ---------------------------------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是为了保证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并有利于巩固农业合作化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

扩展知识

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于1958年6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通过,经1958年6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由此,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10.

下雨了,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啦.”

下雨了,蘑菇说:“不怕,( )”.

下雨了,( )说:“不怕,我( )”.

  ---------------------------------

下雨了,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啦.”

下雨了,蘑菇说:“不怕,(我把伞带来啦 )”.

下雨了,( 我 )说:“不怕,我( 把伞撑开 )”.

  以上是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事业单位考试题目及答案解析(四)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题,包头市事业单位考试题,白云鄂博矿区事业单位考试题,事业单位答案,事业单位解析,快讯信息敬请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频道。

时政热点

本文标签: (编辑:河南华图教育)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国考华图帮订房_河南华图教育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