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371-87096515 河南分校

  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救命药“告急”

  近来,一种名叫“鱼精蛋白”的药品,在普通民众中的知名度意外大增。其受到特别关注的原因是产量锐减,全国各地医院突然“缺货”。更为关键的是,该药是心脏手术中最普通的常见药,而且“唯一”、“不可替代”。正因如此,全国多地心脏手术被迫“停滞”,众多患者“命悬一针”。

  在这个商家恨不得没有需求都要“创造”需求来带动消费的时代,一直有着刚需的商品反而无人生产,理由何在?说起来原因十分简单:生产此药利润太低,甚至亏本,而企业又不能擅自调价,因为它是国家限价药品,且十几元的价格已经保持了近20年。因此,不管此药市场需求如何,可以确定的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越来越缺乏生产的动力。

  这种现象和原因,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从若干年前的第一次药品大降价开始,“降价药上了目录就消失”的命运一次次重演,而此前消失的若干药品之所以没有“鱼精蛋白”这么高的知名度,是因为它们消失后,很快就被类似药品“替代”,患者用不到这种药,还能用到那种药,用不到廉价药,还能用到高价药。而这次情况不同了,用不到“鱼精蛋白”,也绝无其他药品可用,于是,大量心脏手术自然而然就被耽搁下来。药品限价在实施中遭遇抵制,终于到了“要命”的时候。

  “鱼精蛋白”的遭遇不是偶然发生的个案。百姓需要廉价药的美好愿望和企业追求利润的天然属性原本就是一对矛盾,为了调和这对矛盾,国家反复出台各种药品“降价令”、“限价令”,希望企业能够挤出利润空间将其恩施百姓。然而,相关部门似乎忘却企业不是慈善家,他们可以被限价,更有停止生产或者将药品改头换面的自由,为了实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良好初衷,相关部门仅靠一纸“限价令”远远不够。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河南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政法干警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